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只由木头镟挖而成的木碗,距今7000年,壁厚而笨拙,口部内收、较高圈足,透着几分古朴,碗壁有一层朱红色颜料,化学分析后发现,这是一种天然生漆,它就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漆器制品。也因从未入世,价格无法估量。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工艺历经3000年,进展缓慢,主要是将木料挖空成胎,再涂漆而成,胎骨厚重,后期也出现了陶胎漆器。简单的几何纹饰,简单的红黑色彩。后期良渚文化出土的朱漆杯整齐镶嵌了一圈白玉珠,已知最早的漆器镶嵌工艺也出现了。
商代漆器多用厚木胎,创制了青铜器纹饰用于浅浮雕、镶嵌玉石的技法,河南发现的金箔镶嵌漆器更是惊艳。漆器工艺发展到西周,彩绘与镶嵌成为主要技艺,并常常结合使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园墓地出土的彩绘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开创了螺钿镶嵌的先河。
春秋战国,漆树得到大面积人工种植,除木质胎骨外,出现竹编胎。尤其是战国中晚期胎骨减薄,并出现了夹纻胎。楚国的漆器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器物,风格与造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题材多以鸟兽为主,造型神秘威武,以木胎为主,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技法,花纹精细,红黑对比强烈,种类丰富,鼓架、镇墓兽、漆豆鸳鸯盒、座屏、漆盘等很多成为孤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先秦漆器在秦国有了很大发展,在秦公大墓中我们得以见到大量精美漆器。天下大一统后,兵马俑的色彩均以大漆打底,而后彩绘而成。湖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秦代漆器,胎骨有木胎、竹胎、夹纻胎为主,薄木胎增多,大部分器物都是黑漆地上用褐、红绘制凤、鸟、鱼、云、梅花等图案。
西汉时期的漆器产地增多,没有了地域差异,各地风格趋于统一,成为漆器工艺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题材上,不仅出现了孝义、圣君、贤相等儒家题材,云纹与山纹大量交替使用,狩猎、歌舞、格斗、贵妇出行等现实题材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漆器绘画。漆器制作分工明确,日常漆器中夹纻与薄木胎的应用,器物造型变化多样,安徽天长山汉墓出土了三角形器物。马王堆3号墓中的云纹长方漆奁采用了堆漆技艺。湖北光化王座坟出土的汉代漆卮,采用戗金技法,在针刻的花纹上用金粉填入。南越王墓还出现了金座漆杯、漆画铜镜。汉代漆器漆膜细腻,历尽千年依旧光滑照人,用色方面也已相当丰富,出现了酱紫、褐、黄褐、黑褐等底色,湖北博物馆藏双层九子漆奁堪称精品。东汉,官办手工业减少,瓷器兴起,漆器制造业出现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与绘画相结合,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增强了立体感。器物造型有了新品种,漆托盘、扇形漆攒盒流行。北魏漆器的重要发现是屏风,两面均有漆画,图案为烈女图,采用了色彩渲染和铁线描技法,大片的题字也是少见的北魏书法。
唐代瓷器发展,日常生活中的漆器逐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取代,漆器便朝着工艺品方向发展。传世的朱色“飞泉”、紫色“九霄环佩”、褐色“大圣遗音”、黑色“玉玲珑”等唐代髹漆名琴实属罕见。金银平托盛行,螺钿镶嵌发展,雕漆出现。有许多精美作品在文献中大量记载,表明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博物馆藏的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人物细腻,场景丰富,每片珠贝上都施毛雕,是唐代艺术珍品。
五代十国时期,出土的一批素面漆器表明漆器已转向日常生活用品,外壁黑漆,内壁朱漆、不艳、色沉、漆厚为五代漆器的基本特征。
宋代的漆器最为著名的品种是素髹漆器,制胎工艺方面使用和完善了唐代以来的圈叠胎。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棱角,做出造型,最大优点是胎骨很薄,但极其坚固。代表性装饰有螺钿、戗金、堆红,宋代螺钿更薄而精细,花纹精巧。
雕漆是元代漆器的重头戏,不论剔红、剔黑,还是剔犀,刀法古朴、纹样大气、器形敦厚。现存的元代漆雕件件精品,全无后世雕漆的琐碎之感。元代的雕漆与汉代夹纻、唐代平脱、宋代素髹并称中国漆器四大当家杰作。但漆器大多流往日本,浙江嘉兴西塘彭君宝为当时戗金漆器的名家。现存多为箱盒,划丝细密,极其华丽。北京元大都遗址发现了一件广寒宫图嵌黑漆盘残片,薄螺钿镶嵌出来的图案精致如画。
明代永乐年间,雕漆达到巅峰。官办的果园厂对剔红工艺的发展功不可没,堆漆肥厚,刀法繁密,区分出了剔黄、剔彩等多种门类,花纹多为花卉、禽鸟、云龙缠枝等大型图案为主,但给人一种压迫感。戗金已非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彩漆填嵌或描绘花纹之后加戗金轮廓和纹理的做法,华丽高贵。薄螺钿飞跃发展,先将贝壳内的珠光层制成薄如蝉翼的软螺钿,并分色嵌在漆胎上,再推漆打磨,显出图案。
清代的雕漆与镶嵌工艺相结合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花卉所占比例缩小,锦面面积增大。养心殿设置了造办处漆木作制作漆器,制品范围甚广,而后还出现了仿漆瓷器,造型、颜色、质感,极近漆器。曾在斋曹氏藏的剔红龙纹文宝盒、朱地剔黑纹长方盒、填漆戗金云龙纹菊瓣捧盒、剔红云龙纹小柜均为精品。
编者按: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似明艳而持重,漆兮,器矣。
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的日常生活用物,至唐宋元明清的千变万化,再到走出国门,影响日韩、出口欧亚,中国漆器走过了7000年的灿烂历程。
我国的漆器工艺分布广泛,北京、江苏、上海、四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均有生产。其中,北京雕漆、福建脱胎漆器、江苏扬州漆器、阳江漆器、四川漆器,并称为中国五大著名漆器。此外,厦门漆线雕、天水的雕填、平遥的推光等,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北京雕漆
雕漆工艺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盛于明、清。又称为漆雕、剔红、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中期以后才统称雕漆。
明代永乐年间,北京设有为宫廷制造雕漆工艺品的大型官办手工作坊果园厂。当时的雕漆制品,以红为主,颜色朱红含紫,器形稳重。品种以盒最多,盘、匣次之;大件器物较少,小件器物较多。制胎以木胎、锡胎为主,也有金银胎。图案以山水人物、花卉鸟兽题材较多,刀法流畅,藏锋清楚,比宋、元两代的刀法变化多,雕刻细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均有珍藏。
清代乾隆年间,由于皇帝爱好雕漆制品,雕漆生产出现了空前繁荣。宫廷的雕漆制品种类繁多,屏风、桌椅、盘、盒、瓶、罐等器物均有出现。锡胎、木胎为主,也有脱胎。造型精致且富于变化,器物颜色也增多,并且还有与玉石镶嵌结合而成的作品。以花卉题材为多,穿枝过梗,自然灵动。图案除了花鸟人物外,也有各种吉祥图案,而构图绵密多层次。与明代不同的是,不注重磨工,但却精致、华丽。
繁荣一时的雕漆,在乾隆以后逐渐衰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官办作坊已经消失,技艺几近失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油漆彩画艺人萧兴达、李茂隆等人在剪子巷创办了“继古斋雕漆商会”,研究仿制清代雕漆,经过几年的努力,其技艺超过了乾隆时期,并具有明显的北京特色,他们几人合制的“群仙祝寿”大围屏,在1914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的脱胎漆器与源于战国时期的夹纻漆器技术息息相关,夹纻技术兴于汉代,成熟于魏晋时期,寺庙大佛多用夹纻法塑造,唐代晚期两度灭佛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被毁,佛教造像的夹纻法也逐渐失传。
沈绍安早年为油漆匠,时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一次,在一座古寺做活儿,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腐烂,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他回家后仿照匾额,用泥土塑出模型,然后在外面裱上夏布,涂上青漆,漆干后脱去土模,再行髹漆加工上色,终于制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进贡乾隆皇帝的脱胎菊瓣朱漆盖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通高10厘米,直径10.8厘米,壁薄如纸,厚不及1毫米。乾隆皇帝亲自在盖内、碗心题刻隶书填金诗一首。1920年,他的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在原有家族工艺上推出更多新工艺,1949年以后,沈氏兰记漆店改制为脱胎漆器公司,通过诸位漆艺家的努力,衍生出一个新的画种——漆画。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早在秦汉时期,扬州彩绘和镶嵌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扬州北郊天山汉墓、北京老山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都有扬州漆器的早期作品。在唐代,扬州漆器技艺还被鉴真传播到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的4座日本国宝造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义静所造。
元代的扬州已经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雕漆尤为精美,明清时期是扬州漆器的全盛时期,全城漆器作坊近40家。
光绪至民国初年,漆器作坊还有20余家。其中最大的梁福盛作坊,器物精良,产量占扬州漆器总产量的一半,并与福建当时的沈绍安齐名,有“南沈北梁”之说,而吴永圣作坊、谈森福作坊次之。
扬州漆器制作主要以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雕填、骨石镶嵌、百宝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工艺为主。
●阳江漆器
广东阳江漆器有近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宋代时阳江漆器技艺已经相当精湛,并兴盛于明末清初,起初只生产皮箱、皮枕,颜色只有红黑之分。阳江漆器素以平滑淡雅、久用愈亮、牢固耐用著称,即可做生活用品使用,也可作为美术工艺品鉴赏。由于色泽明亮,防潮防蛀,很受人们的喜爱。
20世纪50年代,阳江漆器从过去的只生产油光漆,发展到推光漆,色彩更为艳丽,装饰艺术上,从皮雕与平绘,发展到平磨彩绘、描金、推漆、镶嵌、刻锡等。
●四川漆器
四川是著名的生漆产区,出土文物已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四川漆器就具有不裂口、不变形、光泽好、抗腐蚀的优点。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依然纹饰斑斓,色彩亮丽。从战国时代起,盛产漆与朱砂的成都开始成为著名漆器生产基地。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漆器,大多烙有“成市”、“成市府”、“成市炮”等印记,均为当时成都府的漆器作坊标记。成都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和研磨彩绘著称,胎型上采用木胎、麻布脱胎、竹篾编织胎等,髹饰技法以雕填见长。
藏·谧
漆作:中国五大漆器
漆源:从河姆渡走来
漆语
●大漆
漆树割取的漆被,这种漆树属树中落叶乔木类。漆液呈乳黄色粥状,遇空气后渐渐转为酱色,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
●腰果漆
腰果漆产自如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生长,它属于热带乔木。用果壳榨取、采集的汁液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甲醛类进行酚醛缩合反应,并加入二甲苯等溶液浓缩后混入干燥剂才能作为涂料。腰果漆的色泽近似熟漆,不易起皱,价格低廉,干燥较快,透明度较高。但漆膜较脆,不及大漆结实,推光后光泽也稍逊,附着力也较差。
●虫胶
在漆艺作品的制作中,虫胶漆有一些特殊功能,除了通常作为木器的底漆使用外,还能防止“跑色”,隔离异性涂料,且干燥极快,操作简单,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涂料。
●桐油
桐油在传统漆工艺中用途很广。彩绘、雕漆等离不了桐油。桐油膜层还能与大多数天然漆类融合,性能与天然漆基本同步。
●金银平脱
将金银融化,制成箔片,并剪镂成各种花纹,再将金银箔片贴于漆器表面,涂上两三层漆。待干后研磨,让漆层下的金银箔片显露出来,形成与漆底在一个平面上的装饰纹样。金银光泽映照在黑色漆面显示出器物的雅致贵重。
●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描金在黑漆地上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称作“描金银漆装饰法”。
●螺钿
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
●斑漆
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有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
●堆漆
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纹。方法一是花纹和地子颜色不同,不同层次的几种漆色互相交叠,堆成的花纹侧面显露出有规律的色层,效果极像剔犀。另一种是用漆灰堆起花纹,然后上漆,花纹与地为同一色,具有浮雕般的效果。在堆好的漆灰上加以雕琢和上漆的做法,叫做“隐起”、“堆起”,比单纯的堆漆更富有感染力。涂上朱漆就叫“堆红”。
●填漆
在漆器表面阴刻出花纹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将表面磨光滑。
●戗金
器物上涂漆,干固后,以针刻刺图样,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整,为“戗金”,撒银屑,称为“戗银”。日本称“沈金”,在日本相当风行。
●点螺
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切割成点、丝、片等不同形状,一点点镶嵌于黑色的漆底上,光线下产生绚丽的效果。所使用的螺钿材料主要来源于淡水湖和咸水湖,通常品种有螺壳、海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壳等。蚌贝年龄越长,效果越佳,结构精密、韧性较强、色彩缤纷。其中以夜光螺为最,它在夜间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人们十分喜爱。
●雕漆
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富有庄重感。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