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壶关窑酒坛
民国时期纸币
战国青铜鼎
唐朝动物花卉铜镜
明朝布袋和尚鱼子石砚
你看到过酒坛子上描绘的中华酒文化吗?嫩如鲜蛋黄的田黄石有着怎样温润的色泽?上周六来到大河鉴宝活动基地--河南省龙祥宾馆的藏友,一一领略了这些炫目的精美藏品。
脂泽丰润田黄石
田黄石是我国独有的极为珍稀的彩色软宝石,非常难得见到。当天出现在鉴宝现场的一块田黄石摆件令人惊艳。
这块田黄石高45毫米,宽33毫米,重37克,质地通灵凝腻,脂泽丰润,肌理有清晰的萝卜丝纹,题材为“祖孙乐”,长须飘拂的祖父一手怀抱憨态可掬的孙儿,一手捧书册,教爱孙读书学习,其乐融融。雕工准确细腻,形象逼真传神,风格古拙朴茂,文人气息浓郁。玉器及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表示,这是清晚期以林清卿为代表的福州“西门派”的作品,应属当时达官显贵文房书案摆放的清赏珍玩。尤为难得的是,该田黄石背面外裹细嫩如蛋清的白皮,与金黄色的质地交融映衬,这种“银裹金”田黄石数百年来产出极少,属于田黄石石中的珍稀名品。因此,可以断言,这是一件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张老师介绍,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福州市寿山村寿山溪两旁大约两平方公里的水田底下埋藏有零散的田黄石,其产量极为稀少,珍稀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钻石、红蓝宝石和祖母绿。田黄石温润、凝腻、通灵,嫩如鲜蛋黄,宝光迷人独一无二,素来是上层社会与富贵人家珍爱的宝贝,号称“石中之王”。清代时田黄石与黄金等价,民国时期升至“一两田黄三两金”,如今早已是“一两田黄十两金”,甚至数十两金。
抢眼“大器”数青铜
青铜乃国之重器,当天出现的一件战国青铜鼎,高34.9厘米,厚重古朴,锈色均匀,非常完整漂亮,成为鉴宝现场一个抢眼的亮点。这件“大器”双立耳宽大厚实,鼎盖有三只宽宽的圆环,细看去,鼎身与鼎盖上有细小的鱼纹饰。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青铜器上出现鱼纹饰的比较少见,很可能与部落图腾或族徽有关。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占据一地的军阀为掌控经济,便控制造币权,发行纸币。当天见到一枚有“河南省银行”字样的纸币,面值“壹圆”,主图案为开封龙亭。于倩老师介绍了这枚纸币的来历,1923年7月17日,河南省银行在豫泉官银钱局旧址开业,由于军阀控制,当时的“河南省银行”大量发行钞票,致使纸币多次狂跌,到1926年,几成废纸矣。
当天见到一件玲珑小巧的青铜镜,造型可爱。这件青铜镜为菱花造型,径仅盈寸,背面纹饰丰富,瑞兽纽,双猴、燕子、缠枝纹,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表示,这是一件贵族妇女日常生活用品,可随身携带,随时取出化妆,非常方便。
酒坛上的故事
两位男士抬来一件大个儿宝贝--一只大酒坛。该酒坛高44.5厘米,口径24.7厘米,白釉褐彩,通体遍布纹饰。环绕酒坛细细一瞧,纹饰竟是一个与酒有关的连贯故事。造酒--一男子手持一只小勺,从酒缸中舀起一勺来品闻,周围摆设显见是造酒作坊;献酒--酿酒人将酒坛捧与一长袍男子;饮酒--长袍男子头枕酒坛,举杯痛饮;醉酒--男子饮醉入梦,梦到自己身着官服,意气昂扬。整幅画面情节完整,人物神态生动,非常有趣。
陶瓷鉴定专家王安乐老师又从专业角度给予一番点评,这只坛子属明代磁州窑系产品,出自山西的壶关窑,器形大而完整,图案丰富,是件不错的藏品。
布袋和尚鱼子石砚
文房四宝中的砚台是文人热衷的收藏,精美、雅致,文人气息浓厚,当天见到的一方石砚,却是另一种风格。这方砚体型较大,26厘米见方,青白色石,一端席地坐一布袋和尚,丰乳凸肚,笑容可掬,砚池并无研磨痕迹。
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老师认为,这是一方观赏砚,用于案头摆设,并非实用砚。石砚边角顶端手摩发黑,露出密密麻麻的黑白点,正是鱼子石的典型特征。布袋和尚即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其中寓意不言自明。这方古朴的砚台,目前市场价值应在万元以上。
(责编:古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