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关注无款成化官窑器
您是本帖第2142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关注无款成化官窑器

明瓷自明洪武釉里红开始,有书“大明洪武年制”楷书款后(有实物为证),永乐、宣德、成化等官器上相继皆有自己款式书写特色。但在普遍的情况下,确有如宣德红和成化青花器上无款的现象和实物佐证。2004年在国内一家拍卖公司,就以高价拍出一件无款成化青花高壮锦纹罐。

成化青花200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小成窑御用青花碗拍出2800余万港币,这是继明永宣器之后又一天价。那么为什么举世追捧成化器呢?成化器无论斗彩还是青花器,实际最精、最优者为成化中期之物。其胎如同象牙白,整体如脂如膏,溢泛着微微乳浆之液和油湿状,在50倍放大镜下观其露胎部,内含的的玉粉、玛瑙、珍珠等混合的膏泥胎,全然形成一种玉化效应,白净的釉中精挑细选的纯白色多宝釉液下的平等青之青花青翠的发色,正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最精美的成化之青花器则有没书年款者,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也许值得深究细探。然除款之外,这类器物则无论造型、做工、修胎、绘画、挂釉发色等等皆无一不精。由于釉内多元素基础上又加入大量宝石粉,釉面坚脆明亮,五光十色隐隐可见,凡此类器击之为钢之脆声,这是在其它多种宝贵元素之上又加入宝石之故,但成窑之器中期为了达之富贵尊荣、端庄之韵味,玛瑙元素相对为少(玛瑙过多发青色),如此变更显得纯净明快。但此类器由于平等青料极少见,故上不见苏料之风格,下不见回青、石子青之存痕,恰巧会又因无款常被以假而断。笔者曾见一老者所收不少藏品,但单将此瓷与废品为一堆,想与废料一同处理,被我提醒吓了一身冷汗,赶快包好珍藏起来。而类似这种现象还将存在,原因不仅仅是无款,还有三点:一是青花料为平等青者少见(仅见成窑在用),不太明白的藏者,会将化工料相混;二是由于釉中溶入了宝石这种元素,釉面青亮、光亮,这种器不易被污,总是那么清澈、明快、新颖;三是此类器釉层极厚,故极易以假而断,而果真如此了,那将会遗憾终身。

中华文明中有太多的疑点、玄机,绝非我们可随意探清弄明的,一切只能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客观与公正的予以辨定。收藏无定数,无款不仅有官器,真难说不是御品在其中。

「该帖子被 藏友 在 2009-11-27 9:59:47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7 9:59:3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5 小时 15 分 17 秒
黄土高坡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19
金钱:496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诗曰:

  修内遗来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 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 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藏友先生,见过有御题的官窑器.这样的東西会有真实性吗?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8 9:19:44×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御刻题诗器,除了看器,还应看刻,也当看金是否真金。如是真金则当为老器,但是否当时的官器,也要另看。如宋汝官器和民汝器,都有乾隆御提诗,但的的确确是民汝器,这应当说当时有一定认知的局限。比如汝官器,在玛瑙、玉粉等宝贵元素入内的基础上,定有宝石入内。于是才可有助于内闪五光。民汝绝不会,但由于乾隆帝也不可借助它器分清,所以都统一的归于一类了……这一切只能具体器物,具体客观认证。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8 11:02:30×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5 小时 58 分 45 秒
倚天剑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26
金钱:642
Y 币:0
{收藏} 3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我见过不少这类器物,如何辨真伪!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9 16:30:5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0 小时 21 分 6 秒
如痴如醉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99
金钱:4384
Y 币:0
{收藏} 4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今日偶尔看某电视台节目,一个算是著名的鉴赏家评鉴一件瓷器时说:乾隆御制蓝料款是没有的,写这样的款就是乱来。

藏友先生你说怎样?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30 15:46:11×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5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官窑器无款的从目前已知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及明空白期和顺治、康熙为政17年前至于所设记得朝代自然该如当时相对应的年代官器的风格、特征、形、釉、工及修胎、内在材料等等进行判断。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官器中的釉内除加入玛瑙、玉粉等添加元素外,还有内入珍珠粉的,最主要的入有宝石的成份。而原则上入有宝石的多为官器,这从材质上认定较合适。 关于乾隆御用款,瓷器上少见,但当时乾隆时由两洋的工匠在广东做了贴金和极具现代的印花工艺,这在郎世宁绘画工艺的瓷器上有展示。这时期有些两洋人用中方原瓷胎上作画的这部分器就打乾隆御制款,也许这位专家没见过这类器。天下没见过的太多了,话说只能说清。以目前自己掌握的瓷料可以说,不该下那种断论性的语言,完完全全弄清、搞明了,可以下断语,不然人吗。何必要那么居高临下?任何人都有长处,任何知识都是学来的,自己不懂得多了,可别人未必也不懂。有些专家真把自己凌驾的太高了,实在不该。比如毛晓沪曾在电视上公开讲“五代柴窑器根本就不存在”。2008年元月二十四日马未都同甘学军、张女士三人对一永乐甜白小件,马未都说“没有蘸白釉浆绘画工艺” (当时以此做理由砸了,那可能有误)。我当晚就向北电总台打了电话,质疑了马的错误结论,有朋友再问我2008年元月二十四日怎么回事,我不想说,总想顾及专家面子,但我想谁都会有错,讲出没什么。故今日讲出以示答复。

「该帖子被 藏友 在 2009-12-1 11:19:34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2/1 11:19:13×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1 小时 23 分 12 秒
情为何物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44
金钱:4408
Y 币:0
{收藏} 6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藏家们以身家性命给了这些''专家''们天大的靣子,不要再给他们靣了!他们统治陶瓷界''鉴定''生死大权的局面应该赶快结束!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2/1 16:48:25×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6 小时 5 分 42 秒
梅兰竹菊


等级:中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234
金钱:1061
Y 币:0
{收藏} 7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到底谁是专家?到底淮有发言权!藏友的水平比有些专家高,文章能说明一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2/2 13:08:28×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8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34375 秒 数据查询:17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