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
登录
-
注册
]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德藏收藏网
->
收藏信息
->
百家争鸣
-> 元代釉里红红中带紫
--> 标题: 元代釉里红红中带紫
您是本帖第1611个阅读者。
紫禁城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7
金钱:300
Y 币:
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元代釉里红红中带紫
从元釉里红呈色上来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少,后者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偏低,通常都在1250度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呈色原理,元釉里红少见铜绿色斑点,(在清代及现代釉里红瓷中常见),元釉里红由于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现发黑、荤散。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
2009/12/11 8:48:02
紫禁城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7
金钱:300
Y 币:
0
{收藏}
第
1
楼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这也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鉴别要点。同时,元釉里红瓷器的白釉呈现白里泛青的颜色特点。
到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瓷器数量相对多了一些,但仍不够成功,颜色仍以浅红和黑红为主。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工艺进一步成熟,人们能够相对熟练地掌握氧化铜呈色技术,“釉里红”的颜色终于呈现出艳丽的“红色”,但烧制数量仍然不是很多,图案相对简单,多见“三鱼”图案,不像元代、明初期时复杂的缠枝花卉等。由于“釉里红”瓷器在元代和明洪武时期极少落款,因此很难断言它是否专为宫廷而烧。由于“釉里红”的烧制难度终归很大,加上原料又相对减少,明成化以后,“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开始出现滑坡,自此,明代“釉里红”一蹶不振。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种彩瓷即将“悲伤”落幕时,清康熙年间又有人意外地成功烧制出“釉里红”。康雍两朝的“釉里红”不但颜色艳丽,而且图案、题材明显增多,花卉、花鸟等均有呈现。乾隆时期的“釉里红”颜色整体偏暗,以黑红为主,较洪武时期的“黑”要少一些。李先生说,这并不代表它烧制不成功,而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和特征。乾隆以后,“釉里红”数量越来越少。到了清晚期时,“釉里红”的颜色越来越“灰暗”,这似乎预示了它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但是,相较于元代和明代而言,清代的“釉里红”从器型、图案上都多起来。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
2009/12/11 8:50:07
×
如痴如醉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99
金钱:4384
Y 币:
0
{收藏}
第
2
楼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元代秞里红精品中发现过绿班点是不争亊实.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
2009/12/12 10:21:20
×
无上法门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85
金钱:2460
Y 币:
0
{收藏}
第
3
楼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元眀相际,不好分离开!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
2009/12/13 15:54:02
×
少年故事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1
金钱:588
Y 币:
0
{收藏}
第
4
楼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我见过元釉里梅瓶,红色鲜艳,偏-奌祭红色,精美绝伦.所以说实物越多,越有先前未有见过的.现在有些定论以后会被堆翻!!!!!!!!!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
2009/12/13 22:52:05
×
每页
10
条,共
1
页,合计
5
条记录
分页:
«
1
»
转到
执行时间:0.187500 秒 数据查询:14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