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器中有一种特殊的开片器,为冰裂纹,而且在斜开片的基础上,从胎到釉面重叠交绘着多层不同纹理走向的开片,那么这种多层开片纹裂是何缘而形成的?
我们首先应当着眼于它的配方材料,其次才是烧制工艺、温度构成和自然的天工造化。从材料上来看,我们知道自汉以来,陶、瓷的胎和釉就探明已入有玛瑙和宝石的材料,这是真实的。而宋代官器类,则是这类稀有元素运用的最高峰,而且宋代官器的釉面尤其以冰裂器更肥厚。我们知道同物相吸是永恒不变的,而玛瑙的胶质结构性能是一定得。由于肥厚的釉中,这种凝聚组合分离,变化是在漫长岁月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比如说,仅仅一块玉,我们用火一烤,表面会变成白色的粉尘状,但如有玛瑙或石英类的结体来包严时,玉的品质则不会发生太多的变化,全然是另一种表现。而如若将玛瑙、宝石、玉粉等全部都碾碎后,同元素会自行相吸而结合,而这种结合是若合若离的,在光照的现象中也就形成了一种神奇迷幻的效应。而凡是这类配方、工艺的多色泽釉面的官器中,都会出现这种风格的冰裂现象。而假如是出土的器物,开始,我们看到并无那么多和明显的冰裂纹现象,但放个三五年后,则会见其增多,越发神奇而美观。这便是这类器的特征。而它的成因主体是原料(宝石、玛瑙、玉粉的加入,而且宝石的比例加大)。其次是烧造工艺和温度,然后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样就造就了冰裂纹的最终形成。
那么,为什么冰裂器表面坚如钢,五光十色,而且都相对手头重呢?主要的原本是内含宝石的比例定多于其它一切器种,这是绝对的。如能全然认识宝石并可从中分辨清楚时,那就有助于探明它的成因缘由。也就可以明白此类器不仅无假器,而且一定价值连城,非国宝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