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第五章 重温古代典藉对柴瓷的论述——新探五代后周柴窑柴瓷
罗一山著
柴窑柴瓷始终似乎蒙着一层神密的面纱,使人见不到、说不清、猜不透。但是只要仔细推敲,斟酌历史有名大家的记载,从中能找出柴窑柴瓷的珠丝马迹。
1.北宋古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参与修订了《修唐书》,二百五十卷,修订了宋朝宰相薛居正的《五代正史》史称旧五代史,一百五卷,索减为《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写给尹师曾在信中说:“史者国家之洁典也,史书记载,君臣善恶与其百事之废置,目的在于重劝戒,示后世。”在他看来,旧五代史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繁猥失实的地方,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他把旧五代史削去一半。可见欧阳修在创作上多么严谨,又实事求是。
欧阳修在晚年以太子少师身份,辞职在家完成了其最后著作《归田集》于宋神宗熙宁五年猝于家乡。
应该说距五代后周有一百年左右。对五代后周情况有所了解,在描述汝窑花瓢时:“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磐,世所稀有,得其碎片,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晴雨过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裘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旨弹声夏玉,须播好花枝”,有人说:出现了“北宋”欧阳修是北宋早期人,不可能说出宋朝是北宋,正如母智德先生讲得很明确:“汝窑烧制于宋朝,当时没有北宋与南宋之分,到了明代后人已知道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杭州,明代《归田集》的重刊者,画蛇添足的在“汝窑”前面也加了“北宋”二字,为了不报废整版,节省许多银钱。万万没想到多了一个字,却给百年以后的人带来说不清的麻烦和争议。”
欧阳修是最早提出柴窑的史学家,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归田集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记史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功戒,推销则书之”。 并且还明确指出窑址在汝州,所以《四库全书》总题目对《归田集》作以下评定:“大致可资考据, 亦《国史补》正也。”
2. 曹昭《曹仲明》元末明初人。成书于大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8年》父亲曹真稳,博雅好古,收藏了大量的书法,名画,彝鼎尊壶、以及古琴、古砚。曹昭幼年随父鉴赏古物,悉心钻研,鉴定精辟,对青铜器、书画、碑刻、请贴、古砚、古琴、陶瓷、漆器、织锦等杂项,无所不通,撰有《格古要论》三卷,论述渊源本末,剖析真赝优劣和古今异同。
他在《格古要论》中记载:“柴窑器。出北地,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曹昭距欧阳修时代有三百多年,此间,很少出现过柴窑柴瓷的任何典藉文献或传说记载,那么在曹昭所处时代为什么又提起柴窑柴瓷呢?
曹昭在《格古要论》明确记载:“柴窑器,出北地”“汝窑器出北地”这说明柴窑和汝窑出在同一地域。曹昭精通古物研究,又是鉴定古物的行家里手,绝不会把莫须有的柴瓷,写入他的著作中,作为一位学识渊博鉴定家,一定会严格把柴窑柴瓷的实际情况描述出来,留给后人。
3.吕震《公元1365-1426年》临潼人,明成祖朱棣时期。官至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宣德年间,奉旨同一位掌管铸造冶炼的太监吴诚,一起搜集编著《宣德鼎彝谱》。全书共八卷,上贡朝廷后一直被 存放在宫内,后来正统年间,于谦任礼部祠,从太监那里得到副本,而明代书画四大家文证明的大儿子文彭,又向于谦后人借来手抄了一份。直到大明嘉靖年间,印刷出版发行,才面世流传。
《宣德鼎彝谱》记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共二十九种窑器中,柴窑为诸窑之首。”
吕震编著该书,必然会认真查看清点内库中所藏宝物。查清后才编写入册。书成后首先呈宣德皇帝和文武百官查阅审核,因此,书中所说:“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都是亲眼所见,必真无疑。谁都知道在皇帝面前,弄虚作假是欺君之罪,轻者受罚,重者杀头。
4.张应文《公元1542-1585年》明朝嘉万时期的书画家,藏书家,嘉定人,少游太学,监生出身,屡试不第。乃一意味古器书画自娱。博学古今,善属文、工书法、富藏书、长兰竹、旁涉星象、阴阳之类。著有 《清明书画舫》 十二卷《清秘藏》两卷;另有 《张氏藏书》 《巢居小稿》等书藉。
《清秘藏》中记有“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窑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此必亲见,故论之如实。其真余所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通,但差厚耳。” 张应文首次向世人公布柴窑四如特征,并且此物必须亲眼见到,才知道如此精美,才能评论它的好坏优劣,这也是文人所具备的实事求是,说一不二的点型风范。
5.黄一正,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撰著《事物绀珠》成书四十六卷,书中介绍世间事物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可以说是明代晚期的百科全书。
在陶瓷类,首先记载了:“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或云柴世宗时始进御,今不可得。”简短的五句话,精辟的说出柴窑柴瓷的全貌,首先柴瓷制精,并且造的精美,款式丰富,小巧玲珑,巧夺天工。柴窑色异:是指光亮艳丽,颜色多种,主色天青,天兰,天灰。其次深兰,灰兰,宝石兰,绿灰,黄绿,深绿,豆绿,这与佛教崇兰,道教崇绿的信仰有关。其它有红、紫红、大红、粉红、宝石红、明黄、米黄、紫色、浆色、黑色、白色、青花等,是名副其实的诸窑之冠。
黄一正还首次提出:柴世宗的开始把柴窑命为御窑。曹昭《格古要论》说:“ 世传周世宋柴氏时所烧者”,曹昭说它传世柴氏烧造过了二百年后黄一正考证为宫廷御窑烧制。显然黄一正明确指出,原来是柴家的窑口,柴荣当皇帝后提升为宫廷御窑。
黄一正用精辟简练语言,让后人无法理谕,柴瓷究竟有多精美,颜色有多丰富,为什么是诸窑之冠,给后人留下难以破解之谜。
6.谢肇淛《公元1556-1616年》长乐县人,历官,工部郎中,广西右布政使,撰有《五杂俎》共十六卷,天部两卷,地部两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是我国明代晚期一部著名的笔记作品,该书记载了:“陶器,柴窑最古,令人得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即鲜碧,而质莹薄,可以装饰玩具,而成器者,查不可复制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谢肇淛成书前,很可能见柴瓷碎片与金翠交易,要不然怎么知道柴瓷碎片与金翠同价?而是可以装饰玩具,没有人能复制,值得有新意的是皇帝御批:“雨过天晴之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窑管请示烧 什么颜色,柴荣顺口说出批文,周世宗见景生情,当时才下过雨,天晴破云的地方,太阳光照射大地,天空中飘散的小水珠经阳光照射形成天边的彩虹,柴荣便说照彩虹的颜色去做。心有灵犀工匠,发挥聪明的智慧,创造出五颜六色的柴瓷来,谢肇淛是明代晚期的大臣,所记真实可靠,决不能让后世人耻笑。
7. 张九钺《公元1720-1803年》乾隆时举人,后当县官,因海盗案牵连流落,此后遍游河南嵩、洛、偃、巩间,飘泊人世,晚年回家讲学。著有《南窑笔记》共有扎记三十五条,其中:“古窑七条,明窑六条,记胎、釉彩、青料、窑等二十二条,记窑时写到“柴窑周显德年间,宝库、火玻璃(古时称琉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另做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磐,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
张九钺飘泊人世,在国内各地窑口尤其是在河南嵩、洛、偃、巩一带探索考查,收集各种瓷器资料,窑口、胎、釉、彩、青料、共记录三十五条札记。《南窑笔记》是清代重要的古陶瓷专著,准确记录了景德镇鼎盛时期瓷器生产过程,对古窑及景德镇窑坊制作瓷器特点、工料、制作方法等进行了细致堪比,对研究我国陶瓷制作及发展具有重要史科价值。值得提示的是张九钺继欧阳修之后第二人说柴窑造于汝州,也可能在探索考察中发现柴窑窑址,才敢说出来柴窑在汝州。这对现代找到柴窑窑址指出一条探寻的路子。
历代还有明朝、清朝、民国众多大家、学者、知名人士,近四十多人描述过柴窑柴瓷在五代后周烧造这一事实。如果柴窑窑址,有朝一日挖掘后告白天下,也让历代众多位大师的在天之灵,告慰他们窑址找到的大喜之事。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7/10/16 10:56: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