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年份、同类古瓷在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下存放,古瓷的釉面以至古瓷的胎内的变化都将不一,而反应在器表也自然有明显的差异。而这种过大的差异性,一旦被不能全面了解者鉴定时,出现断错的可能性极大。因为,习惯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理念决定了他一定会这样判断。这就要求鉴赏者一定要拥有包括自然在内的全方位知识,才不至于为人鉴错。
中国幅员辽阔,而天南地北、水、土、质的差异很大,干旱与湿润是客观存在的。南方人不可想象北方十年、八年不见雨的现实;而北方人不可理解南方几十天日日有雨的梅雨季节。这种自然的差异性对万物都有作用,岂能与古瓷不发生改变效应呢?答案应是一定的。那就是古瓷的存放环境对其从胎至表的由粉态到液态转化的差异性必然存在。在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中,仅以盐碱土一项来看出土古瓷的特性,河南如兰考一带的盐碱土和进入新疆一带的盐碱土下出土的同为宋钧之器,前者多在开片处为面粉沫盐质块,而后者则为深浸于整器冰片雪花状晶体。同是一个时代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与反映。认可甲、否决已对呢?还是认可后者否决前者,事实上二者皆对。但有缘二者都可见之,则机遇太少。所以说,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器,存放环境的不了解,以及存放环境可能作用于器物什么不知晓,也将阻碍我们辨真论假。而最具特色的当属那些石山洞藏的器物,他们远比新瓷更新,并且迎光闪烁,浮光飘逸,与新器所不同的仅仅是深邃之光,釉面有雾光罩波纹。然这种现象唯长久观瓷人可观出,稍有不当,断错常在常理之中,但确真迹无疑……。存放环境对瓷的不同作用真实存在,只能凭借功力和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方可渐渐明白,并且掌握。如此不致将国宝看错,勿失良机。一般的传统理念将有助于认识一般,只有超常的知识理念才能辨识鲜为人知的另类精品,国宝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