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藏品鉴定接收邮箱:2624813430@qq.com 3136769925@qq.com 电话:029-33756988
网站首页 德藏资讯 鉴定证书 藏品商城 收藏论坛 收藏投资 德藏博客 展会资讯 收藏名家 关于我们
Home News Appraisal certificate Shop BBS Collection Of
Investment
Blog Auc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Famous Artists

About Us

相关信息  
·丽水发现3000多年前宝贝...
·汝窑的历史及其在陶瓷史...
·老山檀香收藏保养都要注...
·收藏存储古玩必须注意把...
·古籍用与藏矛盾突出,亟...
·揭秘西藏蜜蜡到底为何物...
·徐邦达的鉴定方法: 最典...
·端砚诞生在唐初期广东肇...
·中国首次主动追索文物成...
·嘉德在线咸丰粉彩精品赏...
·红陶兽形壶暗合原始人对...
·锔瓷盛汤滴水不漏
·大唐盛世陶艺之精华 唐三...
·五彩缤纷锥把瓶赏析(图)...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
·百子闹春图将军罐赏析(图...
·乾隆粉彩的六个特征
·唐三彩陶瓷如何保养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陶器瓷器

旧器如新才是宝

来源:转载 | 作者:不详 | 时间:2016-06-23 | 浏览:12919次

    陶瓷水深?

  外行人不敢买光亮如新的旧瓷

  玩古陶瓷的人都知道一句常语“官窑如新”。还有一句诠释得更为清晰的话“旧器如新必是宝”。确实,很多传世的官窑看上去跟新出窑炉似的,光亮如新。特别是在还未入门的外行人眼里,它与新瓷没有什么区别,和高仿品放在一起,外行人更是无法区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传世的官窑器自它诞生这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宠爱,倍加呵护,或陈设在玻璃橱内,或置放在锦盒中,偶尔开启观赏也是小心翼翼,故除了岁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肥厚包浆外,外行觉得与新器少有区别。这样保存下来的官窑器才是瓷中珍品,是宝贝!

  但也恰恰是这些官窑佳器会不被人们看好,总以为它是新的,晶亮的釉面,毫无瑕疵的器身,仿佛刚出窑炉似的亮丽。佳士得、苏富比、邦翰斯等国际大拍公司上拍的中国历代官窑瓷器大多属这一类,只有极少量是残破件。这又佐证了“旧器如新才是宝”的观念。

  很多人都说古陶瓷水深,难玩,以上现象也是个主要的原因。往往正官窑佳器与顶级的高仿品在外行人眼里只是一丝之差,他们稍一不慎就滑入高仿品的泥沼中,因而大多数人不敢碰精、尖、稀的顶级官窑佳器,宁求残、破、旧的普品,如果没有多年积累的鉴瓷经验的确难以区分。特别是不经常在一线现场花钱买,缺少实战经验的人都免不了落入陷阱。

  高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高仿技术的不断深化,那些本来尚有一定鉴赏眼力的“专家”、“行家”一旦脱离一段时间在市场的历练,也免不掉会走眼。由此,迫使那些大拍公司更多地信传承有序的路子,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流传下来的官窑佳器中也确有一部分旧气明显,伤痕累累,破损残缺的,这往往是拥有者不识其珍,随意放置使用造成的,而很多眼拙的人只认这些东西,也难怪。主要是很少见到如新的官窑,更谈不上上手了。偶尔见到,当成新器擦肩而过。眼睛只停留在残旧或满身伤痕的普品上,越不出这个圈子。有的索性采用简单的思维方式:相信科学的检测结论。最早用的是炭14,现在大多采用热摄光测定。其实,我这人并不太固执,也不太自信,曾也对热摄光做过测试,将同一件晚清的民窑器敲碎,送两家权威单位测试,结果竟然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其间竟相差近百年。这民窑器充其量也只有100多年,说明这所谓的科学测试仍掌握在人的手里,靠人的眼力分析得出数据,到目前为止,对古陶瓷的准确断代最精准的还是靠经验,靠长期与市场接轨中练就的眼力。当然,那些不具备实战经验的人见到一些“如新的官窑佳器”不敢认是情有可原的,将它否认也可以理解的,不识先不认,或先断假是最佳的鉴定方法。将假的说成真的会给日后自己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而将真的说成假的既表明自己高人一等的眼力,仿佛只是挫伤了真品的拥有者一人的情感而已,其实是犯罪!

  曲高和寡 眼力越高的人越孤独

  为什么玩古之圈会流传这样的说法“专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这就是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事实上,在我们的著名专家中也有几位长期与市场挂钩的,也就是长期在实战中历练的,如自己有过收藏、开过古玩店、经过真假辨别的压力等等。一些多年的藏家如果再开上几年古玩店,翻滚在商海的浪潮中,眼力自然高深。但绝不能推理出凡开古玩店的眼力一定好,有的古玩店老板大字不识一箩,有的涉足此行业不足几个月,也照样斗胆开张,将古玩当儿戏的,不在此例。

  曲高和寡,这是在任何一行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越顶级的官窑器识的人越少。所以,眼力越高的人会越感到孤独,藏品档次越顶级的人,会越遭到外行的讥讽。瓷坛泰斗耿宝昌先生,曾在故宫博物院被人长期冷落过,很多人都喊他“耿师父”,将他像杂工一样来回使唤,直到他惊世骇俗的巨著《明清瓷器鉴定》问世后,人们才刮目相看。他的老师孙瀛洲先生也曾很长一段时间遭嗤笑,说哪有那么多漏好捡,大家都说不对的,专家也说不对的,他却还去摆弄,真有些过于自信。但他坚信自己的认知“大家说不对的,专家说不对的,我才有机会”。正是这种信念才造就了一代收藏大家,最后将三千多件官窑器捐给了国家。他捐的三千多件古陶瓷中有二十几件是国家一级文物,且很多是“如新的官窑”,这就是他独特的眼力。

  跳出井底 多看精真新的官窑佳器

  识官窑器难,识如新的官窑器更难!有位体制内的颇有名的专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移居海外。他跟我谈起他的亲身感受,他说:“我出国前在文物商店呆过多年,后又调博物馆掌管古陶瓷部,但说实话,看到的大多是民窑器和少量品相不太好的官窑器,至于如新的官窑佳器无缘见到,能认的就是这类残、破、旧的东西。当我第一次在伦敦的一位资深藏家那里,见到一对‘雍正斗彩八吉祥纹小碟子’时,觉得新得好似刚出窑似的,一时真不敢相信它是到代的雍正官窑器!可他却千真万确从佳士德拍来的,有拍卖图录和成交单据为证,不由我不信!类似的东西如果拿给我们国内博物馆的陶瓷掌眼人看,我相信很多人会摇头。没见过一定不会认!像我当初一样,也不能怪他们眼拙。国际大拍公司和一些著名博物馆展示的是我们祖先顶尖的智慧结晶,让世人看到了我们祖先才智的真实面目。而那些残、破、旧的东西会使后人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诣的误读……”这位专家坦言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他比较坦率,承认与国际鉴赏界的客观差距。确实,只有类似的宝贝见得多了,会感觉那特有的宝光与新仿品绝对不一样,它会引起心灵深处的无法表达的舒适感,暖暖的柔柔的,温润如玉,那么的养眼。据调查了解,这些宝贝大多传承有序,基本来自八国联军将帅的后代,应该都是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东西。自然,国内的“专家”无缘见到这些“如新的官窑”,主要是国内很多东西在颠沛流离中损伤严重,又经历了“文革”的浩劫,加上习惯上又不擅于保管,使得侥幸流传下来的东西品相大多不如人意了。

  有位名藏家呼吁:“有志于古陶瓷研究的同好们,要想练就一副火眼金睛,除了要毅然跳入市场之海的浪潮中外,有机会还要跳出井底,多看一些精、真、新的官窑佳器,扩大视野,抬高眼界,眼力才会与世界接轨!”


网友评论 ()我也要发表评论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CopyRight 2008 -2015 www.decangwang.com | 陕西德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德藏收藏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朝阳一路美景江南3-3-601 信箱:2624813430@qq.com 电话:029-33756988
 陕ICP备15001923号-1 西安网站建设:力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