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中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536
金钱:7736
Y 币:1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浅谈宋五大官窑相互渗透连带关系
当我们将收藏的目光聚焦在宋五大官窑汝、官、定、哥、钧的各类器物上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不仅具有唐刑白、鲁山、唐越器及五代柴器的身影,而且相互间存在工艺的渗透、借鉴与运用,存在着两个不同窑系工艺特征合为一体的组合工艺器种。如汝钧器、官汝器、官钧、官哥以及汝官哥器等实物的物证,它们真实的证明了宋时汝、官、定、哥、钧等文化的多元和器型、器种的多样、多变以及多元结构器实物器的存在。
一、汝瓷
从现在物证显示,汝窑之中,清凉寺、张公巷、段店窑,均有贡品烧制是确切的,但官汝之谈,存在质疑,笔者也有同感。比如说,汝瓷之中,蔡字款之器,如若是设置了官汝窑,在封建礼制极为严格的时代,这应当断不可为。当然作为自宋之后历代追捧的汝瓷而言,由于三者确实均有供奉烧造,达到与超越普通官窑之器也必然存在,将极精贡品之器拔高一格说官汝也不为过。今日在专谈五大窑系相互渗透连带关系之文中,暂不多涉及。根据笔者浅薄的探究,认为汝窑三个窑口清凉寺、张公巷、段店窑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同时,却是自成一体,它们三者共同崇尚天青釉之色,所以在天青釉色的器种上是极具特征的。如果要将它们追溯到唐、五代,追其根的话,清凉寺过多的承袭了刑白与五代柴瓷部分低温成器的风格,而段店窑则承袭了越窑为多,至于张公巷则介于他们二者之中。从材质之本来区分,清凉寺在正常配料中,玉粉为多,而段店窑溶入玛瑙与宝料为多,张公巷又介他们之中,于是,张公巷与清凉寺之器差异为小。但将清凉寺之器与段店窑之器摆放一起时,则差异极大,以至会让人无法将它们确立在同一个窑系之中。但,事实上,它们同为汝窑之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汝窑之中,还存在胎骨之本为玉粉与玛瑙结构的器种,他们不仅会从传统认定的低温器一反常态变为高温,由暮光变为亮光,而且还有挂多道釉的器种。由于这种与传统的认定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鉴定时应当正视这一事实。汝瓷中,由北宋官窑所烧的汝器,目前可证的应是天青釉冰裂纹器,同时还有汝瓷中仿烧哥窑的器种。当然还有汝钧之器,而这些特殊的器种,到底是三个汝瓷窑口何者所烧,或者说是它窑系所烧,这是需要探究的。但就汝瓷中存在与它窑器工艺溶入汝瓷的事实是确立的,由此可证明,汝瓷在烧制过程中是真实存在多元和互借,从而使它们锦上添花。
二、官瓷
北宋官窑今日虽然窑址未被发掘,然而它的物证之器存世较多。从现存的物证确立有款置的官窑器,也有“北宋官钧”之器,从北宋到南宋的官器之中较多的,可见官窑烧造的仿哥之器。北宋官的米黄仿哥之器和南宋郊坛下官窑所烧的仿哥之器极具典型。北宋官所烧的仿汝,当是天青釉冰裂纹之器最具代表性,并极富美感。南北两宋官器之中,同样存在胎骨釉种多变和溶入多宝的釉面器种,他们与普通、传统的官器、开片、釉种有所不同,未解之迷真实存在。从开片纹理来看,大开片、小开片皆存;从骨质来看,玉粉结构、玛瑙结构都有;从釉面来看,暮光、亮光也共存,并且还有挂多道釉之器。而且由于借鉴了其他工艺时,也会使器物品貌发生微变。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也正是这种改变使它们成为经典。
三、钧瓷
宋钧源于唐鲁山窑是真实的,当然也有从民钧发展到官钧的这样一个真实过程,而由于它的窑变,流动之美被汝、官等窑口借鉴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从胎骨上的质本物证来看,多是由汝、官窑吸收它的营养,目前还无见到确切的物证来证明它将汝、官的品位风格为它所用,尤其是未见钧瓷借鉴哥的器种,最起码从骨质质本上是这样的。但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宋钧之器种,胎骨中有一反常态的多玉粉与多玛瑙结构的器种,而且所挂釉之中有由矿彩变为宝料的器种,而这种将多宝溶入釉彩之中的工艺,当与宋官器有关,从而使得宋钧(多小件)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国宝。值得提及的是,凡玉粉与玛瑙结构的胎骨之器,皆不存在蚯蚓泥纹出现,这种变化与骨质之本有关。由于这些小件由矿彩变为宝料之彩,从而奇亮无比,宝光永烁,它们才是真正的人间珍宝,这是要证实的一个事实。
四、定窑
定窑之器,也许是因为它的白或者是源于它的薄,它的多变与借鉴它窑的风格较要少些。它更多的应是单色釉的先祖,或者在挂彩方面独具风格,它的单色釉上刻花、填金、添彩,应当为它窑之器做出引领。如口部盖金,足底封金类器,其他窑的出现应是源于它的。应当说,定瓷对于其他官器的影响与多元的渗透是真实存在的。如范器的传承与划花对它窑器借鉴与定器有着直接的关系。
应当说定窑瓷的薄与单色釉对于其他窑系是有着提示引领的借鉴作用。而当汝、官、哥、钧受到自身瓷种工艺流程的限制时,我们发现汝、官等瓷种便从胎骨质本上借鉴定器寻求了突破性的途径,那便是玉粉结构,使他们虽然薄与超薄,却由于胎骨为玉粉结构之故,从而因骨质坚挺,虽薄,却满足了单色彩工艺所需,而且大大的提升了美感度,并且增强了亮泽、油润度以及玻璃质感强烈的明亮度,这一切质的变化,应是与定窑有关的。当然,就单色釉而言,应当说定窑也有借鉴汝瓷的可能,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互借、互学,取长补短,才令它们风格特征鲜明,万种风情。
五、哥窑
如果用“入窑一色,出炉万彩”来形容钧瓷的绚丽多彩,那么我们可以把哥瓷定位于“土与火”的艺术最经典的物证。因为它开片的多样性除了配方作用外,它是最直接源于一次烧、一次烘,一次烤而就的,是将火的温度和时间运用到极致的一种完美工艺。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汝窑、官窑都将哥窑完美工艺运用在了汝瓷与官瓷之上。而我们在哥瓷之中除了看到了借鉴汝瓷的低温与官器等的多宝溶入、釉面的多元以及二次挂釉的高超技艺外,则不像汝及官汝借鉴与采用哥瓷工艺特征那么更为明显些。当然这应源于一种特性瓷种的个性过于显明有关。应当认识到古人必然会追求完美,使其达到锦上添花而绝不会走向反面。这就是为何它们相互借鉴都达到了锦上添花之效。应当说哥瓷开片纹理的美之所以让世人叫绝,它不仅是一种时代精湛工艺的体现,也是一种高雅文化载体,令千百年来后人仿制无门。也证因此,宋时的汝瓷,官瓷、都将它最精湛的工艺技艺精髓,运用在汝瓷与官瓷之上,使其达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哥瓷由于有了汝瓷、官瓷精湛工艺技术的渗透。从而令哥瓷在南宋时更上一层楼。如郊坛下官窑生产的哥瓷便与众不同,不仅其型俊美,釉水肥厚,而且也有两道釉水的高温瓷出现,并一致击之为金属钢声。这类器也使其釉光从暮光变为亮光,如同水晶般亮泽,这应是源于哥窑与其他窑器相互学习借鉴的缘故。
宋五大官窑窑器为中华瓷业文明创立了辉煌,成为一座座丰碑,而它的每一个窑系,不仅是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也正因此,使它们在分别互融过程中,不失其本,锦上添花。当然我们在谈及宋五大窑系时,也不能否认龙泉、耀州、湖田、建窑,吉州、磁州这些文化多元的窑系相互渗透影响作用的存在。比如,湖田的釉水,龙泉的色种,以及耀州的刻花,吉州、磁州及建盏多宝彩釉的创新影响。比如,我们在汝器小笔洗的内底就能寻找到吉州小盏内底多宝彩釉的物证,由此我们可以确认,中华瓷业文明不仅是宋代,而且任何时代许多窑系都存在相互渗透、学习、借鉴,以致从元至清、璀璨瓷器倍出,我们有太多的物证显示,官窑,也真实的吸取了民窑器种中不少优秀的文化元素,从而使得中华瓷业文明从唐至清创新不断,经久不衰,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而宋代瓷种又是它们之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来自德藏收藏网http://www.decangwang.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5/12/11 17:08:3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