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北师大捐瓷事件之思考
您是本帖第852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7 小时 25 分 39 秒
三十而立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47
金钱:165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北师大捐瓷事件之思考


2016年7月13日媒体报道中国杰出的慈善家、企业家、收藏家邱季瑞先生宣布向其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捐赠6000件古陶瓷。此事件也就是社会上仍旧在继续发酵的简称“京师瓷”事件。按正常的社会规则,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意将自己的收藏品捐赠给母校,无论从那个角度讲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善举,却在中国的收藏界引起轩然大波。善意的提醒,恶意的质疑,更有莫须有的造谣中伤随之而来。缘于对中华文化、历史、艺术的热爱,也缘于自己在本职工作之外,行走于收藏之路的边缘,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好,作为一个古玩爱好者也罢,不得不在自己脑海中思索这样这些问题:中国怎么了?中国的收藏界怎么了?中华文化怎么了?带着这些沉重的思考,不得不涉及当今收藏界的现状。



当今收藏界的现状



要剖析当今的收藏界现状,简而言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黑白不分”。既然一个社会黑与白都不能划分,可想其乱到了何等地步。三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短文《让收藏回归理性》,其中谈到:当今的文博界,藏品鱼龙混杂,藏者心态浮躁,鉴者为利而图,黑白不分……整个文博界到处充斥着不理性的行为。藏者的不理性培育了不理性的收藏业态,收藏毕竟不是可以一夜暴富的行当;不理性的业态造就了一批不理性的所谓“专家”、“权威”,鉴于目前法律层面的空白,使得这些“专家”、“权威”可以毫无顾忌,如鱼得水般行走于江湖;这批所谓的行家又烘托了不理性的拍卖平台。以致于真正的民间国宝永远不能登大雅之堂,敲不开正规的拍卖之门,只能纠缠于“真”与“假”的纠纷之中,继而使得大量珍贵文物再次流失海外,而一些知名拍卖行又可以将一些所谓“流传有序”的普品一个又一个的创造天价的奇迹。

如此等等,并不足以描述中国文博界的乱象。王刚近似疯狂的砸瓷举动 ,专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坐台敛财行为,如宇宙神话般的2.8亿的明代成化鸡缸杯2杯的荒诞闹剧,都是所有乱象中在某一侧面的反映。

之所以当今文博界会处于这种纷乱无序的乱象之中,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主管部门在对文物市场的管理方面的不作为而致。由于这种不作为,导致官方文博机构和民藏在如何正确客观的对待民藏问题上的观点上越来越对立。正因为官方文博机构对民藏采取“不认知、不认同、不认可”的“三不”主义,也就使得那些所谓的专家、权威可以毫无顾忌地主导着这个纷乱的市场,始终牢牢的掌控着“真”和“假”的话语权。他们无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整个中国大地不断呈现出的几乎是海量的古代艺术品的客观存在,也无视各个朝代中的宫廷赏赐、变卖等史料的记载,更无视那一批又一批被判为赝品和仿品而实质上是古代艺术珍品都在以集装箱形式运出境外。每次想到这里,无不为古代艺术品遭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而感到痛心。一个泱泱大国,承载着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为何会沦落到连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都没有栖身之处的地步。

二、“京师瓷”遭质疑的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由于上述中国大陆收藏界的种种乱象,“京师瓷”事件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其深层次上是民间收藏和官方馆藏在如何正确对待民藏原则问题上的一次激烈交锋和碰撞。河北的“冀宝斋”事件,浙师大的李舒弟事件,都是掌控话语权的一方对民间收藏的否定和扼杀。在这种社会整体背景之下,无论你是个人捐赠还是群体捐,无论你是张三捐还是李四捐,遭受掌控话语权的一方的攻击也就在所难免。

原因之二,“京师瓷”事件是否触及谁的利益或动了谁的奶酪。一个极其普通的捐赠事件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不会不涉及某利益集团的利益。从客观的角度讲,对于所捐藏品的真假伪劣提出正面质疑本是无可非议的,毕竟那是一所著名的有影响力的名牌大学。关键是目前所有反对的人他们都没有看到甚至连捐赠者本人对所捐赠藏品的清单还未罗列出来,只有一个捐赠数字和捐赠仪式,就马上遭受掌控话语权的一方的攻击。如“要褪去中国高校的内裤”,“拍卖可以拍假,捐赠必须保真”,“如果说它们是仿古工艺品,我觉得无可厚非”,等等……这就是典型的所谓“无据打假”。所有这些无据打假的行为不能不说是代表了某种利益趋动,抑或是某种戾气在这些人身上的爆发,除此无法用更精准的语言来表达这些行为发生的原因。如果客户花了几百万、几千万在拍卖公司拍的物品都不能保真,又怎能苛刻要求一个普通收藏家在捐赠中件件保真。毕竟整个捐赠还要有个完整的过程。即使是目前官方的各大博物馆,又有谁能够保证馆中无一赝品?又有谁能够确保从海外花巨资买来的所谓的“回流”的藏品是否物有所值?

作为一个博物馆,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信息传递,所陈列的藏品当然应该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不应该陈列赝品。即使是仿制品或复制品,也应该进行标注,这是常识性问题。然而当一个捐赠的善举在刚达成捐赠意向时,还未正式实施前就遭到掌控话语权人士的猛烈攻击,确实感到不可思议。如今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这个社会的无序,无规则可循。而掌控话语权的人最可怕的莫过于为了利益而出卖良知,无道德约束、绑架着国家机器、新闻媒体和并不知情的大众,以维护其既得利益和庞大体制的运行。如果这个社会处于如此境况之中,那么什么样的事都能够发生。

三、“京师瓷”事件引发的思考

思考之一,既然把北师大捐赠事件看作是民间收藏品和官方馆藏或者是利益集团的一次猛烈碰撞。如果此事件的最后结果不能对社会和民众有个客观理性的交待,势必这一博弈会越演越烈,极有可能导致一场中华文化的大劫难。其实这种文化浩劫已经向我们逼近。就文化浩劫的形态而言,可以反映在两个层面,一种是让有形物体的流失;另一种更残酷的是在思想意识上让你消除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反映在文物收藏方面近一、二十年这种浩劫尤为明显。一方面是海量的文物走私出境,至于每年到底有多少文物走私,也许很难用数字统计。有一韩国商社的社长累计投资了50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采购了200多个集装箱的古代艺术品。他逢人便说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比现在的工艺品还便宜,他搞不懂中国人到底怎么回事了。并说他只要有地方存放,还要来中国买,这就是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我们这些掌控话语权的人士仍在极力否定民间收藏,进行所谓的无据打假,挑战人们的认知水平,进而推动了文化浩劫的进程。这并不仅仅是利益,甚至关于政治,关于整个文博体制的走向。因而这场捐赠所引发的必将是民藏的生死之战,所以对有可能产生的文化浩劫的思考是现实而严峻的。

思考之二,民藏的出路在何方?

目前去评判“京师瓷”事件的结果也许还为时太早,还存在许多变数。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整个社会已经适应了反知识、反理性的逆流泛滥,当理性、健康、自由的声音一旦崛起之时,必然会遭到打击,直至无情的消灭。由于这一社会环境的客观存在,也就为非理性、伪劣假冒的大师们提供了足够大的表演舞台,又不用担心遭到法律的追究。因此如果把这次“京师瓷”事件看作是中国民藏运动的崛起,那么无论其结果如何,理性和非理性,文明和野蛮的抗争必将愈演愈烈。所以有必要把这次“京师瓷”事件的成败与否关于到整个民藏的走向。如果“京师瓷”通过合法程序顺利捐赠了,则可以为整个民藏正名,彻底改变和扭转几十年来灌输的传统的文物意识和观点,既而对民藏文物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也会一定程度上促成文博体制的变革。如果此事件没有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认定和认可而夭折,因为掌握国家机器的权力部门在对待大事件时未必仅从事物的真与假去评判,它所考量的重点会是是否对政治产生影响,是否会对现有的体制产生冲击,进而是否会影响到执政地位的稳固。事实上捐赠事件极有可能影响到现有文博体制的根基。固而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好此事件,人们将拭目以待。

如果这次捐赠事件最后以失败告终,那民藏可能会步入一个更寒冷的冬季,民藏能够抬起头挺直腰杆做人的日子可能更为久远,民藏将会更艰难的在这寒冬中风雨飘摇。然而即便如此,我们相信民藏并不会受此挫败落荒而逃,而只会越挫越勇。因为他们心中有足够的真理,手中有足够的实物证据。一锤定音的时代已经过去,足够强大的民藏体量为正名,为真理,更为生存而发生的共震将是强烈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藏所代表的正义、良知和真理,应该引起我国整个文博界的足够重视。

思考之三,文化能立人,亦能立国。

国家之富强不在于财富的堆积,而在于人民精神的富有。文化之贫,当是国人之哀,亦成国家之衰。据有关资料显示,英国的牛津大学建有8座博物馆,剑桥大学有10座,美国500多所大学建有800座博物馆,莫斯科大学有6座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承载着灿烂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深厚滋养。

然而由于我国对于文物市场的疏于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馆藏太少,流失太多,又加之伪专家的虚假鉴定、利益集团、媒体以及拍卖行以天价为价值导向,所给予社会普通民众对文物误导性的认知;再由于专家的误判,无据打假者的口诛笔伐,利益集团的海外“回流”,落后的《文物保护法》的保驾护航,致使巨量的古代艺术品走私漂洋过海成为国难。“京师瓷”事件又近乎残酷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操守在体制弊端下产生的话语权掌握的“真”与“假”的夹击中近乎崩溃。这种无视自身民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存在,是对自己历史、文化、艺术的否定和亵渎。因此如果没有文博体制上的根本变革,没有客观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法律层面的完善,没有传统理念上对民间收藏品认知的转变,这种古代艺术品的流失将越演越烈。也许10年、20年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大国将变成文化艺术品上的贫国,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不得不花重金远渡重洋到国外的博物馆去欣赏中国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这决非是危言耸听。

因而我们不得不面对历史而沉思,不得不面对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而沉思。唯有体制的变革,打破体制造成的话语权掌控,以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来对待古代艺术品,突破传统的认知理念,方能打破民藏与掌控话语权利益集团之间对抗的坚冰,让物与人都能共同回归真我,方能无愧于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6/8/22 9:52:1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078125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