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道德经>>讲了什么,宁先生?
您是本帖第1735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0 小时 33 分 27 秒
古城收藏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77
金钱:469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道德经>>讲了什么,宁先生?

“任法融道长用数千年来道家真传的正统观点注释了‘楼正本’《道德经》。”“笔者用无极图和太极图从纵横两个方面、微观宏观两个领域对《道德经》的基本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对老子的自然观、人生观、社会观(尤其是宇宙论、养生论和政治论)之玄理奥义作了深入浅出、与众不同的解释。”本人收藏了任道长的一幅字,感有仙风道骨,但对任大师的道,德宏论不清深义,宁玉新能帮我解读一下<<道德经>>吗?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0 9:38:20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5 小时 18 分 38 秒
少年故事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1
金钱:588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专家宁玉新冬眠啦...................................................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1 12:54:07×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4 小时 40 分 9 秒
上善若水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5
金钱:4959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宁先生,道家一幅问答:<<你且看他>>你如何理解?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1 22:06:5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15 小时 12 分 34 秒
大言无声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5
金钱:5770
Y 币:0
{收藏} 3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耐人寻味,道语玄机!能领能悟,方成大器!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2 0:21:06×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1 小时 23 分 12 秒
情为何物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44
金钱:4408
Y 币:0
{收藏} 4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宁先生,''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应是什么境界?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4 9:40:36×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0 小时 15 分 39 秒
收藏文化问不倒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256
金钱:5547
Y 币:0
{收藏} 5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到北京开会误了你的提问实在欠礼,21日回来帖子多忙乱没看清你的提问,对不起!今天得知古城先生的提问我有幸用自身理解合作伴读《道德经》谢了!

《道德经》起源于春秋末期,由老聃所著,老子是春秋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叫李耳,属河南鹿邑县人,在周代做过藏书管理员,是一个很有声望的智者,就当时的孔子都请教过他,关于礼的问题,老子因官场内乱,隐山归里,骑青牛而去所以古图老者骑青牛多表现老子归隐之意。

《老子》共5000余言原著分《道》和《德》上下篇,后合称道德经,老子从自然五行,阴阳,宇宙形成天地关系,从万物本源中探究社会。对周代商代国里大事的分析和政治观点的阐述超越史前所有理论家,他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的哲学观点进一步推演了轩辕皇帝的“忠孝”政治观点,以兽性和人性的人生政治演化,在当代也算得上清楚明细。

《庄子》是道教中南华经为道家主要的代表作,庄子战国至汉初哲学家与张良老师黄石道长同属老子宗脉传人,庄子的《南华经》分有内篇、外篇和杂篇,从《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到外篇的《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繕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和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从思维和逻辑推演明显看出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从老子论道和庄子论道,我们悟得了一个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无为就是不要刻意追寻,在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力量的发展根本不能和现代相比,人和自然界依存、生存的关系是非常的渺小。所以万事顺理成章,我们从西安兵马俑的陈列中就看到了这一点。把原始的生产力编阵由数字决定了量的发展。自由过去人想推倒十吨重的土堆可能要几百人,几天干完,而如今有了挖掘机和自御车一小时就可能完工。所以老子庄子之学,在原始劳动工具时代,梳理人心性的思想是正确的。所谓道,从中国汉字造字的方法讲得就很清楚。天理八情灌顶,匡住阴阳运动起来就是道!所以说,道是由自然天地生成,阴阳性的二分之哲辩原理。是固有的,即=阴阳被匡住目就为自然生成的法则之目。法则为“天”倒八灌顶为加运动的“辶”就会形成“道”。因为八卦的主因讲得就是循序见阴循序见阳这一自然生存的法则。我们人体一生主要解决的就是进与出的关系。只吃不拉活不了,只拉不吃更活不了。你到街道上看,哪个餐厅的洗手间不好,准保收入不好!所以说道生自然运动法则保持进出关系,每个事物的道就都通了!我们求人办事,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喜好!针对特点,求成的把握就绝对成功。事物发展也有从动和主动性,用阴阳自然必生关系对待任何道,人就不会让自己的物理形态受饥苦。“德”在汉字造字的原理中,用刀看住四个事,心里去想一个事就成,用双倍的人性看住这些事就成“德”。我们把它合成一句话就是“知恩图报”的意思。施政者管干事的人“吃、穿、住、行”干事的人就会为施政的人喜、怒、哀、乐操心,反之就是无德之象!

我们中国文化的形成是由一万五千年前的祖宗从五行学,仿生性学,数术学,性文化学,扶桑学形成的阴阳学,以轩辕的克制兽性,张扬人性的哲学根本性,才有了“忠孝”为本的政治主张。从发声到拼音上升成形的造字,是王者想让庶民知道该干啥,要干啥,想干啥的理念转化成字形!所以,汉字是中国经历了五个造字的时代,集五行、仿生性、数术性、阴阳关系定型隶书。从汉隶造字以后,再没一个帝王推翻其造字的理念,保持了当今的汉文化。我们不妨根据这一方法,推演每一个汉字,它字里的组合其妙,无不解说着上万年的历史传承。所以:我认为,大家不能把学文化只停留在读过几本书、记住几段格言、张口闭口谁谁说的。作为文化资本,如果这样,按老子之言,福祸相伴的转生关系,会使人一辈子迷蒙在书中!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4 15:49:13×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0 小时 33 分 27 秒
古城收藏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77
金钱:469
Y 币:0
{收藏} 6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种生活的哲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是在现实中常常会发现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无任何优点,我们无法包容一个自己有所厌恶或是不屑的人。那么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师呢?老子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很多启示。虽然取自的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事物辩证统一的论点,但是却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哲学。人们知道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所以为真善,是因为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所以,当我遇见一个满是缺点的人时,我们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就行。我想这种哲学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以的。宁老师,感谢回帖,当多交流,文人之交,-掬感悟耳!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25 8:59:33×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7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34375 秒 数据查询:16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