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被两宋皇族、文人雅士追逐的稀罕茶器 ——鹧鸪斑建盏( 陈香龙)
说起中国茶道,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两宋时代的斗茶和绣茶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斗茶与绣茶主器——建窑建盏。
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水吉窑”等名。窑址今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一带。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烧制茶碗为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为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等等茶盏,器型别致美观。著名的釉下兔毫纹及鹧鸪斑,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装饰的建盏。
宋代建窑的兴起与宋代皇族和上层权贵及社会市民饮茶、斗茶、绣茶风尚有关。两宋时代斗茶用半发酵的白茶膏饼,斗茶之主器则用黑釉建盏为主。
黑釉建盏造型古朴简单,秀丽典雅,器型有大、中、小三种之分,有敞口、束口、撇口、敛口之别,其黑瓷釉色变幻无穷,纹饰精美,胎质肥厚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保温性,最适合斗(绣)茶之用器。
建盏的釉面花纹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种类多达几十种。主要有乌金(绀黑)釉、兔毫,油滴,鹧鸪斑,异毫(曜变),大镀金(黄金釉),杂色釉等等。然而,鹧鸪斑建盏的花纹究竟是如何呢?
这个问题自宋代初期陶谷记载的鹧鸪斑建盏起,至今历时一千余年,有关鹧鸪斑盏的说法多种多样,却找不到令人信服的依据。现代许多研究、收藏者,脱离了实践这一最基本的环节,仅凭一些古籍资料和建盏实物的外观作出的主观推断最终也难以自圆其说。
我国两宋时代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陶谷的《清异录》、蔡襄的《茶录》、赵佶的《大观茶论》、祝穆的《方舆胜览》、程大昌的《演繁录·》等等作者写到:“兔毫盏”,“鹧鸪斑”、“异毫盏”(毫变盏)、“大镀金(敞瓦)”。按现代人称为兔毫盏、珍珠(鹧鸪)斑、曜变盏、黄金釉或鎏金茶碗等的史料佐证。
宋·祝穆著《方舆胜览》载:“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为贵也。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黄鲁直(黄庭坚)诗曰:‘建安瓷盌鹧鸪斑’。又君谟(蔡襄)茶录‘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然毫色异者人土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祝穆是南宋歙州人,徙建宁府崇安,幼孤尝从侨居建阳的姑父朱熹学习。崇安建阳均近建窑,着意收集南宋名迹的他对建盏的情况当非常了解。这段文字清楚表明“兔毫盏”的珍贵更说明“毫变盏”极难得且价格昂贵,非宝莫属。
还有宋人·程大昌著《演繁录·卷十一》“禁中大庆贺,则用大镀金(敞瓦),以五色韵果,簇饤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亦有专其工者,外人罕知”。他指出南宋时皇宫大内祝贺(寿)均用建窑烧制黄金釉茶碗的历史事实。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记载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指得是银蓝色的兔毫,从上到下,流畅通达的为上品。
宋·陶谷(公元903-970年)著的《清异录》载:
“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江南黄是甫见之曰‘鹧鸪亦数种,此锦地鸥也’”。
陶谷是五代至北宋时期朝廷官员,其《清异录》成书于北宋早期。于此可见建窑盏在北宋早期就已名声在外。此外,笔者以为陶谷在这里所指的鹧鸪斑,还并非是鹧鸪鸟胸前的圆白团,而是鹧鸪羽毛似的斑纹。
最后一句“鹧鸪亦数种,此锦地鸥也”,更说明其画的是一种锦毛鸟类的鹧鸪,也就是按我们现在说的“山鸡”。而非白圆斑鹧鸪。但这种鹧鸪班纹是釉下一次性偶然析晶釉内矿物而烧制成形,是“真正鹧鸪斑”的前身。
宋·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他的诗句:“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这句也是形容的一个鹧鸪斑建盏,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推测,这里使用的,是一件珍贵鹧鸪斑纹建盏,黑色釉衬底有褐色兔毫,黑釉面之中有圆点蓝色彩斑。这样才有可能出现碗面鹧鸪斑纹。这种盏也是釉面析晶曜变的结果而形成。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黄庭坚的诗《满庭芳》载:“香泉溅乳,金乳鹧鸪斑”(《全宋词》卷一)。
惠洪《无学点茶乞诗》“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石门文字禅》卷八)及《与客啜茶戏成》:“金鼎入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宋诗钞·石门诗钞》):“或有点点鹧鸪斑,亦有毵毵兔毫茁”(蒋蘅)等人对鹧鸪斑建盏的描述。
从宋代诗词“香泉溅乳,金乳鹧鸪斑”、“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建安瓷盌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建盏鹧鸪斑斗茶有这样的特征:“香泉溅乳,金乳”、“看浮乳”,因此,鹧鸪斑应是乳白或玉白色为主等等色彩,像乳汁溅浮于黑色釉面。与斗茶时的白色沫饽交影飘浮,不易散去,为斗茶之上上品也。他们指出建窑有烧制偶成的鹧鸪斑纹茶盏。
黑釉鹧鸪斑纹是以一种胸前有白色斑点的鹧鸪鸟的特征而命名。鹧鸪鸟给人最明显而突出的印象是身上玉白色圆斑点特征。
建盏的坯铁含量高达8%左右,釉的铁含量高达9%左右。高铁含量的坯料与釉料是形成是建盏斑纹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建窑釉是铁钙系分相析晶釉。建盏的斑纹就是釉料在高溫阶段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铁氧化物在釉表面层析晶留下的斑纹。而窑溫与气氛对于析晶过程的影响非常明显,以至出现烧制条件差之而釉面斑纹外观却失之千里的结果,鹧鸪斑是窑火之中一瞬间的最佳影像。
由于这类鹧鸪斑结晶釉非常敏感易变,人工是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很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等因素,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的并具有美丽斑纹的优秀建盏,是非常困难的,即使用现代科技也难以掌握。
所以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鹧鸪斑是非常稀少,世面之上难得一见。而绚烂的鹧鸪斑点就是在窑温达到某个瞬间而形成的,过则斑纹可能完全消失在黑釉之中。若斑点为多色彩的且散开了没形成,这可能就是“曜变”彩斑建盏了。
这也是在古窑址挖掘中没有发现鹧鸪斑与曜变一类的残瓷片的根本原因之一:因这类顶级建盏根本就没有次品的存在,烧不好了就是一个普通的黑瓷茶盏!
因此,建窑古窑址不会出现鹧鸪斑残片的主要原因。千万别以为水吉的古窑址不曾见到过残瓷片就认为是新仿品!
现代人根本就没有办法烧制出真正的鹧鸪斑与曜变建盏!!!
若是既有曜变又有鹧鸪斑的建盏,这类属于那种可遇不可求的“神器”,遇见了是你的造化,见不到,想也没有用!
鹧鸪斑形成其实就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另类彩”小斑点拼合在一起而成。高温焙烧时“另类彩”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大斑点,“另类彩”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裂纹。
宝石蓝(玉白)色彩斑很容易变黑釉或消失在黑釉内,甚至在一个斑点中(即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斑点的边界在平面和纵向面上的变化都很大。高温达1300度时,结晶的“另类彩”物质在釉面上漂游,分分合合,在纵横向间突起又沉入,突起变为矿物本色,沉入就消失在黑釉之内。所以鹧鸪斑形状变化是剧烈无常的,特征是有明显的立体感与层次感。
(未完待续)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7/10/30 11:0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