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鎏金币
公元1228年—1233年为宋绍定年,当时所铸“绍定万岁”小平为银质鎏金币。银质鎏金币极为罕见,它最早从何时开始出现还有待考证。从目前实物来看银质鎏金古币多出现于宋以后,但五代的“天策府宝”也有这种工艺器币,当然有的是属流通,但也有的当为它用,那么这种银质鎏金币又该如何认定与区分哪?
在区分与认定银质鎏金币前首先应当确立一个可对比的参照物,如“天赐府保”有一铜质,另有一银质鎏金币,便好比对确认。
一.银与铜相比,银较铜冷却的慢,如此,谁冷却的慢必然后者不如前者字口坚挺。那么,在原本不坚挺的古币上,又溜了一层金,也就等于在这种币上又罩了一层塑膜。于是字迹显得更平摊了,这时二者摆在一起一比,则特征十分明显。
二.银自古名贵,于是多比铜币薄很多,而又由于它的特性,所以一旦鎏金,更像现代工艺冲床上冲下的假币。故太多的人见之而当假币而认之,实则为银鎏金币。
三.银鎏金内在品质因不同于铜币,故永不会出现红斑绿锈,有黑漆古者,也有土红色和水红色者;当然也因古时金不纯,而含有铜之微量元素;也偶然会有绿浮状点或斑,但稍擦即逝。由于历朝历代所鎏金的厚度、纯度不一,故表面色相不属一致,但细辨易分清。
四.银质鎏金币绝不会像普通铜币一样,会因在地下遭多种侵蚀而使其骨内形成材质流逝后形成的千孔状(断面),而由于这种流逝会使原来的币轻于浮纸,这样征地有破碎的闷声,但唯银鎏金会发脆而亮的金属之声。相对而言,由于铜币厚,在新时铜币将重于银鎏金币。然千百年下来出土后的普铜币由于内原素的流逝,故轻飘如纸,但银鎏金因不存在原素流逝,厚的银币较薄的鎏金币轻,这在一般的收藏者眼中重的一定假。然由于它是有缘由的,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二者皆真。
银质鎏金无论何者币,皆大珍之品,名贵至极,罕见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