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一——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五
您是本帖第3587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年 1 个月 2 天 15 小时 27 分 19 秒
李言


等级:中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536
金钱:7736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一——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五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一——彩瓷用料的使用范围及绘画风格



     彩瓷器的形成风格当在唐五代开始,虽说材料有的源于矿产天然料,有的为釉彩料烧结块,但由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只有某一时段的器上才会出现的料种,后朝不得而见,如成化斗彩姹紫一色的应用。这主要是配方不明,而这种料种的时代特殊性就极其明显。至于上彩的风格与绘画技法,更是各具特色的。书画中所说的摏擦、点、染及填绘等等一切技法,在彩绘器物上都有应用。只不过瓷上作画更难于纸而已。


    从彩瓷的料种色泽、绘料的纯度、材料的种类以及由简到繁的演化进程,原则上与时代共进。而一些特殊器物的料种与绘画风格,是极具时代性的。彩瓷的釉下、釉上、三彩、五彩、斗彩、素三彩、粉彩、珐琅进口料,国产料都会直接在瓷器上最真实的表现出来。它们从发展以至衰败都是有时段的,而这一切恰巧是我们认识、识别、鉴赏瓷的断代依据。原则上,古时的多种彩料现代人不可仿,而绘画技法更不用谈及,官窑民品一眼可辨。如能将古彩瓷的材料烂记于心,仅此一招。后仿与现仿一眼可辨。由此可见,古彩瓷的太多特征,只能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我们后人随意可伪作的。


而彩瓷中值得提及的是在雍正、乾隆年间,存在粉彩与珐琅共用在一件器物上的事实。一般情况下人物面部等多用粉彩,这是便于表现和展示人物表情细腻之故,珐琅很多饰于花卉等,它们的区分是光亮度与冰裂纹的差异,多观细看,不难分辨。至于彩瓷中拉胚器与模具器的界定,准确定位都源于知识的积累,除了实践还是实践,只有实践方能断明分清。


宽泛的知识源于学习与勤奋,深厚的底蕴源于沉淀与积累。


图例: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二——器物釉下机理变化



        器物的釉下机理衰竭变化特征,从汉到清,各种器类皆不相同。而这种风格迥异,特征不一的成因,是瓷土配方、取材用料以及烧制温度和漫长岁月的洗礼使然。假如我们有幸像那些大家一样,可以从汉至清所有藏品器物肌理特征细观一番。当全部细细过目以后,我们会发现,各个时代、各类器物,同时代同类器物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唐邢器、唐越窑秘器以及北宋官、南宋官器、宋官汝、宋定、宋耀州器、宋龙泉以至元、明、清各类器物的釉下肌理变化,一定各不相同,但同时代同类器则有共性存在。从一元配到二元配,从一般器到特殊器,尤其是那些御用精品,它们的乳液状肌理,令你不敢相信,那是古瓷的胎质。犹如玉粉或玛瑙,或如脂,或似膏,这便是特殊器种釉下的肌理特征。而釉下肌理的微量分相重组的微微变化,都是漫长岁月中大自然的造化。比如,只要是古老的瓷器,一定会随日月的延伸,肌理的稀释液会向稠、浓、密以至混浊的肌理方面转化。而只要已经展现出上述之特征,则必然是拥有一定年份的古器。但到底怎样才能辨清,这要有功力。然而,只要肯用功,功到自然成。而如若可以从釉下的液态到粉态的细微变化(如像煮稀饭似的,出现的米油、米汤、米粥的这种现象)从中能寻找出其变化规律的话,必然有助于鉴别古瓷。这是一般情况下的表现特征。而从一般再向特殊转换是比较容易的。将古瓷鉴定过于神秘的描述,都是不切实际的。只要功夫深,人人皆可成为行家里手。但这里会出现特殊情况的是那些特殊官器御用器种。比如唐代的秘色瓷,自然不可与一般越器相比,肌理变化决不相同,当然,这里又存在灵活运用的问题,而灵活的运用源于积淀与功力。


图例: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三——釉下气泡重组结构变化




     器物的釉下气泡生成原因众多,而主导成因为胎质与温度,也就是说只要是高温器的两晋之器,也同样有气泡。总体来说釉下气泡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我们会发现,气泡的大与小、多与少、以及泡内雾状亮的底部有很多小泡状(大泡包着小泡),以及聚集状和破泡等等的变化重组,它们虽然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但细细观之,同时代同类器却有共性存在。如南宋哥窑,龙泉等等。釉下气泡的演绎变化,细心的人可以从唐至清一路观察下来,找到各朝各代器种,以至单色釉、彩瓷和高温器、低温器、釉下五彩器等各器种的一般规律。


    唐五代秘色瓷的气泡疏朗、明白,内含双亮针点。入宝石的北宋官窑大泡下方为晶体状小气泡;哥器为多泡组合成攒珠聚沫等等,它们各具风格。藏家们所言的元青花或成化斗彩,都是特征极其鲜明的。元青花大者绿豆,小者针点共存,成化斗彩多如雨后春笋,欲出不能之势,皆多小泡,这是它们的总体特征,当然也有另类者。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文物鉴定不可陈习不变,应当从表走向内,从表面现象探究到内中,如此才不至看错。事实上,釉下的一切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出土的唐宋器之中,多者会出现破泡现象,而有的表面完整,而釉下泡破,只要如此,必真无疑。这是器面釉厚,器内胎质剧烈变化所致……。由此可言,古瓷的气泡学问,一旦清楚明白,对鉴别真伪也可助一臂之力。


图例: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四——查稀有元素的存在与变化



      我国的古瓷之中,古人们为了令其精美,想方设法地将太多的珍贵元素碾碎,加入器物之中,有的在胎里、有的在釉内、也有的在彩中,这些不同的元素在器物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自汉最精美的器物之中有稀有元素入内如:宝石、玛瑙,玛瑙入胎、玛瑙、宝石粉入釉;自南北朝开始玉粉入器较多。而唐时邢器入玉粉多,越器入玛瑙多这是事实。唯越秘则是玉和玛瑙入胎入釉最完美的结合器,并已有微量宝石入内,从而水晶莹润,成为国粹。进入北宋官窑、汝窑及哥窑等,有大量宝石粉的溶入(在断面看的很清)。于是五彩之光呈现。从宋至清,所有的官器中的御品,绝对是一种“无宝不烧器”的局面。据说国外以中国古瓷内含稀有元素的这一必然事实为基本点,在研究鉴定瓷的仪器上应当是切实可行的。当我们不可理解为什么古瓷会闪烁出不同于器物本色之光彩时,应当认识到,其实由于太多鲜为人知的宝贵元素,被改良粉碎后添入器里彩中,使它们的真实面貌发生了某些变化,这样我们不便一眼认出,但只要努力的下功夫探究,应不难明白。要观玉和玛瑙,要从两晋南北朝这种低温器开始,因为这样可观到原石粒。而观宝石则要从清向远古看,因为晚清御用器中会看的更明白,而当从表面看明白后,再向釉中转入,如此方可了解的更全面。


    我国的古瓷是国之瑰宝,说国宝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从稀有品元素存在上认定,也是一个切入点。而釉下稀有元素在漫长的岁月中会出现分离、重组结构变化。这是一定存在的,它们的折射晶体之光。在釉下或成堆状、或成线状、或成点划线状。这些自有其道理和规律可循,而只要有这些真正的表现存在则无假器可言。鉴瓷之外,学点稀有元素认定知识对鉴瓷有一定帮助。因稀有元素当添加于古瓷中,尤其是彩料中时,其质本不变,极易观到。而他们的存在便是真品的依据。所以说查找稀有元素的存在是对鉴瓷有一定的帮助的。


图例: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五——釉下有机物生成结构变化



     瓷器中的有机物生成,是从瓷器烧出窑的那一天开始,将伴随日月星辰和岁月的流逝在逐渐生成,并发生着变化。而这种有机物的生成变化,不仅在表面,同时在釉内以至周身的每一处,都在生成变化。相对而言,材质越精细,这种变化越小。但这种变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同时代器以及同时代不同类别工艺器,甚至存放环境,都会使器物有机物生成有别。



   通常情况下,一元配方器和二元配方器,由于胎质结构上的区别,釉面的厚薄不一,以至烧造上温度的差异。于是当各类的瓷器从胎至釉的致密坚硬度有别时,对器中有机物的生成变化会有影响。比如说宋代汝器易陈旧,而那些陈旧的有机物多为杂色斑,便是一种类型。那么早期元青花、明宣德以及康熙青花的釉下有机物的生成变化自然各不相同。他们相对各有各的特征。而如果细细进行剖析,便可以寻找出它们的规律特征,它们最大的特征是表面纵然整体一新,而釉下的有机物生成变化则非常明显。而只要达此一致,那必真无疑,天下没有表新内陈旧的假器物。而釉下有机物的活动参与,使得釉下会出现结晶斑体块,这些特征可用高倍放大镜可观察到,它们是岁月之痕,衰竭变化之实,无假器可言。



     釉下有机物生成结构变化,如宋哥器挂釉与釉料合一器有别,挂一道与挂两道釉也不同,这些要正确与全面去了解、认定、运用,不可以一种认定方法去辨认全部,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方可。



图例:
















「该帖子被 李言 在 2016-9-1 11:51:14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6/9/1 11:29:39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4 小时 5 分 17 秒
似水流年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28
金钱:96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李老师专业功底深厚,理论精彩,见识了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6/9/26 15:32:36×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1 天 23 小时 17 分 39 秒
小南同学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77
金钱:637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有图有依据,学习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6/9/26 16:12:41×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6 天 10 小时 55 分 41 秒
东方之珠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44
金钱:438
Y 币:0
{收藏} 3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学习,李大师的无私分享,实在让人敬佩!!!太感谢!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6/9/28 11:31:40×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4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371094 秒 数据查询:13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