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模块:单图 begin -->
筷子,是我们一日三餐都不可缺的进食用具,当你握着这两根再简单不过的小竹(木)棍时,你是否想过,它身上不但流淌着祖先的智慧和几千年的文化,而且也是许多人喜爱的藏品。
轻巧又灵活实用的筷子,算得上是中国的国粹、古老的文明,它有独特的魅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筷子是最轻便简单的,它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中国人自诩为“文明的精髓”。
千年传说
筷子古称箸,《韩非子·喻老》曰:“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礼记·曲礼》有两处提到筷子,一处是“饭黍毋以箸”,意为吃小米饭不要用筷子;另一处是“羹之有菜者用挟”,意思是说汤中的菜要用筷子夹着吃。
关于筷子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比较靠谱的是有关妲己的传说。据说一次纣王就餐时,妲己感到佳肴太烫,可是待凉已来不及了,妲己急中生智,取下头上长长的玉簪将菜夹起,吹了吹,待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感到夹菜喂食是件享乐之事。妲己就让工匠用玉制作了两根长长的“簪”夹菜,这就形成了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实用方便的夹菜方式传到了民间,筷子由此产生。
从以上的记载及传说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了筷子。也就是说,我国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
看似简单的筷子,无论是形式,还是材料,却并不简单,它散发着历久弥香的生活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延续至今。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雅士对它津津乐道,例如明代程良规的《诵竹著》:“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筷子不仅仅作为一种就餐工具,早已代表着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并成为使用、研究、欣赏、馈赠、收藏的艺术品。
意蕴悠长
筷子由用品转为藏品,始由习俗引起。
“筷”与“快”谐音,民间早先有送筷子的习俗,朋友相别,送一把筷子,送筷子就是送快乐的意思。老祖宗有传赠筷子的习俗,长寿的老人将使用过的筷子传给后代,希望子孙也健康长寿,而子孙也乐于接收这种有寿延意义的筷子。
在我的家乡江苏,关于筷子的民俗现象非常丰富。如扬州闹新房,有“麒麟送子”的习俗。新婚日,洞房之窗用红纸封住,待新娘进入洞房后,亲友们开始闹新房,他们举着纸糊的麒麟灯,执着“麒麟子”,所谓麒麟子,其实就是染红的筷子。闹新房的人将窗纸戳破,将筷子纷纷投入洞房,这是取“快生贵子”的好口彩。古时南京婚庆时,席间边散筷子边唱歌:“筷子筷子,快生贵子;筷子飞扬,子孙满堂;筷子落地,状元及第。”苏北有的地方新娘出嫁时,父母一定要在子孙桶(即马桶)中放进莲子、栗子、枣子、鸡子(鸡蛋)和一束红色筷子,谓“五子登科”。
以上这些带着吉祥、祝福的筷子,新人们是不会随便丢弃的,他们往往收藏起来,有的备用,有的为纪念。这应该是人们最早收藏筷子的原因。也因生活水平的不同,制作、使用筷子的材料不同,久而久之,那些材料精致(如象牙)、制作精致(如雕花)的筷子,被当作贵重品、艺术品收藏起来,互相进行把玩欣赏交换研究,由此,筷子的收藏文化逐渐形成。
各具神采
最原始的筷子是竹木质的,它无须多少代价,随处可采制,就是现在,人们有时在野外用餐缺少筷子,折枝当筷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人们使用最多的当数竹木类筷子。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工业科技的进步,生产筷子的材料越来越多,有竹类、木材、金属、塑料、树脂、橡胶、象牙、动物骨骼、各种化工材料等。
其中竹筷品种可谓千姿百态,棕竹筷、紫竹筷、湘妃竹筷各显神采。湖南的楠竹筷放在水中竖立不卧浮,有神奇筷之称。杭州西湖天竺筷是杭州的特产,去西湖旅游的人往往不忘带上一把。竹筷有便于雕刻的特点,四川江安竹雕筷创制于明末清初,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木筷品种更多,红木、楠木、枣木、冬青木、花梨木、紫檀木等等,皆可制筷,而质地坚硬的乌木筷身价最高。
愈古弥珍
有人在展示厨艺的同时,不仅在碗、碟上讲究,还追求筷子的质料和雕饰,这让制作筷子的人动脑筋下功夫,因此高质量高品位的筷子出现。这样一来,筷子具有了艺术欣赏功能,加上优良材质和时代变迁,筷子又具有了升值功能。由此,从古到今,珍贵的筷子数不胜数,收藏它的人发展到了国外。
筷子,当然是愈古愈有收藏价值,如1961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土的3根铜筷,为公元前500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还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筷,那是国宝。这样的筷子毕竟稀少,一般人们收藏筷子,不是为了考古,大都是为纪念欣赏或升值。
现今收藏的筷子,收藏者的眼光比较注意这些品牌,如北京的象牙筷,尤其有高水准艺术雕刻的。福州的漆筷,因其色彩瑰丽,传统图案花色夺目,特别受老人及妇女的喜欢。宜宾江安的楠竹筷,这种筷子顶端上雕有千姿百态的狮子,只铅笔头大小的狮子,其口中还含有转动灵活的竹球,真是巧夺天工。杭州天竺筷,它以天竺山上的实心细白竹为原料,身上还或雕或烫精美图案,丰富的装饰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可以说根根都是文化艺术品。广州老冼家的狮头紫檀木筷,有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以手工制作,是广东独一无二的精美木筷工艺品。
收藏者当然十分注意与名人有关的筷子。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宴会刚结束,一位加拿大记者快步走到桌前,将尼克松使用过的筷子迅速装进怀里。在场的人先是惊讶不已,旋即恍然大悟,都佩服这个记者的聪敏。这件事传出去后,有位收藏家出价2000美元,成功收购了这双筷子。上海华亭宾馆落成时,正巧胡耀邦同志在上海视察,“华亭宾馆”几个字就请他题写,这几个题字后来被缩小印在了宾馆的精制筷子上,此筷子也成了收藏中的亮点。
上海的蓝翔先生,是我国收藏筷子最著名的,被收藏界誉为“筷博士”,他创建了我国第一座私人筷子馆,收藏了稀奇古怪的筷子几千件,有价值惊人的宝石筷、刀筷、景泰蓝骨筷、岫玉筷等,许多人就是在参观了他的筷子博物馆后,也成了筷子收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