(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 图片显示结束--><-- 显示新闻内容-->
2007年的中国瓷器拍卖,珐琅彩瓷可谓全年的热点所在。年度成交价排名前十的瓷器中,珐琅彩瓷占3件,全年成交价超百万元的珐琅彩瓷多达7件。
8月20日下午,乾隆时期的一件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以8400万元的天价成交于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会场,创造了年度中国瓷器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虽然此价格并不是历年珐琅彩瓷成交的最高价(排名第三),但却是内地拍卖市场十余年来成交价最高的中国瓷器,打破了珐琅彩瓷拍卖长期被香港市场垄断的局面,继2006年之后,再次提升了内地瓷器拍卖的市场地位。据专家考证,此件灯笼尊原为清宫内务府三院卿庆宽家旧藏。拍卖当日,灯笼尊吸引了不少瓷器收藏家和经济人,据笔者现场观察,王定乾、蔡铭超等等知名收藏家皆参与了竞价,最终被内地藏家竞得。
除上述的灯笼尊外,2007年珐琅彩瓷拍卖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尚有2件,分别出自香港苏富比春秋大拍,春拍的乾隆珐琅彩锦地开光式“西洋人物”图贯耳小瓶3631.8384万港币成交,秋拍的乾隆珐琅彩“西洋仕女出游”图笔筒 2384.75万港币成交。
清宫珐琅彩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绝世名品,仅康雍乾三朝宫中有少量生产,专供皇室御玩,存世极为珍罕,目前所知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总数仅400余件,流落到民间收藏者手里的凤毛麟角。因此,偶有精品出现拍场,即会遭到公私收藏机构、收藏者的激烈抢购。其市场价格一直居中国瓷器之首,早在1989年,精品的拍卖成交价就已经超过千万元——当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雍正的珐琅彩花鸟纹题诗杯以1650万港成交。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更将珐琅彩瓷的价格抬到了亿元之上,以1.5148亿港币成交。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张宗宪旧藏的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也以1.5132亿港币成交。
乾隆珐琅彩瓷居拍场首位
据笔者统计,中国市场历年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39件(不计重复出现品)清代珐琅彩瓷,乾隆制品数量最大,17件。康熙制品10件,雍正制品11件。排名前十中,乾隆器占6件,成交价过亿元的两件都出自乾隆朝。
康雍乾时期,在三朝皇帝直接过问和重视下,由督窑官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等几位督窑官的直接管理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巅峰。康熙中期珐琅彩料在瓷器上的使用,为清代珐琅彩瓷的制作奠定了基础,此后雍乾两朝将珐琅彩瓷的制作推向了顶峰。珐琅彩瓷由当时景德镇的御窑厂烧制素瓷胎,然后送进清宫造办处,再绘画纹饰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其数量受严格的限制,传世精品多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大型博物馆收藏的数量较少,民间收藏更是稀罕。因此,珐琅彩瓷一直是瓷器收藏者梦寐于求的瓷中珍品。
康熙珐琅彩瓷多数为色地彩瓷,少见白地彩瓷,常见花卉纹饰,民国时期仿制品曾一度盛行。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法国藏家旧藏的一只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萱寿延龄”图碗,以897.68万港币成交,是拍场上最贵的康熙珐琅彩瓷。这种黄彩色地花卉纹珐琅彩碗存世数量极少,仅台北、北京故宫有类似品。
雍正烧制珐琅彩瓷的工艺较康熙时更进一步,彩料的品种增多,清宫造办处开始烧炼珐琅料,清档记载中新出现的彩料有9种之多。这一时期珐琅彩瓷多绘在素白器上,少色地彩瓷,纹饰仍以花卉为主,山水、人物较少,此时流行在瓷器上题写诗文,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3252.41万港币成交的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就是雍正珐琅彩瓷中最为名贵的品种。2007年北京匡时国际秋拍中,一件雍正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以728万元成交。
乾隆一朝早期的珐琅彩瓷制作精美,与雍正时期制品难分高下,但后期制品略粗,晚期造办处基本停烧。当时宫廷内的“启祥宫”、“如意馆”以及颐和园、怡亲王府都烧制珐琅彩瓷。与雍正时的典雅隽秀相比,乾隆珐琅彩瓷富丽华美,纹饰丰富,流行色地开光风格,动物、山水、人物纹饰较前两朝数量大增。
珐琅彩瓷的拍卖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地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珐琅彩瓷的拍卖成交价格也迅速上升,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珐琅彩瓷拍卖多数以百万元成交
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形成以前,香港、台北是中国市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的主要市场,特别是香港地区,由于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佳士得的进驻,使香港地区成为了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的重镇,许多重要的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天价都产生于此。
最早进入香港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是苏富比,早在70年代,中国瓷器、中国书画即已经是该公司在港拍卖的重要品类。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整个80年代,中国艺术品在香港地区的拍卖也仅是处在一个起始阶段,上拍的数量和成交的价格皆不高。有据可查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仅数件,一件是1985年5月21日成交的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碗,当时估价70万至100万港币,最终以110万港币被张宗宪竞得。这只碗的拍卖开启了清代珐琅彩瓷高价成交的序幕,为此后珐琅彩瓷屡创天价奠定了市场基础。21年后的2006年11月,当这只碗再次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场时,定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被张永珍以1.5132亿港币竞得,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瓷器拍卖中最昂贵的碗,21年时间增值了130余倍。
这只碗直径11.3厘米,高5.7厘米,造型秀美,白釉温润,碗底为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有专家认为应是圆明园遗物。碗外壁一侧以珐琅彩绘一幅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另一侧为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诗首押“佳丽”朱文印,诗尾押“先春”“旭映”两方朱文印。御题诗来源于明代诗人申使行的《应制题扇》,其原诗为:“群芳烂熳吐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轻翻玉剪穿花过,试舞霓裳带月归。一自衔恩金屋里,年年送喜傍慈帏。”
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与此成对的另一只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雍正时期的对碗,绘画内容和诗句与此相似。此碗先后被美国、英国的数位知名藏家收藏,1971年7月曾现身于伦敦苏富比的拍场。后流入香港收藏家戴福保之手,于1985年5月再次现身香港苏富比戴福保收藏专拍,当时因碗内伤痕明显,仅估价70万至100万港币。
198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再次高价成交过一对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竹纹题诗图盘,成交价187万元港币。对盘极为少见,公私收藏中类似者不多,直径皆为13.3厘米,原为赵从衍旧藏。盘外壁一侧以珐琅彩绘四株翠竹,另一侧墨彩题诗“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题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其原诗为:“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诗首尾分别押“翔采”、“彬然”“君子”3方朱文印,盘底为双方框“雍正年制”蓝料款。当时估价100万125万元,被香港藏家练松柏竞得。
1989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场上出现了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的珐琅彩瓷。11月14日该公司的秋拍中,一件直径8.1厘米的雍正珐琅彩花鸟纹题诗杯估价300万至400万港币,最终被台湾收藏家张秀政以1650万港币竞得,后转手台湾藏家陈德福。此杯1946年曾现身于伦敦苏富比春拍,杯的外侧以浅褐、深绿、蓝、紫色绘石块、芙蓉、芦苇及野雁,4只野雁姿态各异,描绘细腻。画面空白处题诗“风喧芦苇自飞鸣”,诗首尾押“仁咏”“四方”“清宴”3方闲章,杯底落“雍正年制”宋体蓝料款。
20世纪90年代:珐琅彩瓷拍卖价格迈向千万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受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1994年正式形成,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了中国市场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繁荣。但由于内地的经济发展状态与香港地区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大部分文物艺术精品仍然集中在香港拍卖、交易。
据笔者统计,这一时期在香港地区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约6件。与80年代有明显区别的是,成交价格急速上升,基本稳定在千万港币左右,成交价最高的一件已达1784万港币——199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被香港藏家庄绍绥竞得。小杯直径仅6.4厘米,敞口,深弧腹,卧足,杯外侧一面以深浅绿色绘数株绿竹,以浓淡的珐琅红彩料绘三朵月季花,清新秀丽。空白处题诗“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诗末押“翔采”闲章,卧足内落“雍正年制”蓝料款。台北故宫收藏有与此类似的乾隆制品,但画面上增添了石块,印章为“佳丽”“四方”“清晏”3方。此杯原为香港藏家徐展堂收藏,最早为美国藏家收藏,1971年曾由伦敦苏富比拍出。该公司的同场拍卖中,雍正时期的胭脂红地珐琅彩花卉纹酒杯及杯托也以94.4万港币成交。
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编号1353的清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图胆瓶以992万港币成交。胆瓶高20.3厘米,主题纹饰绘牡丹、菊花及一对雉鸡,风格类似郎世宁的西洋写实画风。雌雄雉鸡描绘生动逼真,雄雉鸡一足独立与老枝之上,全身的羽毛鲜艳夺目,色调淡雅的雌雉鸡蹲伏于侧。瓶颈部题诗“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诗首尾押“佳丽”“四时”“长春”闲章3方,卧足内为“乾隆年制”蓝料款,极为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秋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别成交了3件康雍珐琅彩瓷。香港苏富比成交2件,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牡丹纹碗以717万港币成交,此碗的胭脂红地子凝重而热烈,珐琅彩所绘的牡丹花茁壮大气,具有典型的康熙风格。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有一部分采用“反瓷法”,色彩和纹饰风格极似铜胎珐琅器。另一件是雍正时期的一对珐琅彩胭脂红地梅花图小杯,以486万港币成交。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以662万港币成交,小杯高仅5.4厘米,小巧精致,小中有大。但造型周正,器壁斜收,卧足,胭脂红浓艳,梅花色彩则淡雅,对比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