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鱼纹彩陶显,伊尹劝诫九王传。龙凤人物惊诧出,洛神图卷可圈点。谢赫六法有概括,周肪簪花意无边。清明上河描万象,朝元吕祖写真缘。秋风纨扇属伯虎,写意描线看老莲。改费流派影响大,百花齐放当代观。
中国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远古的彩陶生活用品的绘制,到当代主题性创作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早期的绘画为统治阶级服务,到现代在百姓中广泛流传,中国工笔绘画的绘画思想、内容和手法有着极大的改观。中国写意绘画人尽皆知,然而对中国工笔绘画,大多数绘者与作者却有着诸多误会,看不清本源。纵观现代对中国工笔绘画的描述、评论,多以写实之论着笔,甚至把中国工笔绘画的“工”与西方写实绘画混为一体。西方绘画着意光影下造型的写实,和我们眼睛看到的基本一致,而中国工笔绘画的“工”其实是相对于中国写意绘画来说的,很多人把工笔绘画的“工”和“实”混为一体。其实可以说中国工笔绘画根本就不写实,从它产生之初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紧密相连,着意而含蓄,与中国人的人文理念,道家思想,儒家哲学相得益彰,是中国大地上一枝欣欣向荣的奇葩,讲气韵,究用笔,意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整体画面着意不着实,用写意手法绘出存在效果。中国工笔绘画与写意绘画的唯一区别在“工”这一点上。
中国工笔绘画从古至今在多方面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大量的墓室壁画、画像砖、寺庙壁画、传世作品都可以看出,画面多点透视,人比山高,头大身小,主要人物大,仆从人物小,用笔用线更是归纳综合而出,十八描和各种皴法,都是一种画法的提炼,是画家个性化的比照,是画面的统一。与现实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不论是人物画“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描法,还是山、石、树木、草虫的勾勒,严格的说在现实中是根本找不到的,而线条的排列组合、多与少、曲与折、粗与细都是画家个性的表现,是写意手法,表意效果。就人物画而言,真实的衣服折皱,由于材料质地不同在光线下形成了圆面叠加与转折,人物的脸部、五官、手足科学地讲也是随着不同方向的观察或者说从同一角度观察人物的转体,同样是面的转折。而画家描摹写生出的线条全部是抽象的、提炼的,甚至头发的勾勒也是概括的,并不真实。眼皮虽薄也同样存在着转折,俯、仰即看出不同,然而这一切中国工笔绘画都可以用线表现出来,而且能很好的体现出人物的环境,衣着质感,形态与心态,这就是中国工笔画的特点,是写意的妙处,是中国工笔绘画师法自然,并从自然中提炼出的一种手法,是不存在的存在,是不真实的真实,也是高于现实的抽象,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创造。所以从用线上中国工笔画是表意的,是写意的。
中国工笔绘画以线为骨架,随类赋彩,线为总纲。没有线就没有形,在线的基础上无论重彩或淡彩,都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渲染填充,或谐调或对比。长期以来,中国工笔绘画经历了历代画家对自然的比拟、写照、归纳、综合,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赋彩方法,在根据画面内容,画家理念的需要下分染、冲水、冲色、积色……,对物体的色彩、质地、肌理进行再创造。朱色的竹子表现出常绿的意境,水墨牡丹表现出万紫千红,大片的留白同样可以视为各种颜色……这也许可以说明中国工笔画色彩的表意性、写意性。
中国工笔绘画的章法也同样具有表意性,写意性,与写意画如出一辙,书法、印章也是画的一部分,和主题内容有机结合,相映成趣……人所共知,不做赘述。
中国工笔绘画与写意绘画真正的区别在于一个“工”字,“工”是工整,是功夫,是对物体更充分的表达,是对物体色彩、质地的完美表现,是对画面的精心制作。写意画可大气可随意,工笔画可柔美可严谨,但都具有表意性和写意性。
水无棱,线有型;画有边,意无限。中国工笔画博大精深,表、写各法,岂是一纸一墨所能详尽,点滴体会,落墨与纸,有所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