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張文進与元瓷——郑必得
您是本帖第14104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張文進与元瓷——郑必得

 



元代張文進是何人?要了解他,就得從收藏在英國大英博物館之兩件元青花瓷說起。這兩件瓷就是元青花云龍紋雙象耳瓶",文博界称戴维德大瓶。事關此瓶在民国期间在北京琉璃厂想出售时,被琉璃厂之几乎所有专家鉴定为赝品,而当时也与现时同样一股歪理,即“民间无元青花”。因此歪理断送了这二件赫赫的元青花无缘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可见歪理之影响力多大!而此二件元青花结果被当时出名的英国收藏家戴维德爵士所收藏,最后转到大英博物馆,号称大英博物馆中国瓷器部之鎮馆之宝!戴维德大瓶是明确有铭文之元青花,其中一件有62字之铭文为“信州路玉山縣顺城鄉德教里荆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另一件有61字之铭文是“信州路玉山縣顺城鄉德教里荆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捨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戴维德大瓶銘文一件有“良辰谨记”四个字,而另一件無,代之以“吉日捨”字。按兩种不同銘文來说,藏在大英博物馆之元青花雲龙雙象耳大瓶,即戴维德大瓶並非原来一对,而是有二对之大瓶搓錯成一对。因不是原對,不能說是一對,只能說是二件。而且也說明存世中最少有二對戴維德大瓶!戴維德大瓶那另二件,現跑到那裡去?其實存世中何止只有此二對?在网上,民間收藏者紛紛上傳戴維德大瓶的藏品,應是有真也有假。其實有六十二銘文的大瓶,何止雙象耳瓶或云龍紋,存世中還有人物紋瓶或圖罐呢!在网上還發現孔雀紋大瓶等。

但是這二件典型之元青花,雖有詳詳細細之銘文,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這二件元青花瓷却長期被人們〔包括古玩專家〕指為赝品。至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學者霍普將此元青花瓷器與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及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之種多元青花瓷器經反復比對及研究後,在世上首位公開提出“至正型元青花"的理論,才使此元青花瓷聞名天下,故張文進之名也随着被公眾所認識。但為什么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物,中國人沒有揭開此迷,反而要有外國人來給我們指點迷津,指出東西是元代青花,難道作為中國人不感到羞恥嗎?而現在還不吸取教訓,反而又重蹈覆轍,提出民間無元青花,元青花只有三四百件,大部分收藏在博物館,還有什么元青花人物紋存世稀少,只有八件等。夠了夠了,別讓迷津又被外國人再強先揭開,那真是丟咱們中國人的面子!夠了夠了,別再忽悠咱們千萬收藏大軍!是時候有中國人來揭開迷底吧!美國人霍甫知道張文進此人是在二件戴維德大瓶之銘文中寫圣弟子張文進,但他應該都不知道張文進為何人也?甚至不少人都未能解開其迷底。有人把此銘文誤解及形容張文進為一個花錢定購瓷器供奉之人,有的誤解〝星源祖殿〞及胡元帥是道教之神,而張文進是求胡大帥保佑其家合家清吉,子女平安之人。有的也知道其為元代瓷器世家,但資料還沒有辦法非常完美的讓人心服口服。如何解析此銘文,眾說紛紜,因缺乏資料及實物,故無法肯定其答案。要明确答案,就從〝古相博陵第〞說起。





此乃收藏在大英博物管之二件元青花雲龍雙象耳大瓶





古相博陵第



〝古相博陵第〞是何物?認識張文進造的瓷器的人知道其作坊〔現在說窑〕所燒造的瓷器有個款,長方形或葫蘆形等,貼在器底,寫有〝古相博陵第〞或  "博陵第  "字。此款後來出名了,〔但就算專家也可能無緣接触其瓷器〕象徵及代表張文進及其後代燒造的瓷器。但真正的〝古相博陵第〞代表什么,大部份人〔甚至相當一部分專家〕是一無所知。要知道此事,就先看看二件由張文進烧造的青白釉刻划飞龙纹双鱼耳大瓶或青白釉刻划飞龙纹双獸耳大罐,因此二件瓷器有详细之铭文,即“徽洲路祈山縣張氏裔孫名文進同妻携子女喜捨磁罐壹對祈保張氏祖祠宗風永存合家清吉子女平安祖祠博陵第堂前打供    至正八年秋月吉旦”  所以从此铭文明显道出“博陵第”乃張氏祖祠,張氏常在其祖祠之博陵第堂前进行道佛活动,祈保張氏祖祠宗風永存合家清吉子女平安,后来張文進就以“千古相传”字彙颉取“古相”与“博陵第”合成“古相博陵第”,也或因古相乃張文進之祖籍,故用古相這地方名,作為其自用之瓷器之牌记款,而不關是内稍或外稍瓷應該都无贴上此款。



二件由張文進烧造的青白釉刻划飞龙纹双鱼耳大瓶或青白釉刻划飞龙纹双獸耳大罐。网上也發現同銘文不同紋飾及造型的瓷器。



由于張氏烧造之瓷器非常精美,所以好多达官贵人欣赏張氏而纷纷订购瓷器作为祭祀活动之花瓶或裝饰品。而用来祭祀活动的花瓶或装饰品,一般都会有铭文,除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二件有稍微不同之铭文外,还有介绍的二种不同的張文進造青白釉刻划飞龙双鱼耳大瓶或双獸耳大罐,还有為丞相府蔡贞德及元帅府洪椿所烧造之大盘都有銘文。





上圖為丞相府蔡贞德及元帅府洪椿所烧造之大盘都有銘文



為元帥府洪樁燒造之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之蕭何人物紋瓷盤之銘文為"徽州路祈山縣邑人元帥府洪椿置用  至正八年秋月吉旦"。



為丞相府蔡貞德燒造的元青花歲寒三友瓷盤之銘文為"徽州路歙縣里邑人丞相府蔡貞德同妻方氏四娘喜拾磁盤壹對祈保合家清吉如意平安至正八年秋月吉旦〞。



此乃元代至正年期十分盛行的在其祖祠面前祭拜祈求家人平安等活動的神台。從以上之祭拜活动也揭示出張文進、胡淨一元帥等人都與道佛教信仰有着密切之關係,並具有崇拜道佛思想。那么胡淨一元帥的〝星源祖殿〞也該是其家之祖祠,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胡元帥在其家之祖祠〝星源祖殿〞正在進行祭拜祖先或仙人,祈求合家清吉,子女平安,此項活动在當時特別盛行。由于胡元帥是大人物,其祖殿規模該宏大,他該項活动需要一對高大的花瓶及香爐來供奉並顯示其顯赫的地位,而此瓶需要有銘文記載,這也是當時非常流行的祭祀活动。四月初八乃佛教界之甚大節日,即釋迦牟尼佛聖誕,也許胡淨一元帥就在此大節日進行此項活动。此種活動也延續到今代,這裡就流行在香港的祭祀活動在此來說明。照片中乃是一座為眾善信祭拜祈求家人平安,做生意者求生意興隆,有的為修煉而念經求仙佛菩薩加持等等。此座名〝佑聖慧明殿〞之神案,仙佛尊前面除擺放水果外,两邊還擺放兩件大小一樣之花瓶,並插上不少新鮮之花



此乃在香港以〝佑聖慧明殿〞之道佛堂



這與〝星源祖殿〞〔二者都以〝殿〞稱〕之祭拜活動應是大同小異,不過現代用的花瓶不一定是瓷器,而且基本上無銘文了。那么〝星源祖殿〞之二件瓷器銘文上為何會出現〝奉聖弟子張文進〞呢?那就要從張文進與胡淨一元帥有什麼關係?有信息顯示張文進與當地不少官員有往來,如元帥府之洪樁及丞相府的蔡貞德,張文進作坊曾為他們燒造過有銘文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紋之菱口大盤。由二件藏在大英博物館之元代瓷器〝元青花雲龍紋雙象耳瓶〞之銘文中出現張文進名也可證明他們之間的密切關係。



 關於戴维德大瓶之铭文



如何解读戴维德大瓶之铭文呢?铭文写着“信洲路玉山縣顺城鄉德教里荆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不少收藏家、或专家都有解读此铭文,众说纷纭。首先是对張文進不十分了解,为何写奉聖弟子張文進呢?由于張文進所处的时代乃六百多年前,那时是甚行道佛儒三教之活动,所謂聖弟子就与此三教有關,可能是道教聖人(如太上老君)之弟子,也可能是佛教聖人(如释迦牟尼佛)之弟子,仰或儒教聖人(如孔子)之弟子。按其活动应该是道佛弟子。所以張文進那时是一位德高望重之人物,按资料那时他已往生,“至正八年八月因久病不癒病故,终年四十九岁”(信息看張文進作坊燒造之瓷板)。





瓷板銘文是〝張祠子孫名文進係饒洲路祈山縣甘泉坑鄉七甲皇社張家人仕自幼亡母少年背井離家隨祖世伯在外漂流至浮染縣餘氏器成堂學藝朝暮五載許嚴寒酷暑不言苦藝滿後獨自開設張氏作坊數載後隨歲月流失名氣聲譽揚名甚遠生意日益旺盛成為鄰里得富甲併得於監管磁器官員夸贊時隔數載後娶鄰村王氏之女為妻生一兒一女蒙天重愛望幼兒將能成大器繼承發揚磁業後因時運不佳幾年之後得重病於至正七年初月攜家眷回故居立建古相博陵第次年八月因久病不癒病故終年四十有九葬於白馬嶺祖氏張家山淝水之源墓內置磁瓶香爐觚盤碗盞共計二百餘件以示鎮墓〞。



另铭文中“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喜捨”二字是佛教之俗语,在“药师宝懺”这本佛教書中有怎么记載“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於十方,喜捨慈悲皆具足。”喜捨“慈悲”,喜捨……“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都是祭拜神佛之祈求願望。最后關於“星源祖殿”之问题,其实这是胡净一元帅之祖祠堂,与張文進之祠堂“博陵第”一样,是作为实行道佛活动之场所。香港有一间也是与胡净一元帅之“星源祖殿”相似,名“佑聖慧明殿”,众多善信在道佛活动中,请二、三位和尚〈即佛第子〉念经拜佛,祈求风调雨顺,合家清吉,子女平安,生意兴隆,学业進步等!这与張文進、胡净一、蔡贞德、洪椿等的道佛活动完全應是大同小異







上面是高一百一十多公分瓷板圖乃群友世界古藝術博物院皇家珍寶館館長提供張文進曾以觀世音菩薩像及大勢至菩薩像,在其博陵第祠堂前進行道佛活動,祈求祈保張氏祖祠宗風永存,合家清吉,子女平安......”。這也證明張文進與道佛信仰關係密切。



這裡順便提出秋季期間,即農歷七、八、九月之日子里,那



些日子可以進行祭祀活動呢?按道佛之祭祀慣例,約有十一個日子可進行此項活動。現列出如下:



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



七月十八日瑤池金母娘娘聖誕



七月廿一日普庵祖師聖誕



七月廿四日龍樹菩薩聖誕



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薩聖誕



八月初十日九天玄女聖母娘娘臨凡



八月廿二日燃燈古佛聖誕



八月廿三日赤松黃大仙師寶誕



九月十五日正陽帝君鐘離仙師聖誕



九月三十日藥師佛聖誕



由于有上述之道佛祭祀活動日子,這就可以解析為何張文進作坊於至正八年秋月吉旦燒造同銘文而不同造型,不同紋飾之瓷器作為供奉瓷。



張文进,元代富甲一方瓷器世家,慈善家,道佛弟子,徽洲路人士,即現今之安微省。元朝時代在瓷器行業所佔席位可想而知,又獲得於監管磁器官員夸贊,又與不少達官貴人有往來,擔負起燒制國內外之瓷器,其產量之大是可以想象,這些瓷器跑到那裡去了?相當一大部分都打爛,但相信相當大部分還在民間或還埋藏在地下、水下或洞里。隨著祖國大地翻天覆地的、欣欣向榮的大發展,大建設,大規模的開發,多少古瓷浮在地面,有的公開有的不公開,所以民間出現大量各式各樣之古瓷便不奇怪了!面對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抱著細心學習或一味滿足個人之知識是每個人自己選擇。有的人細心學習,增長了不少知識而感觸良多。有的人停留在現有之知識,把沒有遇見過的當贗品或臆造品也有者,有的為了各方利益而作出自己的判斷,站在何立場自己明白不過。但問題的真實性如何,還得從各方面來分析定奪。



關於邑人與里邑人



在為元帥府洪樁和丞相府蔡貞德燒造之瓷盤中,其銘文中稱洪椿為徽州路祈山縣邑人元帥府洪椿…….,而為蔡貞德燒造之瓷盤銘文為徽州路歙縣里邑人丞相府蔡貞德………..,為什麼呢?從字典里查"邑人"之解釋是"同鄉人"。洪椿與張文進乃是徽州路祈山縣人士,是真正的同鄉人,所以稱其為邑人;而丞相府蔡貞德是徽州路歙縣人士,雖然與張文進是同徽州路人士,但是不同縣。蔡是歙縣人士,張文進是祈山縣人士,故稱蔡為里邑人。而為胡淨一元帥燒造之瓷器就沒有用邑人或里邑人來形容,因胡淨一元帥是信州路玉山縣人士。而能揭示這些關係,又能清清楚楚了解達官貴人與張文進之人脈關係,是本人與張文進之深緣。天啊,這些銘文足以証明該瓷是張文進作坊燒造之。



                                  



提到緣字,是一件非常微妙之事。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很多世間之大大小小之事,很多都以此〝緣〞字有關聯。世間很多各種各樣之緣,人與人之間之緣;如夫妻緣、父子緣、母女緣、兄弟緣、各種各樣之親情緣,還有友情緣。人與動物之緣,人與物件之緣,人神間之緣,人鬼間之緣,現代人與古代人之緣,動物間之緣,物件之緣,天地間之緣等。緣,有善緣也有惡緣;遇到善緣,可能博益良多;遇到惡緣,少則破財傷身,大則連命都保不住。每人之緣不一定相同,有的人因善緣而平步青雲,有的人因惡緣搞到傾家蕩產,連命都不保。本人與張文進之緣屬現代人與古代人之緣,有多深啊!由於很深之緣,本人才得以深入瞭解他,也由於他對元代至正期的極大貢獻,而把此歷史背景公佈於眾,也作為當代極有歷史價值的參考資料,但願此資料可反映張文進之正式歷史檔案。說起來很有趣,當見到張文進作坊燒造之鎮陰宅瓷板時只因覺得舊及畫的雙龍栩栩如生,就喜歡,那時不知張文進是何人?還不懂如何看元青花瓷,第二次又遇到張文進燒造鎮陽宅之瓷板,當然如獲至寶,經過購書及反復學習,加上收藏不少張文進作坊燒造之眾多各種各樣瓷器,越看越愛不釋手,慢慢研究張文進相當數量之作品,才發覺其產品是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還有一件有趣之事,本人收藏一對元張文進造青花穿珠紋開光飛鳳穿花*蟲紋八棱角瓶,此對瓷高大雄偉,畫面精工,佈局嚴謹,色澤濃淡有致,層次非常清晣。青花線條勾勒,筆力蒼勁,發色艷麗,濃處有黑疵,有細微之鐵銹斑。想不到有人送上另一對造型紋飾相同的元張文進用銅紅料燒造之釉裡紅穿珠紋開光飛鳳穿花*蟲紋八棱角瓶,兩對都保存完好無缺。如果非緣深,實在無法相信會有怎麼巧。


更何況能夠收藏不少數量各種造型的張文進作坊燒造的鬼穀子人物紋、錦香亭紋、蕭何月下追韓信紋、三顧茅廬紋、尉遲恭救主紋、周亞夫細柳營人物紋、青衫淚人物紋、姜太公釣魚人物紋、八仙人物紋、雲龍紋、飛鳳紋、麒麟紋、魚藻紋、花卉紋、歲寒三友紋、蓮池鴛鴦紋等。差不多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館之元青花,無論其造型或紋飾,張文進作坊大多數都有燒造;相反張文進作坊燒造之某些器型或紋飾,在所有世界各地博物館都未曾發現。那麼你相信高仿者能憑空仿造其未見過之實物嗎?你說這樣的論斷是否符合邏輯推理呀?況且並非一二件實物! 而且幾乎件件精美絕倫,使人目不暇接,令人嘆服!



還張文進之本來面目!此乃我的呼聲!



歷史就這樣造就了張文進的燦爛!



我們怎能忘記張文進所開拓的歷史功勛!(未完待续)



 




「该帖子被 德藏收藏 在 2017/6/28 15:13:29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6/27 13:35:26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三種不同樣貌的鬼谷子代表什麼?


三種不同樣貌的鬼谷子代表什麼?多收藏家,甚至专家,我看都無緣同時看到或收藏三种元青花五彩鬼谷子下山紋圖罐而樣貌完全不同!想這樣情況就算高仿者都無緣来仿,所以應該不会是仿品。若是仿品那太不合乎邏輯了、這就是邏輯學在鉴定古玩之作用!


元代有幾百個元帥?


元代有幾百個元帥?這么夸張?是啊,看看詳細情況就知了。現看這資料來分析,即元代市鎮。內述宋代版圖最廣時設二十六路,京府四,府三十。不過元代就有路一百八十五個,其中除去燕雲十州等地,元代地方最高一級城市數量仍超過宋代!其實路在宋元時仍有十余或更多縣組成。徽州路,饒州路,信州路等就是瓷器上出現之銘文。如徽州路人士之張文進,洪椿,信州路之胡凈一元帥。在元史就有記載,河州路及其邊沿地區,元政府設立軍政機構有洮州元帥府,秩從三品,達魯花赤一員,元帥二員,知事一員。單一河州路就有元帥二員,那么元代全部就有一百八十五個路,可見元帥此職位該有三百多員了吧!那麼有多少元帥或其部下而信仰道佛教之信徒向張文進定制瓷器作為祭祀祖先或神案內之神仙菩薩?或作為裝飾品?


邏輯學在鑒定瓷器的重要作用


常聽人說你做法不符合邏輯,即不合常理。而鉴定古瓷也常有這種現象,不是嗎,當有人鉴定一件沒有見過的古瓷,沒有通過全面的分析,一口咬定是贗品,没有見過,如何仿?臆造,一句話這麼簡單。其實,很多事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是簡單,有的是复雜,要用智慧來全面分析才作最後之斷定,這樣就可減少錯誤的機會。這裡就所敘之張文進造元青花五彩鬼谷子下山人物紋大罐為例,能够看到此瓷器之人,就算專家,是少之又少,但若給予鑒定,相信鑒定贗品者,大有人在。但從邏輯推理,仿者該不會畫三種不同相貌之鬼谷子,而且是在青花五彩的環境下繪成。當然更重要的是三個大罐的時代特徵是否符合元代青花五彩製作出之瓷器特徵。在鑒定瓷器之真偽的領域,應用邏輯學具有相當重要之作用。能不能應用自如這方面之知識,就看自己的智慧與修养。



文博界最大的誤區


文博界有些專家之〝元青花瓷器非常稀少,而像鬼穀子下山人物紋圖罐元青花所知傳世中只有8件〞的論調,為鑒定元青花瓷產生了相當負面之影響,此影響還遠比民國期間因將元青花雲龍雙象耳大瓶鑒定為贗品及民間無元青花的論調更糟,因時代環境不同,資訊流動性之不同,產生之影響更深更大。甚至有的人不需看實物就斷定元青花人物紋是贗品,尤其見到鬼穀子人物紋之青花瓷,抗拒之心何其之大!


到底元代元青花人物紋瓷是否像有些專家所說那樣呢?其實不然,在元代尤其是至正年,有了張文進及其作坊,那些人物紋瓷器,不管是元青花瓷或元青花五彩等瓷,都是非常普遍的,問題是你有無緣遇到、擁有?聖弟子〔或佛弟子〕張文進與本人〔同是聖弟子、佛弟子〕之深緣使有緣遇到並擁有其不少燒造之瓷器精品。為了還原元青花在元代之真實情況,加上揭示聖弟子張文進在元代青花瓷等所作之極大貢獻,將部分精品公佈,作為分享、研究之用,尤其元青花或元青花五彩人物紋瓷器。在三種不同相貌之張文進造元青花五彩鬼穀子下山人物圖罐經介紹后,現再介紹二對有六十二瘦金身字銘文之人物紋之元青花瓷及元青花鬼穀子人物紋圖罐和元青花三顧茅廬人物紋雙螭耳葵花口大瓶,並還要陸續介紹其它人物紋瓷。證明人物紋並非所述的只有八件吧了,民間都出現各式各樣之人物紋元瓷。



元青花有六十二字铭文之三英戰呂布人物紋圖罐及其高清顯微鏡攝取之老化痕跡圖像。





上圖是元青花雙海馬耳人物紋大瓶。並用瘦金体字寫六十二字銘文,存世中少見,十分珍稀。並以高清顯微鏡攝取其老化痕跡。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菱口大盤,此盤菱口折沿,盤心坦平,淺圈足,平底,瓷器造形碩大雄健而規整,高 7釐米,口徑46.5 釐米,底徑28 釐米,器內紋樣主次分明,畫工精湛。盤心主紋飾《鬼穀子下山》人物圖,所畫之人物非常神氣,栩栩如生,於歷史人物鬼穀子為題材,講述《鬼穀子下山》之古代著名軍事故事,為齊國效命的孫臏為燕國所擒,師傅鬼穀子前來營救,率領部下一行下山的情景。但此盤只形容鬼穀子乘坐由虎豹所拉的戰車下山,其它部下之畫面無畫出。以瓷盤為造型畫出鬼穀子人物畫,實屬非常罕見,從傳世實物來看應還未發現有《鬼穀子下山》青花瓷大盤。其它輔助紋分別為海水波紋及纏枝牡丹紋,而外壁也繪纏枝牡丹紋。另有銘文〝徽州路歙縣里邑人丞相府蔡貞德同妻方氏四娘喜拾磁盤壹對祈保闔家清吉如意平安至正八年秋月吉旦〞。由於此盤採用進口鈷料〝蘇麻里青〞或名〝蘇來麻尼〞來燒造,故青花呈色特別濃豔迷人,色濃處有黑褐色斑點,用數碼相機近距離拍攝,其微觀呈相完全符合大多數用〝蘇麻里青〞鈷料所顯示之圖案。



張文進造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紋菱口大盤


此盤高7.6厘米,口徑41.8厘米,底徑15厘米。與多數元青花瓷一樣是白地籃花,但以此大盤繪〝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紋;五個人物,包括鬼谷子坐在由虎和像豹一樣之野獸共拉的两輪戰車上,两個騎馬的人物,其中一個穿著武官衣服手持一面寫有「鬼谷」两字之旗,還有兩士卒肩扛紅纓槍正在為大軍開道。盤中還繪有山石花*及松竹梅歲友三寒,全在同一瓷盤上無層次并一覽無遺,實數罕见,可謂元青花之精品。存世中應未有公開發現此種元青花瓷,但因屬張文進用以鎮陰陽宅之鎮寶之瓷,應該有一對才是。此盤也採用〝蘇麻里青〞鈷料燒造出之元青花精品,青花呈色呈現濃淡有致及濃有細小黑疵斑点。



元至正八年張文進造元青花鬼穀子下山雙耳瓶。此瓶盤口、直長頸、圓腹、臺足,頸部兩側分別附螭形雙耳。器形高大雄偉。通體青花紋樣以弦紋間隔成七層。高49.5釐米,口徑18.5釐米,底徑18釐米。瓶口外以回紋作飾,頸部繪松、竹、梅歲寒三友。腹部主題紋繪人物故事〝鬼穀子下山〞紋及松、竹、梅歲寒三友、靈芝紋和山石紋。畫工精湛,滿器繪出多種紋飾,雜而不亂,寓意深遠。此瓶胎釉潔白細潤,釉色白中閃青,青花濃豔處有黑疵,呈星狀點滴暈散,有的凝聚成片狀,側視有鍚光、鐵銹斑,斑漬沉入胎中,呈凹凸不平,以手觸摸有凹凸感。此瓶脛部繪變體蓮瓣紋及纏枝牡丹紋。器底足斜削,並有〝古相博陵第〞款及黑墨寫〝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張文進造〞字款。此瓶之造型、紋飾及胎釉呈現張氏作坊之工匠精心製作,以高超的想像力,施展其才華,成功燒造出精美之佳作,實屬十分罕見,可稱得上罕見品。難怪張氏作坊能名聞於世。



張文進元至正八年六月青花刻劃人物大碗,高15.3厘米,口徑41厘米,底徑15.3厘米。外壁繪纏枝蓮花紋及變體蓮瓣紋。內壁繪纏枝花卉紋及主題人物紋。與其它張氏作坊燒造之瓷器一樣,此碗也採用鈷料〝蘇麻里青〞燒造,所以具備其應有之特徵。這里特別介紹此碗之原因是其人物紋中暗藏玄機,也說明張氏作坊工匠之不可思議之智慧,是什麼呢?原來此人物紋中有乾坤,它涌入了近代報紙、書刊等之猜字謎圖案,但不是猜字而是猜人面圖。在此碗之主題人物紋中,有兩個人,一人明顯的正在以打坐姿勢冥想中,其兩手長袖下之圖案特別奇怪,由很多圓圈之圖案不規則併圖,若將其併合成三個圓圈,就像很多怪面孔。另一人似坐在一樹乾上,似人但像個怪人。原來在此圖案中,就可找到內有約六、七個各種面孔。張文進作坊工匠之智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此種張文進作坊燒造之精品,是世上非常罕有及珍貴之元青花瓷。由此也可說明元至正期也已經有了相關之猜謎圖之玩意。而將它涌入至元青花瓷器上,從目前傳世中之元青花瓷,可能也只有張氏作坊了。而高仿者之智慧及見聞要仿造此瓷,在無實物之前提下,應屬不可能之事。不要說要仿,連見都未見過怎麼樣仿呢?





元至正八年張文進造青花錦香亭人物圖罐。說到人物圖罐,張氏作坊製造不少元代甚之人物圖之瓷器,這錦香亭人物圖罐乃其中之一精品。這故事見於南戲《孟月梅寫恨錦香亭》,並收錄於明《永樂大典》,《錦香亭》有學者取名《第一美女傳》。此罐講述的是孟月梅寫恨錦香亭的曲折愛情故事,本身就十分誘人,加上張氏工匠們精湛的畫藝,施以上等的進口〝蘇麻裡青〞青料,更爲故事平添了幾分色彩。此罐胎釉潔白細潤,釉色白中閃青,青花濃豔處有黑疵,呈星狀點滴暈散,有的凝聚成片狀,有鐵銹斑,斑漬沉入胎中,有的呈凹凸不平,以手觸摸有凹凸感。此罐以庭院爲背景,繪以戲曲故事,無論亭台、花*樹木,或是人物,都栩栩如生,特別傳神,充分顯示出張氏工匠的高超技藝,彌足珍貴。此罐大口,口徑21釐米,高28釐米,底徑19釐米。此罐器型端正,規整,與其它瓷罐有些同樣的特點,短頸並以波濤紋為其裝飾,肩部四周繪有對稱之纏枝牡丹紋及變體蓮瓣紋各四個作為輔助紋樣,並以弦紋間隔。器腹除繪有亭台、還繪有芭蕉、竹石瓜果紋及四個一男三女之人物紋,而且有明顯的接弦紋,此乃因當時技術局限,器身與器足的部位常採用胎接方式燒造,器脛部還飾仰蓮瓣紋,這都是元代甚流行之瓷罐。




元至正八年張文進造青花錦香亭人物紋環耳瓶一對


上面介紹元青花錦香亭人物故事圖罐,這裡再介紹另一種元青花錦香亭人物環耳瓶。此是一對重579O克及562O克,高都是58釐米,口徑是13釐米及13. 4釐米,底徑是14釐米及15釐米的瓷瓶。也是一對元代造型非常奇特之瓷器,器身算是屬特高的一種,頸肩部兩側附有銜環雙耳,高足外侈,高大挺拔,非常少見。器身飾青花紋樣共十一組,這是元大型瓷非常流行的多層紋飾,繁而不亂,層與層之間多有一周空白。此器盤囗、長頸、弧形肩、臺足。口沿繪有卷枝紋,肩部繪有蕉葉紋、菱形方格紋、變形蓮瓣紋及卷枝紋。器腹之主紋繪有一男三女錦香亭人物故事紋,有一點需在此提出,在此瓶的人物紋中,那男仕是面向著帶一把扇子之漂亮女仕。而在錦香亭人物圖罐裡,那男仕正面向另一位年齡較大之女仕。而且圖罐繪有亭台但此瓶卻無。




元張文進造周亞夫細柳營圖紋罐


與其它元青花瓷罐一樣,此罐造形為元至正期甚流行之瓷器。高30釐米,口徑 21.8 釐米,底徑20釐米。在此對照有〝古相博陵第〞(周亞夫細柳營)圖紋罐的造型與日本安宅美術館舊藏之(周亞夫細柳營)圖紋罐比較,兩者所展現的人物故事和題材是一樣,而造型更大同小異,兩罐都是大口帶唇、短直頸、瓶豐肩、鼓腹,下部漸內收,至底微外撇。通體上下有三條雙線紋隔出四道裝飾帶。頸部為海水波浪紋,脛部為變體蓮瓣紋,腹部主體紋樣畫周亞夫細柳營圖,兩罐表現的是同一題材及同一場景,即漢武帝大駕光臨細柳營營門,大將軍周亞夫甲胄在身,不拜而以軍禮見,只不過漢武帝的畫面是反白,而在安宅美術館舊藏之罐上漢武帝之畫面是實的。而曾藏在日本伊東氏之周亞夫細柳營圖也同樣是一題材一場景。反觀不少元代青花名瓷器如鬼穀子下山圖紋大罐,周亞夫細柳營圖紋罐,百花亭圖紋罐,昭君出塞圖紋罐,焚香圖紋罐,魚藻圖紋罐等都有很多共同點。如大口帶唇、短直頸、豐肩、腹上部外鼓,下部漸內收,至底稍外撇,淺圈足,形制飽滿端莊。更重要的是從罐紋中主次分明,瓶頸的圖紋大多數都於海水波浪紋,肩上繪二方連續纏枝牡丹花紋或纏枝蓮紋,脛部為變體蓮瓣紋,腹部主體紋樣各畫各的人物故事或花魚等圖紋,這是元代流行的一種罐式。從此罐之青花呈色即其微觀呈相來看,也是採用進口的〝蘇麻里青〞,故呈現〝濃淡有致〞及濃處有鐵銹斑。




張文進造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一對


一提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此乃每個收藏家都夢寐以求,因為此罐乃創造中國元青花瓷器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價格,此記綠至今乃未被打破。此罐在二OO五年七月十二日,倫敦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天價折合當時人民幣2.3億元成交。那麼元至正八年六月張文進造之一對〝鬼穀子下山〞圖罐與天價瓷罐又有何區別,這裡就做個比較。此對瓷罐高28.2釐米,另一高28.5釐米,口徑20.5釐米,另一21釐米,底徑都是19.5釐米。此對罐大口帶唇、短直頸、豐肩、腹上部外鼓,下部漸內收,至底稍外撇,淺圈足,形制飽滿端莊。頸部稍高,故其浪頭也較高,浪眼繪得較明顯,肩部繪纏枝牡丹紋,但其花卉呈色籃白分明,腹部主題紋〝鬼穀子下山〞之人物也有很多之細微不同處,如鬼穀子臉型都有所不同,就算張文進作坊燒造之一對同樣題材之瓷器,也有很多細微之區別。但不能以此為依據而斷定瓷罐是贗品,由於元青花之繪畫技法多採用實筆來畫,所以畫中肯定不會百分百一樣,這是眾人皆知。此瓷罐人物圖之神態及動物花*等繪的都栩栩入神,說明張文進作坊燒造之精美瓷器使人愛不釋手。此罐採用分段製作粘接而成的技法燒制,故器內外留有明顯的胎接痕。器底無釉,呈凹凸不平狀,有不規整之感。器底足斜削,且有螺旋紋。並有〝古相博陵第〞款及黑墨寫〝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張文進造〞字款。此罐採用〝蘇麻里青〞鈷料燒造出之元青花精品,青花呈色呈現濃淡有致及濃豔處有黑疵,但其黑疵斑點不是很明顯,只有細小黑疵斑點。未知天價〝鬼穀子下山〞瓷罐燒造之正確年代為何時?但本人相信該為後張文進年代吧!若推斷是正確的話,那麼天價瓷罐有可能是後張文進時代燒造,而且有可能是張文進後人燒造,原因是天價瓷罐具有張文進燒造之造型及風格。所繪人物、動物與山石及花花**與張文進所燒造如同出一轍。




張文進造元青花〝鬼穀子下山〞紋八角菱罐一對


又是一對以〝鬼穀子下山〞人物紋為題材燒造之元青花圖罐,但造型是八角菱圖罐。高28.8釐米另一個是28.2釐米,口徑18.7釐米另一個是18.6釐米,低徑都是18釐米。與其它張文進燒造的青花瓷一樣,此罐採用蘇麻裡青鈷料燒造,故具有採用蘇麻裡青鈷料呈現出的濃淡有致及濃處有黑疵斑點。在紋飾上與鬼穀子圖罐大同小異,但在右邊士卒所穿之服裝背後有明顯的〝忠〞字,但其它鬼穀子圖罐,就算天價圖罐也無明顯有此字。連張文進燒造的這一對,另一件也沒有此〝忠〞字。從這小小的一個〝忠〞字卻反應了此瓷罐不是仿天價瓷罐,因有〝忠〞字之瓷罐是少之又少,而天價瓷罐之畫風、工藝、造型反倒是與張文進燒造之大部分瓷罐如同出一轍。


元張文進造青花天園地方八仙紋葫蘆瓶一對


此是一對葫蘆式之造型,而且是上園下方,所以此造型叫天園地方葫蘆瓶。葫蘆其諧音為福綠,寓意有福及長壽。上半部分繪青花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此乃元代甚流行之紋樣,寓意不畏嚴寒,忠貞不渝的含義,後也成為明清非常流行的紋樣。下部分紋飾為十分流行之道教人物八仙,而此八仙中最特別是大家非常熟悉之八仙之一鐘離權,畫工精湛細膩,其栩栩如生之神態,帶著那把與眾不同之仙扇,流傳至今。此對瓶高都是43.5釐米,口徑都是6釐米,底徑都是12釐米x12釐米。此造型之瓷器應為元代十分流行的器物,而且延續到明代,存世中在明嘉靖年代同樣出現也於道教人物為紋飾之青花天園地方葫蘆瓶。由於此瓶採用進口料之蘇麻里青,其青花發色艷麗,濃淡有致及濃處呈黑疪及斑點。


      



元張文進造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雙獸耳瓶一對


提起此瓷器,就不能不提收藏在南京市博物館之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兩者作比較造型明顯不同,紋飾除主題紋都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紋外,其它輔助紋大部分有異。梅瓶由五層紋飾組成,但雙獸耳瓶卻由十層紋飾組成。兩者造型及紋飾乃元代十分流行,其青花呈色同樣採用進口鈷料蘇麻里青燒造,故青花呈色都出現濃淡有致及濃處有黑疵及斑點之特點。此雙獸耳瓶高 53.4釐米,口徑14釐米,底徑14.3釐米,另件相若。〝蕭何月下追韓信〞乃韓信為蕭何所賞識並推薦給劉邦,稱韓信乃漢王爭奪天下不可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他。前因韓信覺得難以被劉邦重用,中途離去,後被蕭何發現並以追回,所以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小說和戲劇。而張文進作坊利用此題材,燒造不同造型之精美瓷器,如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雙獸耳瓶、大盤等,而且還燒造十分罕有之〝五彩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元張文進造青花五彩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紋梅瓶


真如本人介紹過,在本人收藏元張文進燒造的瓷器中,有青花五彩瓷,而以〝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故事為題材又以青花五彩燒造之梅瓶可為瓷器界之創舉,此也是張文進作坊大膽的嘗試而成功燒造此精美之青花五彩瓷。存世中在网上只發現同類瓷器,可見其傳世實物彌足珍貴。此瓶高44..2釐米,口徑5.5釐米,底徑14釐米。比較與藏在南京博物館之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其造型、高度、口徑、底徑都相差無多,由器口至器底都是五層同樣紋飾組成,分別是繪火珠、犀牛角等雜寶紋,纏枝蓮花紋及主題紋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故事圖,接著是卷*紋及寶蓮紋。主題紋飾畫面襯松、竹、梅歲寒三友及山石、巴蕉元代十分流行的輔助紋飾。此瓶是釉下彩之青花與釉上彩之五彩結合燒造十分精美的青花五彩瓷,打破了在〝明代瓷器〞湖南美術出版社一書中指出的〝五彩為宣德官窯所創燒,用釉下青花和釉上紅、黃、綠、紫等多種色彩結合。青花五彩目前僅見的兩件完整器藏於西藏薩迦寺……〞的論點。其實元代就已成功燒造青花五彩瓷。此張文進作坊燒造的青花五彩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是有力的實物佐證。此瓶與其它元代燒造的梅瓶都大同小異,如小口折沿,頸短且上窄下寬,呈梯形,豐肩,上腹非常外鼓,至底微內斂,造型高大巨集偉,此種梅瓶特點乃元代獨特的。此器施青白釉,從頸部釉色可看出青白色甚漂亮,釉色明淨悅目,晶瑩如玉。此瓶紅彩特別鮮紅,非常突出。而其綠彩部份,有的在放大鏡下明顯開片。而黃彩近看卻呈金色,顯的非常特別。還有青花呈色斜視有不少凹凸不平之現象。更特別的是此瓶是採用元代頗有特色的分段製作黏接而成的技法燒成,故用手觸摸有明顯凸起的二層胎接痕。而短頸內裡與肩部連接處,用手觸摸有毛糙感。器底粗糙及有四個自然之釉塊的黏痕及一塊長方形〝古相博陵第〞款和墨寫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張文進造之銘文。從其造型的頗大、飽滿及厚重,唇口平折、短頸且上窄下寬,豐肩而鼓腹的元代特點;青白釉的晶瑩剔透如玉特點;人物及山石、松竹梅歲寒三友、巴蕉等栩栩如生的紋飾特點等。



元青花能夠聞名天下,歷經六百多年都不衰,是元青花之驕傲,而這些都離不開張文進及其作坊之貢獻,謂之功不可沒,離開張文進去研究元青花將是徒勞無功。從已介紹之各種各樣異常豐富繁多的器型,其造型之碩大巨集偉,飽滿厚重及具有震撼人性的美觀,著實為之驚歎。從紋飾之裝飾,具有時代特徵之構圖滿密,多有三層至十幾層滿密圖案裝飾組成,但主紋與輔助紋十分協調,繁而不亂。豐富多彩之紋飾,裝飾在一瓷器上,尤如畫家將各種各樣之題材,直接以其精湛之功筆,繪成一幅幅名畫,令人產生無限之愛慕,而以擁有之為樂趣,並愛不釋手,收藏之樂趣就在其中。外國人馬哥波羅曾在其著作中揭示〝元朝瓷器運銷到全世界…. 〞可見元代瓷器影響力之廣及大,為何張文進能稱得上元代瓷業界之首富〔富甲一方〕,其名聲遠揚至全世界,與他在瓷器界之不朽貢獻分不開。但像這樣功不可沒之人物,卻不得認可。用一種不尊重歷史,不尊重事實之態度,阻礙了歷史之發展。但歷史潮流是不可阻擋,真假將會分曉。到底民間收藏的元青花數量與世界各博物館收藏之和那方多呢?回答此問題是非常艱難,世界各博物館收藏之和因有記綠,應可知曉。但民間收藏是無可知曉,其蘊藏量該不小。在〝元朝瓷器運銷到全世界.. 〞的情況下,可想像出元青花的產量之大,並非幾千、幾萬件而以,幾十年間該是以十萬百萬為單位來生產。那麼張文進作坊之產量佔多少呢?能成為元代瓷業之首富也該不小,這全由於張文進作坊所燒造之精美造型及紋飾,甚受國內外收藏者之青睞及愛慕。在加上元代有用瓷器作為鎮陰陽宅之習俗,地下該埋藏無數的元青花,不過很多還未被發掘吧了!從以上介紹的張文進作坊燒造之種多各種各樣之造型、紋飾、裝飾等瓷器,提供了非常豐富之資訊,對研究元代青花瓷、青白瓷、青花五彩瓷等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科學是尋求事實真相,有句話說得好〝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大多數人尤其多數專家、收藏家可能無緣見到張文進作坊燒造之精美瓷器,仰或見過一兩件,能夠收藏怎麼規模相當宏大之藏品,實屬非常難得,非緣深無法如願。重見天日之種多實物以壓倒多數的例子佐證著,而且了一個中國陶瓷裝飾史上的重要推測。這一重大發現將隨著研究的更深入使人們認識更多的問題。張文進燒造之種多瓷器無疑為研究元代瓷器製作之工藝史及工藝美術水準,提供了豐富而詳盡的寶貴實物資料,對研究及填補空缺的元代瓷業歷史,有著重要歷史作用。而所介紹的元青花人物紋或元青花五彩人物紋瓷器,乃只佔張文進作坊燒造之一小部分吧了!(未完待续

「该帖子被 德藏收藏 在 2017/6/28 15:35:07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6/27 13:37:25×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瓷器开片                                


瓷器开片是指其釉面或釉內一种开裂现象,有的入眼就清楚看到,有的要借助放大鏡或显微镜才能看到。为什么会开裂呢?造成瓷器开裂应有两种情况,即自然与人为的开裂。自然开裂原因当然是因瓷器历久,其表面釉层或釉內因各种原因逐渐开裂,由隐隐约约至显明裂开,这要经过漫长之一段时间,最少应在百年或更长时间!这对鉴别瓷器之新久就有实际之意义。那么自然开裂有什么特征呢?从利用显微镜拍摄的照片来看,自然开片是与釉内或釉層气泡有关!气泡在不停的运动着,从显微镜看到一亮一闪的运动着,然后与相近的气泡融合在一起,有的只有二个气泡,但也有多个气泡融在一起,最后多个气泡全融合了就因鈣化变成一团白斑,而二个气泡相间一个接着一个相连慢慢的变成条线,这就是开片之形成。所以为什么在开片的线上有时会看到一死亡气泡,颜色变黄色或黑色!由于是环境慢慢引起开裂,自然开裂都会在釉内或釉层发生,对于釉内开片,相对来说比釉面开片较难形成,所以大多数釉下彩之瓷器较不易开片。而釉面较易开片,但也要看釉面用的是什么材料?从實际情况来看,黄、绿彩较易产生开片,如元、明、清彩瓷,黄、绿彩部位常看到开片现象。这就是自然开裂,即开片的最大特征。


從自然開片所產生的各种各樣變化為鑒定古陶瓷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此依據要經過千百年的時間產生,非仿者能用短暫時間而為之。故為何古陶瓷鑒定採用顯微鏡攝取其老化痕跡是最靠譜的科學鑒定法。



二气泡融合與多气泡融合圖像。箭頭所指是宋鈞瓷老化痕跡圖像,在


顯微鏡下是閃閃發光運動中




元青花多气泡融合圖像。


那么如何鉴定瓷器的新老呢?


那么如何鉴定瓷器的新老呢?大家众说纷纭,各说各话,似乎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运行,所以在鉴定古陶瓷之问题上,形成了混乱状态,好像沒有统一的局面。还好,近来有一件令人鼓舞之案例为往后在鉴定古陶瓷上立下了榜样,那就是六维古陶瓷鉴定法!


剛巧有一件轟動文博界之案件,就一件元青花器物之真偽鬧上法庭,結果法院委託具有國家"司法鑒定許可證"資質之"宁夏六維物証司法鑒定中心進行司法鑒定,求証標的物是否元代青花瓷器。這可以說是文物司法鑒定第一案經過司法鑒定圓滿結案。那么鑒定中心的鑒定程序如何呢?下面就鑒定中心就其鑒定方法所做之過程歸納如下:


1.以美学观点“穿越”对位,从美术、艺术、神韵、书法、笔痕分别对JC纹饰、风格、画工、笔法鉴定,均呈现典型元代青花瓷的特征。


2.集前辈经验智慧、融传统鉴定技法,从器物形制工艺、材质的时代特征祥察JC的器型形制及胎土质感,色泽和工艺特征均具备元代青花瓷特征。


3.从社会自然科学常识、规律及触感,审视鉴别JC的釉色、釉质、釉光及触感特征与元代青花瓷相符,未检见有造假做旧和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


4. 分别用从美国和瑞典最新进口的成分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认真对JC从数十处采集检测,发现JC釉层的化学成分及拉曼光谱谱图均与元代青花瓷相关数据相近或相符。


5. 采用德国进口的相关专业仪器,采集观测JC釉内多气泡分布状态和特征均与元代青花瓷气泡特征相符,并有渐变及变色特征。


6.经采用国内最新研发的专业文物检测设备,对JC近百余处采痕观察均存在多种自然渐变老化痕迹,且有从中选出相关典型具有连环性证据的痕迹作为定性之用,另也未检见机械打磨、酸碱腐蚀等人为痕迹。


至此,两位司法执业鉴定人在已有充分连环证据和数据的基础上,已有明确的结论。但中心为了慎重且不辜负法院的信任委托,故又启动了辅助鉴定方案。从中心专家库中抽选出两位在国内外均有鉴定经验和实力的传统目鉴专家,以传统角度对标的物进行了鉴定。参与鉴定的专家,均是临时指定并分时段通知到场,排除与原告、被告沟通之嫌。鉴定过程均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在不同时空对标的物进行了鉴定,两人分别出具的鉴定结论均为元代青花瓷瓶。(摘錄陽光月藝術品資產化文物司法鑒定第一案圓滿結案)


從上面所述之案例中,以顯微鏡攝取之老化痕跡起作最終定性的物証依據。


再看看鑒定中心對這方面之論述:


以汽泡学和光学原理,把握认识并熟知各种被鉴物的DNA家族图谱,准确识别被鉴物的家族出处。所有新老瓷器其釉内有汽泡是人尽皆知之事,但在这看似简单的釉内汽泡,却存在着奥秘万千的瓷器身世秘码。这是我们瓷器鉴定界只有极少数人关注并使用的一个方法,孙瀛洲、冯先铭也用汽泡形态学做过断代参考,是我国用汽泡学从事瓷器鉴定的第一代研究开创者。之后若干年以来,又有一些有识之士加入到第二阶段的汽泡研究鉴定行列,瓷器真赝身世之谜,也正从汽泡学角度开始揭秘。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到被认可,确有许多坎坷经历。因有相当数量的瓷器收藏鉴定者不了解汽泡学,更是不愿用汽泡学鉴定,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认识改变是需要过程的,他们对瓷器汽泡形成原理及岁月的变化变异了解甚少所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秘,在原有基础之上,把第三阶段用气泡学鉴定瓷器的工作真正推开并普及。首先必须了解熟知汽泡形成、变化、变异的共性规律和个性规律,就自然可以把握、认识、认知并熟知各种被鉴物的DNA家族图谱,客观深刻地了解掌握各大窑系汽泡形成的机理和渐变、衰变、消亡的特征及规律,利用其器物产出的窑系、地理、气候、材料、环境、技术、流派传承诸多因素,所形成的各自独特而不完全相同的窑系群体共性特征和个体的个性特征,准确识别被鉴物的家族出处和器物年代。揭秘、认知、把握被鉴物的自然老化痕迹是文物鉴定最终定性的物证依据。任何文物包括瓷器,它们的自然属性均属物质。按物质论的理论概念,既属物质,物质内在产生运动就是铁定规律。再按运动论的理论深入研究,凡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轨迹,运动轨迹换言之也就是运动留下的痕迹。正是这些运动痕迹给我们认识揭秘被鉴物瓷器的年代、物龄、新老、真赝提供了强有力的客观物质证据。因为任何经千百年以上的器物,自它诞生之日,无论存放于水下、地下、地上、动态使用、静止状态,都会在岁月时间、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程度的极微量的变化运动,这种极微量的运动在千百年的积累过程中,都会在器物不同位置留下微量渐变到自然质变的痕迹。由于我们人类从未也不可能观察留取这一变化过程,但我们可按


统计学原理,对现存世的大量古物进行痕迹物证采集,进行反复分类比对分析,再与新生同类物种比对,得出可靠老化微量渐变痕迹。而这种微量渐变痕迹,具有人为不可复制的特性,这就为我们分辨被鉴物是古物还是新物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利用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的认识研究理论,来解读、认知这些因岁月量变而导致质


变的痕迹生成机理,分析筛选出现在造假根本无法用化学快速生成的渐变痕迹作为定性新老的证据。然后再对有人能用化学方法快速生成人为痕迹进行分析比对,明确区分出和自然渐变痕迹、状态和质感的不同。尽管现已发现有人在赝品之上,人为仿造出了这种痕迹,试想既是百年、千年极微量渐变形成的微观痕迹,怎是急功近利之徒随


便可以仿造企及的。我们在微观环境下对各种仿造之器反复细勘之后,发现在微观环境下,人为之痕和千百年极微量渐变形成之痕有天壤之别,是人为根本无法做到的,这也正应了“历史和历史的痕迹是永远无法复制的”。这些微量渐变痕迹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却又千变万化,决非单一形态,而是形形色色的多种形态。不同“家族”,不同窑系,不同年代,它的渐变痕迹都不尽相同,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形态,即使在同一器物之上,也是一种至数种渐变痕迹同时共存在。还有一个特点是伪造的痕迹非常单一,就一种至两种极易发现,甚至肉眼都可发现,而微量渐变痕迹就较难发现,需用高倍显微镜,静心细致寻找才可发现。另外还有一点,真品和赝品之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工艺痕迹。工艺痕迹,顾名思义,就是因制作和烧造工艺而形成的痕迹,也是需要认真对待鉴别的一门严谨技术,万不能把历史工艺痕迹和现代工艺混为一谈,更不能将现代工艺痕迹视为老化痕迹。(摘錄陽光月藝術品資產化文物司法鑒定第一案圓滿結案)


一至三之鑒定器物採用宏觀方法,即眼學鑒定。而四至六是採用微觀鑒定法,採用科學儀器來做鑒測,即科學鑒定。


那麼如何攝取其自然老化痕跡呢?那就需借用科學儀器,即高清顯微鏡。每种器物,如古陶瓷,起碼有几百個點位,甚至几千几万點可攝取老化痕跡。上面所述案例,鑒定中心都攝取了百多點的老化圖象。然而,目前大多數鑒定公司也只取几點。那麼,比較几种科技鑒定,那种較靠得住呢?這是較复雜之問題,每种科技儀器各有其特點,也各有其缺點,是多或少的問題吧了。但文博界或收藏界有這樣不正確的論調,即器物沒有通過儀器的鑒定標準而被錯誤定性為贗品仿品從而對求鑒者造成精神及經濟上之損失,而利用科學儀器作鑒定公司多數只憑其鑒定之數據作為憑證來決定器物之真偽。而科技儀器之間所斷的器物相當一大部分存有分歧,如甲儀器通過了,甚至乙儀器也通過了,但丙儀器不通過,而大多數鑒定公司都採用數據掛帥,不符合數據者,一律當贗品仿品處理。其實,所採用鑒定數據,還有商榷之余地,如採用EDX3600L鑒定瓷器,有的鑒定單位將成分中之微量元素如鋅、鋇、鋯的含量不能超過0.1%,有的定在0.2%,也有的定在0.6%,每個鑒定單位所鑒定的器物都不一樣,攝取之數據不同,定的標準也就不同。而若只用一种儀器而無配合其它方法,所鑒定器物就可能發生誤判,這就昰其缺點,其它儀器也會有這樣的缺點。唯有用高清顯微鏡攝取鑒定標物之老化痕跡,沒有這樣之缺點!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用顯微鏡鑒定,就像用眼晴,即眼學之延續,看看標物之自然老化痕跡,而不是人為痕跡來確認標物之新久。每种標物各有其特點,按其特點用顯微鏡去找其自然老化痕跡,這是器內之痕跡,加上器外部之痕跡而判斷器物之所屬朝代制做。任凭造假者手段如何再高明,如何用多高之科技方法,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出几百年、千年时间器物的特有痕迹面貌都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所以只要我們能掌握自然老化痕跡與人為產生的痕跡之區別,那么斷定新久陶瓷就不難了,再和傳統眼學鑒定結合在一起,對器物的斷代更加確切了。真正做到快速、准确、有效、而且能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那麼古陶瓷釉面及釉內的自然老化痕跡有何特點呢?


既然是老化,那就是器物之老態,有的噐物內外顯現出來,所以坊間稱開門老就是指器物年代久了。那麼器物內入眼未能看到的,只能用放大鏡或顯微鏡來攝取了。結果會將一幅幅天然老化痕跡圖像擺在眼前,從而斷定器物之新老。什么东西都会变久、变老,这是自然界不可抗拒之规律,古陶瓷也不例外,那变老变久的特征是什么,每种东西就不一样。古陶瓷有其变老变久的自己规律,而且每件器物变化的各方面条件不一样,器物制作材料不一样,这也形成了其变老变久的多样性,但这多样性若与新的东西比对也完全可以看出来的。尽管新东西把它作久也无法与自然之变久相提并论。这就是为什么称得上鉴定上的决定性结论!被鑒定的器物,它的自然属性都属物质。按物质论的理论概念,既属物质,物质内不斷在运动,就是铁定规律。再按运动论的理论深入研究,凡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轨迹,並留下運動的痕迹。正是这些运动痕迹揭秘了被鉴器物的老化痕跡,並提供了强有力的客观物质证据。因为任何经千百年以上的器物,自它诞生之日,无论存放于水下、地下、地上、动态使用、静止状态,都会在岁月时间、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程度的极微量的变化运动,这种极微量的运动在千百年的积累过程中,都会在器物不同位置留下微量渐变到自然质变的痕迹。任凭造假者手段再高明,科技水平多高,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出百年、千年时间的特有痕迹面貌都是根本无法企及的。


有的人把仿品吹的上天,好像不可辨别一样,那是忽悠不懂得人,但骗不过懂得的人。有的人还说民间藏品99%是赝品,这是沒有见识的人说的,是可怜的人说的,是别有用心的人说的。很简单,你看过所有99%的藏品,若你能见过1%的藏品,你已经是好样了。所以很多事是要好好来想,不要有人说元青花只有三百件就相信,汝瓷只有67.5件也信,若再加上可能,那又不一样了。因他看到的就那么数量,还未看到其它隐藏的数量!


关于古陶瓷可否仿?我说可以仿,但要仿的一模一样,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全是机器做的,而且材料完全一样,工艺特点也完全一样等等!

既然东西能变老变久,但也要有个过程,而且程度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这应该是容易明白。而每个人对所看的东西的判断也随着每个人知识及休养的不同而不一定一样,用入眼来鉴定就是这样


高清顯微鏡攝取器物之老化痕跡有何特點呢?根據研究有以下幾种特點:


根據中國公安部評審通過的古陶瓷老化痕跡鑒定技術,目前已經確定并應用有十种老化痕跡鑒定標準是:


1.        腐蝕線


2.        幾何圖形


3.        腐蝕坑點


4.        腐蝕斑塊


5.        局部釉面脫落


6.        變色气泡


7.        破口气泡


8.        腐蝕网紋


9.        胎体析鹽


10.  釉面混融


對古陶瓷的真偽,我們要用科學方法、實事求是,以宏觀和微觀來鑒定。為什么是真,為什么是假,以據何原理、憑據,使求鑒者心服口服。那麼元代瓷與張文進及其作坊之關聯也只有通過研究、探討,用宏觀與微觀鑒定盡量一一來研究、分析,各自的共性或個性,總結一個真正有說服力的結論。(未完待续

「该帖子被 德藏收藏 在 2017/6/28 15:38:14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6/27 13:38:2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3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关于苏麻里青

苏麻里青乃是烧造青花瓷用的一种钴料,是种矿物质,屬低锰高铁的钴料,根据有些资料显示这鈷料产地是伊朗,而此钴矿已经封闭,原料没有了,世界上应不会再有。故採用苏麻里青烧造之瓷器显得很珍贵。苏麻里青又称苏勃尼青、蘇來麻尼或苏尼勃青,简称苏料。苏麻里青含氧化钴,其成色为深蓝,是一种很稳定的呈色剂,所以广泛应用在烧造蓝色瓷器之原料上,而在元代就广泛用它烧造了元青花,元青花釉里红等,而呈蓝色之元青花刚好与伊斯兰教崇蓝不谋而合,所以深受他们的欣赏和欢迎。到了明代,尤其郑和七次下西洋后,也帶来了苏麻里青作為烧造青花瓷,尤其永乐宣德年代。

那么用苏麻里青所烧造之青花瓷会有那些特点呢?从烧造之元明青花瓷来看,发现有如下之几样特征,现叙述如下


釉面會產生鐵鏽斑,有的一大遍,有的一小遍,有的只有小粒狀。但不管大小,都會深入胎骨凹凸不平,所以上手触摸有凹凸不平之感。而鐵鏽斑有的是棕褐色斑塊,有的是銀色斑塊。這就是其最主要特徵。


另一特徵是暈散,這是青花顏色邊界處,呈現出一种模糊,像墨水潑在紙上而向外擴散的視覺觀感。


還有另一种特徵是串珠狀凝聚。既然叫串珠狀,那就是粒粒之黑色斑點凝聚而串起來,一般入眼就會看到。



這是一件元青花雙獸耳御環魚藻紋蒜頭瓶,有箭頭的是蘇料呈現。



蘇料在顯微鏡下的呈現圖像。這是元青花雙獸耳刻劃魚藻紋大瓶


                                                                                  



紅箭頭鐵鏽斑呈銀錫斑。黃箭是暈散這是其顯微鏡攝取之老化痕跡。


現象。藍箭是串珠凝聚現象。



這是元張文進造青花刻劃麒麟紋八瓜瓶。紅箭頭鐵鏽斑呈銀錫斑。黃箭是暈散


現象。藍箭是串珠凝聚現象。


以上乃元明青花或青花釉里紅瓷其所採用蘇料之青花用高低倍顯微鏡攝取老化痕跡圖像。

 



古陶瓷的气泡

古陶瓷的气泡,有的有,有的无,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大、中、小都存在,有的只有大与小,有的只有小,无大或中气泡。一般釉下彩瓷大多数会看到气泡,而釉上彩瓷大多数看不到气泡,但也有例外的,就是见到也很稀少。

但气泡随着时间的延伸,在不同环境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不会一成不变,有的变色,有的破泡,有的与隔憐的气泡融合,有的几个混合在一起。加上古陶瓷本身胎釉的各种元素成分与环境中的能与之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如被氧化等,就会产生另外一种物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痕迹,这些痕迹並非很快形成,是缓慢的变化,可能要千百年。所以利用这自然痕迹变化及气泡变化,对鉴定古陶瓷是有一定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下面是由宋代至清代之古瓷老化痕跡攝取之圖像,各种各樣之气泡變化,變色气泡也明顯看出。白色、棕色至黑色等。





以上乃用微觀鑒定法對古陶瓷採用高清顯微鏡攝取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從而可以鑒定出古陶瓷的新久。下面再用眼學鑒定法,即宏觀鑒定將鑒定物斷其所屬年代。但其實看到器物,第一眼就用宏觀之實鑒定斷其年代,若覺得有可疑,才考慮用顯微鏡攝取其老化痕跡來確認器物之新老。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祖先留下很多智慧與東西給子孫,所以我們要珍惜與繼承。如留下中醫,幾千年依據其理論和實踐,為中華民族的泛延提供了可靠之保證。中醫理論以四診八綱為基礎,用其理論作為鑒定古陶瓷也具有同樣明顯之根據。四診即望聞問切,主要就利用望切來鑒定古陶瓷。望就是看,用雙眼看器物,中醫望診是多方面的,有望部位,如五官,還有望气、望色等,按所取之信息斷病情。經驗豐富之中醫師通過望診就知七、八,再加切診更穩操勝券。同樣經驗老道的鑒賞者鑒定古陶瓷,望造型、紋飾、胎釉、畫工、神韻等。同樣也會知道八、九,甚至完全可很正確無誤的道出所鑒定古陶瓷的真偽與其年代。若加上用手來摸器物,那就更加完美不過。這就是宏觀定年代所屬。

「该帖子被 德藏收藏 在 2017/6/28 15:54:32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6/27 13:40:34×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20 天 20 小时 16 分 43 秒
夏天


等级:上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380
金钱:1424
Y 币:0
{收藏} 4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学习了。。。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7/3 16:56:33×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20 天 20 小时 16 分 43 秒
夏天


等级:上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380
金钱:1424
Y 币:0
{收藏} 5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已经转发。。。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7/3 17:44:43×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6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406250 秒 数据查询:15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