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重视民间收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您是本帖第2089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6 小时 22 分 16 秒
张晓平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9
金钱:494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重视民间收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击外来文化冲击,以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一部分,而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反映的是从新石器时代的近代的历史长河的中国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的馆藏文物以及已经登记在册的重点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并得到巨大的资金支持。但是在民间文物和没有在册的以及新发现的文物却遭受了灭顶之灾。中国文化遗产遭受全面的、根本性的破坏,远甚于文革时期,文革只是破坏了一些器物,而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根本性的,


我们有些专家不对中国文物现状调查研究,利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研究中国文物,把中国文化界闹得 乌烟瘴气,是非颠倒,使中国一大批民间文物精品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使中国一大批的文物由于得不到承认,被已工艺品的名义流失到海外。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是对中国文化传承的破坏,是对中国文物制度的破坏。也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破坏。



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井喷的数量出现,数量之大,精美程度都是惊人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出来,这要看中国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发现人类在中国这块地方有上万年以上的历史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躬耕田畴,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辛勤的劳作,用劳动和智慧的创造成为国家服役的基本承担者,以家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成为文化中国古史的发展脉络,形成一种家国一体的格局。从中国收藏家的收藏品已经看到中国距今近十万年的历史,反映出这种文化格局的形成轨迹,自三皇五帝至夏、商、周三代到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独尊儒术,东汉前后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宋代理学的兴起都成为形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对后代的给予更大的希望,这是中国古代生命崇拜的延续,希望福荫子孙,后代的对于老一代的孝道也视死若生,由于中国文化把人的去世叫升天,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佛教又解释是人的轮回,所以后代让先人在地下的视死若生,陪葬许多生活用品,讲究活着时候怎么生活死了以后就要怎么生活。另外中国的传统还有给后代留东西的传统,就和现在老人给儿女留钱一样,古代留下来的是许许多多的窖藏,历朝历代的官员和皇帝全向下留,所以窖藏也数量巨大,而在中国是一个多战乱的国家,改朝换代基本上全是武力解决,加上近代史上外国的侵略,东西只有藏的时间,没有拿出来收的机会,只有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进入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年代,加上发展经济人民有钱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才使这么多的古代遗留出来面世,由于我国文物法的规定和专家的认识的不足,使这些东西得不到承认,才会以赝品的身份在市场流通,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断代了,而这些古代艺术品的面世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供了物证,使断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延续。所以重视这批新出现的古代艺术品对于响应习主席的号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20144月主持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文化安全根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是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是国家文化安全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古代,由于世界不同文明板块之间对于文化的认同还没有现在分歧大,世界的信息沟通也不如现在方便,因此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还不甚明显,文化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也就没有突出出来。这就是说,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虽然在古代还没有明确地显现出来,更没有被人们明确地提出来,但却已经作为不甚突出的方面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派生要素之一。当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在武力上征服,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都已经被彻底打破时,文化安全问题就更为明显了。无论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要彻底消灭一个国家,就要消灭其人民,而消灭其人民的办法无非两条,一条是肉体上的消灭,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国家就是因此而彻底消亡而变成历史的;另一条是文化上同化,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不少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就是在文化同化(当然也有一种是融合)的过程中而不复存在的。


严格来说,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真正出现和突出表现,只有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西方列强对东方国家实行殖民侵略政策、东西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才逐渐成为现实。近代以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军事优势,不仅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而且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渗透,搞文化霸权。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因此而变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我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上,很容易发现外来文化的影响,总的概括为5次大的影响,自东学西渐起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第一次大的影响是东学西渐,这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当时的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东汉王朝进行交往,这种交往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基督教的传入,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第一次大的影响。第二次大的影响是在元朝的时候,大批的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克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由此成为西方人垂涎的宝地。接下来的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带来西方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代表人物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只是中国当时的统治者继续沉迷于天朝威武的迷梦中。第四次影响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通过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后来一批批的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而第五次文化大规模的影响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不断地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开始看NBA,开始流行过西方的节日,后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界的西方文化开始传入并渗透到中国人的观念中。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也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中唯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传承,其他文明多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保障。古代中华文化建立起以儒学为核心,以佛道宗教为两翼的文化体系。以儒学的秩序等级观念和佛道宗教的向善理念,用文教的羁縻手段保证了统治阶级在国内的稳定地位和中国的天下中心地位,也使得中国始终处于华夷秩序的中心。中国的文化是具有极强辐射力的华夏文化,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创造了华夏文明,这种文明使得四夷宾服;唐宋之际,为中华文化大放异彩之时机,内藤湖南所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则认为从唐代中期经五代而至宋朝这段时间为中国文化发生巨大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的华夏文化开始深刻的影响到东亚地区;明清时期则是中国文化定型并稳定输出时期,理学的秩序观与利益观主导着华夏社会秩序,并极强地辐射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秩序圈,中国的文化昌盛已经作为一种固化的形象认同而被潜意识强化。因此,即使到了封建末世之晚清,中国民众对于自身最为骄傲和有优越感的依然是纲常名教,而不是西洋的奇技淫巧,中国文化之强大的形象已经成为当时国人自我认同的民族名片。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延续是文化安全的本质


在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如何保持和延续自身文化的问题,就是文化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所在。因此可以说,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而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而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的文化特质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正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所在,因为离开了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也就没有了文化安全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的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源,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理有据。而这种文化自信是建立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之上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20142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任何国家和民族现存的多方面文化特质,都是在其以往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内化的,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进,是保持国家和国的,因而它不仅对满足国民之现实物质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满足国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需要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保证了一个国家文化的连续性。这就像编*绳一样,*绳不是由一股编成的,而是由多股编成的,而且其中每一股,都不可能从头延续到尾,但整根*绳却是连续的,而且浑然一体,绵延不断。


在历史发展必然存在的文化更新过程中,一个国家多方面文化特质中究竟何种文化特质得以保持和延续,何种文化特质被淘汰出局,这取决于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客观选择,并且必然在整体上和长远过程中体现出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持是国家文化安全基本的内在前提和构成要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长久保障,保持与延续的统一才能构成中国文化安全在时间跨度上的全面要求。


(未完待续)

「该帖子被 张晓平 在 2019/1/16 9:49:07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9/1/15 15:06:18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6 小时 22 分 16 秒
张晓平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9
金钱:494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皇,儒,释,道。皇就是统治者,就是国家的管理者,儒教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行事,如何和人相处,道教讲的是人和地球的关系应该怎么相处,天人合一。佛教告诉人和宇宙的关系,人是怎么来的,人应该怎么生活,人要向善,这四个内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他们主导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这些内容的表现形式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本土儒道与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佛教,实现了最早的洋为中用,是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然而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社会


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存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佛教、道教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


我国在一段时间以来,没有重视文化的安全,没有重视意识形态的斗争,电视台电视剧热播宫廷斗争、尔虞我诈,官场、谍战、职场、家斗也是常演不衰的题材,折射着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的现实,显规则被弃置一旁,潜规则却大行其道;圈子盛行,彼此谋利,参与其中的人都希求在制度之外找到获取资源的渠道;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被仰慕推崇,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瘦肉精频频出现,更可怕的是不少人正逐渐对此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山寨文化几乎成为中国标签,各个领域仿冒成风,这些人非但不以为耻,反而认为能赚快钱就是英雄;盲目从众事件时有发生,理性的思考和表达却少有人倾听,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学热,似乎让人们抓住了一根救命稻*,各种文化明星名利双收,汉服、唐装招摇过市,大典、仪仗隆重登场。但很快就有人批评这种热潮浅薄片面,只求功利实用。当代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大多局限于中国结”“功夫”“舌尖等符号化的平面维度上,在信仰的高度上,在求善求美的高度上,却少有耐得住寂寞的关注与追求。这严重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


 


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在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中,既包括难用先进性衡量的文化特质的差异,也包括能够用也应该用先进性衡量的发达程度的差异,而前一点恰恰就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所在,后一点则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就在于民族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但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安全的关键则在于文化的先进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也是文化是否安全的根本标志,但文化的民族性既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更不能保障文化共同体整个文化的安全。对于包括国家在内的任何一个文化共同体来说,能否保障其文化安全,关键不在于其文化是否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世界性,而在于其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多少、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决定的整体文化的先进性程度。文化的先进性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来说,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近代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中国清朝末年帝党后党之争,洋务派守旧派的对立,以及五四前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观点的争论,各种人物和党派的政治活动,都不仅直接涉及当时中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而且同时也涉及到了文化安全,人们已经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着如何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


在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欺凌的现实中,一些觉醒较早的先进分子开始思考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所在,逐渐认识到变革中国现实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要战胜侵略欺凌自己的列强,就必须向列强学习,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其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其先进的文化文明。也就是说,要想不受先进发达国家的欺负,就必须向先进发达的国家学习,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语言文化。向敌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不向敌人学习就只能走向灭亡。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要想生存下去,要想摆脱侵略欺凌,必须向侵略欺凌自己的先进国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中国的落后极端悲愤,出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主观愿望,一些人走向了全盘西化的歧途。但无论如何,这种倾向的主流代表着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方向,也只有在这种变革图强的探索中,才可能找到古老中国的现代出路,找到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安全出口和新的生长点。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是维护传统文化和现存文化的纯洁性,也不是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而是保障和促进传统和现存的民族文化沿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拒绝接受外来文化,拒绝原有文化的更新改造,不仅在过去没有成为维护文化安全的有效手段,而且在今天更不可能真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今世界,无论是要维护经济科技的安全,还是要维护政治军事的安全,拟或要维护文化安全,都不可能拒绝接受外来的东西,都不可能拒绝对现有的东西进行更新改造。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且也是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过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也无论我们愿意与否,入世使我们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文化渗透,也必然使我们更多更快地接受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成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外部腐朽落后文化的负面影响。但是从整体上讲,一个国家只有在与其他民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在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并改造民族文化以保持自身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获得自身的文化安全。保持文化一定程度的先进性,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文化的先进性程度越高,文化的安全度也就越高。


 

「该帖子被 张晓平 在 2019/1/16 9:49:36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9/1/15 15:08:50×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6 小时 22 分 16 秒
张晓平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9
金钱:494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走西方道路?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种种疑惑,习近平正本清源,解疑释惑,提出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消除、化解潜在文化风险,抗击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不被威胁。不良文化是指宣扬暴力、仇恨、色情、恐怖、国家分裂的文化,不良文化冲击社会主流价值,可能导致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紊乱动荡。譬如恐怖主义、毒品犯罪和色情文化宣传等,都可能对社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为抵御不良文化渗透,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了网络文化安全体系,其做法首先是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日本、韩国等国家更是提出了各自的文化立国目标,以大力支持本国的文化产业。文化渗透和反渗透、入侵和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争夺的重要内容,防范和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是实现文化安全的必然选择。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和多元思潮的冲击带来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凸显。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更有反华势力不断翻新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的输出,中国文化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外来文化思潮和在中国本土形成发展起来的内生文化思潮并存,无论是外来文化思潮还是内生文化思潮,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影响一面,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取舍原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文化思潮中的错误思想和倾向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和斗争。习近平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文化的全球化,对后发国家造成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以美国好莱坞大片、洋快餐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少人还沉溺其中却毫不自觉。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甚至有被边缘化、低俗化的危险;西方不仅被全盘接受,而且被盲目崇拜。如何借鉴和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抵制不良文化侵蚀,对文化安全提出考验。对待外来文化要辩证分析,既要博采众长,又要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习近平指出:“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在文化层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核心利益。对于任何一种思潮来说,如果其主张触及到了这个核心利益,我们就必须坚决抵制和斗争。


重视民间收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强大。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类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重视中国古代艺术品,因为这些古代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欣赏,受到的教育比简单的说教要效果好,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对待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的精美,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以此惠济民族,惠济国家,惠济世界。


  在一个社会中,经济是血肉,政治是骨骼,文化是灵魂。文化的力量直接引领、推动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国家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习近平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因此,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掘文化、铸造文化、建设文化,不断增强文化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国家如果没有硬实力,就会一打就垮,但如果没有软实力,则不打自垮。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软实力对外表现为影响力、竞争力,对内表现为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要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源泉和重要支撑,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要素中最深沉的部分。坚持国家文化安全观,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确保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颠覆,是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因此重视中国民间收藏,解决好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乱象,是中国文化安全的重要课题,如何解决中国古代艺术品鉴定之乱哪,就是采取毛主席提出的三结合的方针,文博专家,收藏家,科技鉴定人员三方合作,用传统方法和科技方法相结合,传统文物鉴定的博物馆学,历史学理论由于过于狭隘,因此我们收藏家研究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理论和传统博物馆学及历史学理论相结合可以解决民间文物的鉴定问题。还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态度,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在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就可以解决中国民间文物的世纪之乱。世上无难事,只要国家重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中国古代艺术品鉴定之乱,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做出贡献。(配图与文章无关)

「该帖子被 张晓平 在 2019/1/16 9:50:00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9/1/15 15:09:2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3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407227 秒 数据查询:12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