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受沁机理
§古玉的受沁取决于两个因素,取出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内在因素即玉料本身的材质。古玉的材质一般分为:
1、真玉,透闪石,即链状硅酸盐的软玉;
2、假玉,叶蛇纹石(层状硅酸盐);
3、假玉,石英(架状硅酸盐)。
§外部因素即玉器成器后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是玉器所处环境的压力、酸碱度、湿度、气氛以及和化学物质的接触情况。
玉质和受沁的关系
§在相似的条件下,玉器容易受沁的程度排列如下:叶蛇纹石>透闪石>石英;
§出土的玉器中,石英所制的玉器,一般受沁较浅,甚至有基本未受沁的;
§出土古玉中,叶蛇纹石制品,基本上受沁严重,还未见到完全未受沁者。就是保持玉质的半透明度和保存一定颜色的浅沁者也很少见到。
§以上的排列似乎说明,玉器的受沁和玉质本身的硬度有关;
环境、材质和受沁的关系
§相同环境下,不同材质的玉器,其受沁的程度有着显著的不同。
§红山文化遗址辽宁牛河梁二区一号冢四号墓出土的三件玉器,其受沁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这三件玉器由不同的材质制作;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玉猪龙和马蹄形器的放置位置
§马蹄形器和右侧的猪龙都是透闪石软玉所制;
下图为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出土的马蹄形器受沁情况
§另一个猪龙为蛇纹石假玉所制。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右侧玉猪龙受沁情况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左侧玉猪龙受沁情况
相同环境下相同玉材的差异:下图是公元前3500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玉璜,同一遗址所出的相同软玉,也因局部条件及矿物显微结构的差异而受沁程度不同。
同一件软玉制器的不同部位,也常出现受沁程度不同————图为扬州邗江甘泉姚庄101号汉墓出土的玉剑璏(wei),就总体而言完全未沁,但局部有裂缝处有沁。
玉器的堆集密度和受沁的关系:软玉的堆集密度决定了其受沁的程度。堆集密度系指透闪石——阳起石雏晶的堆集密度,因软玉不是矿物单晶体而是矿物集合体,堆集越疏则质量越劣,而越是容易受沁。这就是软玉受沁的内在原因。
由此可见,玉器的受沁情况是复杂的,不管玉器所处的环境和玉质,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相同的玉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受沁情况。差异是永远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