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9
金钱:494
Y 币:0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从“民藏遗珍—民间收藏品主题展”看中国的工匠精神
从外地回来匆匆地参观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民藏遗珍—民间收藏品主题展”,看着里面展示的精美的古代艺术品,看着它们的存在,看着它们的巧夺天工,看着它们的不可思议,看着它们的不可复制,慢慢地体会到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看那三星堆文化时期宏伟的玉兵阵是不是一个檀渊之盟,3米3长的玉兵阵底部刻有1300多个古彝文字,洋洋洒洒,参观者无不震撼,为5000年中外军事史上最古老的表现战争布阵的文物出现在中国,出现在民间收藏者手中感到自豪。用玉石雕出如此浩大的工程,可能是几代人的杰作;战国四米长的青铜礼剑反映出那个时期的冶炼和锻造工艺,无与伦比的龙凤图案,精湛的错金工艺,无人解释的防腐防锈技术,无不闪烁着中国祖先的智慧;汉代玉雕军事活动堡垒是不是德国虎式坦克的前身,而那个玉制抛石机就像汉代的东风21d,它们是研究战争史和兵器史的重要实物;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各种精美的鎏金青铜器、嵌玉嵌宝铜镜、大型“汉并天下”“宜子孙”玉璧,金镶玉马踏飞燕显示出古人对祖宗的崇敬;唐代各种嵌宝金银器又为百达翡丽欧米伽提供了工艺传承;宋代的各色汝窑器皿反映了两宋重文轻武的后果;从清代宫廷遗珍—各种如意、金星玻璃雕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美轮美奂的珐琅彩洋彩瓷器看到中国是怎么错过第一次的工业革命,看着这些古代的艺术品一件件是如此的精美,件件历史珍品见证了中国古代皇家的享不尽的奢华,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古代先民的工匠精神就是用生命为代价,不惜心血制造的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华文明绵延万年以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国的,还是全世界的文明起源。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未来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古老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人类学、考古学以无比丰富的成果证明,中国文明早已不能仅用“上下五千年”来概括了。中国文明远比五千年悠久得多。这些代表着人类文化高级形态的文字、绘画、雕刻,铸造,制作等艺术,就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物证和无可辩驳的证明,是中国古代大国工匠精神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不惜血本,甚至生命制作这么精美的器物,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祖宗文化,中国人认为女娲伏羲,神农(炎帝),黄帝为三大祖先。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绝对不是普通的人类,而中国文明则多强调人和神的血缘关系。每一个姓氏,往上追溯,都能找到自己的作为神又作为人的祖先,黄帝、炎帝、蚩尤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中国的历史始终贯穿着一部祀神祭祖的历史,几千年来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各种法律条文和道德礼仪行为规范,都是在遵循着祀神祭祖这种祭祀礼仪制度的大前提下制定的。还有根据不同的时势举行的各类祭祀活动,每次国祭大典,供奉的神祇和亡灵的牌位总数少则数百个,多达一千几百个牌位。大规模的祭祀要使用大量的祭祀用的器物,为了制造这些器物,古代先民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为祖先制造,为祖宗祭祀制造的,为神做的还能不做好了,所以古代艺术品精美绝伦。中国另一个传统观念就是宜子孙,就是给子子孙孙留下财富。古代中国就有厚葬的传统,而厚葬就是给后代留下财富,所以现在我们每年的清明节传统不但是要去祭祀祖先,还有让后代知道祖先藏宝的地点的用意,让后代记牢。而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把一天上坟就回来的距离之内全开发了,地下的宝物全翻出来了,所以我们才能看见这么多精美的器物,才能看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看到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
古代中国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远近。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父---建筑工匠“祖师”、农业器具的发明家、“巧圣公输子”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中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李春,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商高是公元前1100年前后的西周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勾股定理早500多年。丁缓是西汉时代著名工匠、发明家,曾有不少发明创造,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发明了“被中香炉”,类似于今天的空调。魏伯阳是会稽上虞(现浙江省上虞县)人,生活在距今1800年前,东汉时代的炼丹家(炼丹即冶炼),被后人尊称为“万古丹经王”。积多年实践经验写成《周易参同契》,这部不朽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冶炼著作。戴逵是东晋时著名的石刻雕塑家,为人谦和,技法高超,传说洛阳龙门大佛像为其所雕。裴秀是魏晋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县),中国优秀的地图学家,曾主持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在实践中创立的“制图六体”,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理论。綦毋怀文(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后世称之为“灌钢法”或“团钢法”。这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再看《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以上是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工匠,而中国历史上还有大量的没有留下姓名的工匠,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创造了精美的古代艺术品,有的器物加工一件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能够忍住寂寞和枯燥,用崇敬的心态加工出一件件的举世瞩目的精美器物。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中国古代艺术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in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每个秤星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其他器物的制造工匠也是如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战国的青铜器,唐代的金银器,及清代乾隆时期的瓷器制造登峰造极,现在也无人能够仿造。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近年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in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在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等职业伦理发展的社会基础已经逐渐具备,然而观念层面上对实践与技艺的歧视,工匠精神在我国仍然欠缺。工匠精神的欠缺就是表现在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北京民族文化宫展示的艺术品复制,如果能够复制就证明我国古代的工匠精神还在,如果不能复制那么我们要尝试“重建”和“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我们应该是清晰地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我国现代文化中相对缺乏之深层次根源,就是对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不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抹杀,对古代艺术品的否定就是缺乏了解古代工匠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得以形成所依赖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等,就如一个人的气质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它只能在合适的环境下,慢慢地成长,因此只有对古代艺术品进行研究,体会古代工匠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使中国恢复历史上的工匠大国。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7/6/19 11:53: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