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中国文博界伪学系列考 第五章 舆论篇
您是本帖第1534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4 天 8 小时 36 分 41 秒
古方斋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1
金钱:383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中国文博界伪学系列考 第五章 舆论篇

中国文博界伪学系列考  第五章  舆论篇

2015-06-09 张建国 华夏古翡翠交流中心 华夏古翡翠交流中心

第一节请看一部只是好看不用实施的文件


全国正经历一场由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推动的全民文化消费热潮,其中,全民文化收藏热方兴未艾,由此而引发的为鉴定文物真伪的冲突日趋激烈,有关部门迫于形势出台了《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近期还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意见》。然而,细读文本,笔者认为还是站在维护原有体系利益及少数人利益立场上(请看旧势力的顽固,实例:凤凰网视屏报道,北京召开文物保护工作会议,下面一大批人在闭目养神,根本不听,集体抵制),基本沒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思考问题丶出台政策,看似在落实党中央指示,出台一个文化惠民政策,实质上是一部中看不中用的无法实施也不用实施的文件。这样,既可以对上交代,对下也可以作为托词,用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挡在门外。

众所周知,数以千万计的人民群众在生活稳定的前提下追求文化时尚,这是社会祥和的标志。他们在有闲钱的前提下热衷于文化收藏,一来可以受中华文化熏陶,体现品味,二来它本身有价值,体现人的追求和当代人时尚。现在人民群众拿出的要求认定的文物大多是社会上流通得来的,少量是祖传或拍卖公司丶文物商店购买的,我们的《办法》中规定要"……以及认定对象来源说明"(第六条),已经无法操作了,用什么来证明,谁来给你证明。最近出台的《指导意见》更好,再加码,强调"申请人应当提供认定对象的合法来源说明"(第五点)。这看似非常合理但实质非常苛刻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前提条件,用意非常清楚了。管理者都生活在真空中吗,一点不了解中国国情?!老百姓家中任何一样普通物品要证明它合法来源都很难,不要说情况复杂的文物。老百姓手中的文物大多是在全国各地遍及城乡的数以千万计小商小店及地摊小贩中买来的,你说是不是合法来源?如果不合法,为什么允许它存在,如果合法,谁来给你证明。这样的规定,是不是意味着,我既行政作为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你拿不出证明材料,是你不符合上级要求,所以,我不能为你作认定,多省事啊,一点漏洞都沒有。可是,与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丶解决问题的要求大相径庭了。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还明确可以收藏下列文物"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第五+条第四款),而管理部门出台这种措词的规定,是在真心为人民群众办事吗,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说呢,如确凿证据证明是非法所得,不得列入认定范围,"善意取得"的应列入认定范围,这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思路。

拭问,《办法》出台多年了,全国有沒有开展这项工作,哪个机物为多少人作了认定。笔者正面的信息-条未获,而反面的证据震惊全国收藏界。北京文物局2010年3月对北京龙坛博物馆申请不予批复,不作调查,妄下书面结论称展品大都是现代仿品,而造成今年春节前不法份子抢占博物馆,搞打丶砸丶抢,文物丶公安部门不予制止反而查封该馆的恶性事件。

中国民间文化收藏领域的怪相该收场了,年交易量在几百亿涉及上千万人的这个文化领域,该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仅靠原有部门和这批人想办法出主意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如不重视还要乱下去,只有动员社会力量,中国有的是社会贤达和这个领域的精英群体,要依靠人民群众来帮助管理部门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第二节 《解放日报》也参与搅混水宣传错误观点了


《解放日报》解放周末(笫13版,2011年2月11日)以记者采访演员王刚对话体形式,不作分析思考,偏听偏信,也参与宣传是似而非的错误观点了。记者大概不知道因有些人的狂枉之言,早己引起全国收藏界极大反响,造成多大混乱,还在继续宣传这类错误判断丶错误观点。该报以醒目提要开题就称“据权威媒体的最新一项调查披露,在央视一档接触过全国各地60万件藏品的收藏类节目中,赝品的数量竟达58万件,赝品比例高达96%。”记者不知道这话最初出自中国收藏界最大冒牌货王立军之口(因遭批评现在不发声音了),是不是王刚传的,党报不加分析,还在宣传错误观点。你们是否算过一笔帐,假定央视节目真的接触过60万件藏品,算一算需要多少时间。如果每次10名专家每人看300件(已经够*率不负责任了),总共3000件,60万件除以3仟件,是200次,你中央电视台组织到全国各地鉴宝200次,需要多少年完成。你说上述判断可信吗。如果他们瞄一眼算鉴定,一人一天瞄上几千件,这是科学鉴定吗,在这种前提下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吗。

该文还在宣传早已广受批判的观点,国家文物局长都公开承认"民间有国宝",王刚还在说:“故宫里沒有的,你这儿有,故宫里有的,你的比那儿的还大。这可能吗?”(第13版),类似浑话在文中比比皆是。这种井底之蛙静止的观点丶夜郎自大妒嫉民间收藏的心态暴露无疑。完全可作相声讽刺台词:“故宫沒有的,民间不能有,故宫有的,民间不能比它好” 。他在演艺界是个成功演员,但在收藏界是个臭名昭著的无良炮筒子,利用名人效应乱说话丶乱办事。《天下收藏》节目如果沒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名。打着“去伪存真” 的旗号为少数人谋利益,破坏文物保护意识,你再无端砸下去,终有一天人民与历史要与你算总帐,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拍卖公司老总就能乱发议论滥用话语权吗


媒体记者关注文博热点,回应广大群众关切,选择性的去采访业内人士是件很正常的事。人民日报记者就“假” 金缕玉衣案件采访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听取他的意见。可我们的业內人士是否很谨慎丶很看重这样的话语权吗。要明白小记者们会在基本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迷信当事人把被采访到的意见照搬到党报上传播出去,编辑们也看不出问题。党报一旦刊出,就不仅仅是个人观点了,是党报的声音了,甚至是代表党的声音丶党的宣传主张了。

作为一位文化经营者对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发表意见固然正常,但不能借题发挥,以售其奸,以期为谋私利造舆论。《人民日报》2011年9月9日第4版刊一文中甘某讲到“有鉴定书,一般都是赝品”, 你有什么权力否定一切,根据在哪里。该报道中甘某还说了句“外国” 话,称“既然是鉴定,就应该有真品鉴定证书和赝品鉴定证书,但事实上,市面上都是真品鉴定证书” 。真不知道甘某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还有假货证书。这种笑话还是一个董事长说出来的。就象大学发毕业证书,你看到过考试丶论文不及格,给不能毕业的学生发证书吗。甘某还说了句井底之蛙的话:“一个普通收藏者怎么可能同时拥有如此贵重的两件文物呢,这是违背基本常识的” 。你根本不了解中国民间文物收藏及流通情况,用利益集团的眼光,用国际炒作团伙诈中国富豪的价值估算,当然是想不通了。

甘某还曾利用我党媒体(《人民日报》2011年1月23日8版)大放厥词,吹捧亿元藏品,好让拍卖公司赚取更多佣金,称市场上流通和藏家收藏的珐琅彩瓷器不超过50件。竟毫无根据想当然地大肆贬低民间收藏,其文中说:"常有人言称藏有十数件甚或数十件康雍乾御制珐琅彩瓷器,皆为妄语,不足为信。"甘某还亮相某台原《天下收藏》栏目,与他人合计竭力否定民间收藏,以维护小团体利益。

今天我们媒体揭露黑幕,批伪学丶伪专家,不是为少数利益集团谋利服务的,记者参加进来是好事,但不能混淆中国民间收藏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去宣传如何保护文物,如何科学理性地学会甄别真伪,而是跟着利益集团高举打“假” 旗号,奉行物以稀为贵信条,大肆否定民间收藏,或只认圈内的,其它一概不认,都打入赝品之列,达到维护小团体利益之目的。

现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如何焕起民众自觉保护文物,如何尊重丶珍惜祖先留下的文化遗存,而不是热衷于宣传现在文物造假泛滥,人人看到文化遗存一个“假”字了事。坚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如果我们的媒体记者深入到中国收藏家队伍中去走一走丶看-看,听听我们在想些什么,在干些什么,你们就会明白中国收藏家们为什么这么急,为什么要向社会大声疾呼,为什么要争取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为什么我们要与伪专家作坚决斗争,为什么担心揭露文博黑幕方向走偏丶目标搞错,绝不能走向再次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这绝不是我们的初衷。

媒体记者们,该到我们中间来走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丶极品都集中在一大批有头脑有智慧不信邪的中国收藏家手中,解决中国文博之乱的良方他们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不要再走老路了,听所谓的业内人士乱下结论。否则,搞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谁都脱不了干系。

第四节首都政治中心竟纵容这种无耻行为充斥荧屏


首都北京, 亿万人民神圣崇敬之地, 党中央的所在地, 是中国最讲政治的地方, 但北京电视台长期纵容王刚之流, 纠集翟建民香港奸商等, 打着"去伪存真"旗号, 公然一次次砸毁民间文化遗存, 已经引起全国收藏界的公愤, 多年呼吁, 但他们不思悔改, 近期, 更是变本加厉, 疯狂对抗反扑, 连续几次-个不留, 全部砸掉。他们的目的非常明显, 借人民对党的宣传阵地的信任, 循私枉法, 一方面,借與论阵地鼓吹宣传自已提供的所谓重器, 妄图通过宣传抬高身价好买高价, 而把民间的同类器全部砸掉, 物以稀为贵, 保证自己的藏品独尊地位;另一方面, 借电视荧屏发泄私愤, 对抗全国收藏界有识之士对文博界黑幕的揭露, 生怕他们内外勾结的犯罪行为的阴谋曝光, 保护相关人员的即得利益。

对他们的回心转意不抱希望了, 利益趋动使他们由名人变成魔鬼, 已经走上了与保护文化遗产为敌的死路。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者怎么无动于衷, 不进行干涉。你们真的以为他们在"去伪存真"吗, 你们真的-点基本常识都沒有吗, 你们真的一点也看不出问题吗, 你们真的以为他们讲是现代仿品, 的确是近期景德镇产品吗, 怪不得有的收藏家要骂我们现在的管理者是饭桶。当年, 毛泽东等领导军事斗争, 都是行家里手, 而今天的管理者却是外行, 有的狗屁不通, 只会听人瞎忽悠, 你们真全信。这是严重失职渎职行为, 是对人民文化需求的极端不负责任。总理在人代会上讲保护中华文化遗产, 是在放空炮吗。

以往对这类问题, 什么道理都讲了, 什么危害性也分析了, 中国文博界的黑幕情况也都反映了, 中央也知道了, 就是不见行动。全国人民反映高房价问题, 中央采取了措施, 而文博界问题为什么迟迟不行动,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还讲不讲, 文化民生也是政治还讲不讲, 首都北京是不是政治中心, 电视台怎么可以不讲政治, 还坚持搞这种节目。上海是经济中心, 反而很讲政治, "达人秀"节目, 既反映平民生活, 又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丶价值观。现在的问题, 不是一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话可以解决的, 要找出根源, 要研究从崇尚思想觉悟领先的社会风气转为崇尚经济利益第一的社会风气后, 出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办法。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到问题迟迟不去主动解决, 这是政权丧失威信的导火索, 正常渠道反映当耳边风, 非得逼的人民走上街头, 再来-个"五四"运动, 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第五节回复假冒货王立军的一封公开信


古人云: "多行不义必自毙"。先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我在"骂"你。"小人常戚戚, 君子坦荡荡", 文明人从不崇尚骂, 是以事实论理, 以理服人。是你自已的所作所为, 激起中国收藏家们的义愤填膺, 要揭露你的伪装。你标榜自己是中国头号打"假"英雄, 请问, 你了解多少, 改革开放近20年来, 至少有800万件文物流向海外, 谁的罪过, 几千万群众都怀疑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假货, 蜂拥而至,让你们-伙乘机发财, 谁的罪过, 党中央也被你们弄的一头雾水, 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谁的罪过。

你说: "看了60万件东西,98%是膺品", 根据是什么, 你算过一笔帐吗,60万件东西要多少时间看完;你在南通还胡说: "南汇博物馆的元青花都是假的", 你根本沒来看过, 凭什么胡说;你还唆使人到浙江电视台去捣乱, 这是人干的事吗(证据都在) ; 还造谣许明把假元青花卖给外国人, 要追究你的诽谤罪; 有人网上揭露你自已卖过一件假货60万元骗人; 你说你不是无业游民, 你开个古玩小店能正常生活? 还不是靠虚幻的头衔在全国各地到处行骗捞钱; 你说: "我们到哪里, 哪里的藏友便会起身热烈鼓掌"来欢迎你们。你不要搞错, 是你们的功劳?是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 相信我们的媒体, 是政权的力量在烘托着你们, 是你们在借党和政府的光, 如果把你们所谓的虚幻的光环全部去掉, 你们什么也不是, 人民会相信你们? 你以为你们一伙本事有多大, 无所不知丶无所不晓。我写过几+篇文章揭露分析中国文博界的无知丶黑暗和罪过, 你去找来读一读, 什么"一点否定"论, 什么"标型学", 什么某某东西不可能有, 什么某某东西只有多少件等等, 都是些骗骗善良老百姓的无知愚昧的反科学论调。我查了一下, 所谓的一些权威, 长期蒙骗党和人民, 都是些沒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的浅薄之人,连基本的辩证法都不懂, 逻辑学也沒学过, 沒有一点自然常识头脑,经常讲出一些让人笑破肚皮的浑话, 至于用哲学思想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更是一窍不通。你们充其量是一些犯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僵化的只会依样画葫芦的书呆子。从来不知道科学结论要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检检, 从来不知道事物会发展变化, 历史上的生产力水平是多样性丶复杂性和能动性的, 只会抱着古纸堆到处骗人, 到处毒害人民, 到处毁坏文物, 还口口声声说坚持真理, 有本事大家坐下来理论, 量你们也不敢。

总之, 一句话, 市场经济利益趋动, 使你们抛弃了良心抛弃了道德, 把人变成了鬼, 到处信口雌黄, 颠倒是非,我们决心在党的领导下把你们抹黑的天给翻过来, 还中国文物收藏界灿烂的春天!


第六节央视《寻宝》节目五大问题质疑


随着全民文化收藏热的不断推进,各地电视台鉴宝类节目应运而生,由央视《寻宝》节目领衔的鉴宝节目历经数年不衰,周游全国各地,藏友蜂拥而至,成千上万人手捧宝物要求鉴宝,最后还有当地党政官员公布民间国宝得主,真可谓大张旗鼓丶热闹非凡,二三级小城市又可在央视露脸,当地官员丶老百姓丶走穴专家丶央视栏目组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大花纳税人的钱也在所不惜。此类节目出发点故然不错,可有关编导及相关人士是否想过,细究节目过程问题及偏差颇多,不妨我们来剖析一下是否在理。

一,评判程序存在严重漏洞。文物不可再生,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中华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当代人是暂时持有无权力也无理由随意妄下评判结论和处置,这正在成为全民共识。对中华文化遗产持什么态度,不是个人的私事,是一个民族是否尊重前人尊重历史的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大概不会忘记前些年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炸毁佛像遭全世界人民遣责的事件罢。对历史文化遗产要有敬畏之心,要严肃对待,要悉心保护,不是死鱼烂虾可随意丢弃。这么严肃的一个课题,看相关人士是怎么对待的。节目初审阶段专家瞄一眼就妄下定论比比皆是,既使定你上摄影棚彔节目,四个人正襟危坐,分四大类各管一摊,-个人瞄几眼开始下定论,有时还套你话来决定对器物真伪作判断。这哪是在作严肃认真的科学鉴定,在对历史遗存下判决书,完全是在玩游戏。一是在这么短时间内作判断本身就不科学,结论的误差率可想而知。笔者在摄影棚里亲历过。二是由一个人说了算,不符合科学鉴定的程序要求。哪个领域作技术鉴定可以由一个人说了算的,有的不仅要科学数据作依据,还要集体讨论决定,文物鉴定领域为什么可以这样。三是专家匆忙作出的判断,沒有一点探讨余地,都是绝对真理。好象他们是万能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绝对听不到谦虚之言。殊不知,藏友中有大量钻研的更深的,有的只是来见识-下罢了。由此可见,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结论,怎么可轻信呢。

二,非公职人员以专家身份出场,公信力存在严重错位。央视每到一地都是人山人海丶贵宾待遇丶政府相助有加。这不仅是央视的影响力,更是因为央视代表着国家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代表着政权的力量。央视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有极高的公信力,不信你去掉任何招牌,搞几个江湖骗子也搞一场所谓的文物鉴定活动,有鬼来参加才怪呢。然而,这样有影响力的代表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活动,最后还有党政官员出场来捧场,干的是一件涉及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大业的正经事,恰恰起关键作用的人大多是非在职的丶不具有公职身份的丶可以不承担仼何法律责任的丶甚至有的只为自已打小算盘的人来担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在这个领域经其一折腾完全错位丶全给抹掉了,怎么不叫人痛心。

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的区别在于:1,在一个单位任公职,必然长期受正规的职业道德教肓,恪守一套职业操守;2,有公职的参加社会活动受纪律约束,太出格会得到制约,故言行较谨慎;3,公职人员参加社会活动必竟是少量的,主要活动在本单位,故不会因小失大;4,非公职人员一般是退休的或自己经营夲行的。他们一般沒有职业守操外力约束,邀请单位-般又无职业守操教育制度。-个人如长期脫离政治教肓,在天平失衡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偏差,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会偏重于对自己负责。可见,公信力依托于这样-支队伍是非常危险的。如沒有公信力作支撑,公职人员单位又不允许参加,鉴宝活动宁可不搞,否则,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宣传侧重点存在严重误导。各地鉴宝类节目都在花样翻新,以夺眼球,可以理解,但办节目根本目的不能变。尽管地方台办的如《华豫之门》初选时不严肃丶不认真,打着旗号赚钱,引发众怒,但它搬到荧屏上,还是以上珍宝台形式展示藏品,基本沒有负面影响。反观央视寻宝节目,有时特意多次播出判“假” 评论,暂且不论他判的对不对,这样有意安排是否在宣件“假文物” 铺天盖地。有人讲98%是赝品也是媒体传播的,有时候讲某地60%是真品也是从主持人口中说出。这种以偏概全的用不可靠的百分比来宣传是非常有害的。科学概括必须建立在科学统计基础上,现在的鉴定本身就不科学,扯谈什么科学概括。央视再来个荧屏放大效应,想给观众传递什么信息。民间收藏果真如此吗,有大量事实证明是利益集团为自身利益在造势,主流媒体怎么可以偏听偏信,为少数利益集团谋私利敲锣呢。

四,文物价值评估存在严重失真。此档节目原先比较关注价值评估宣传,最近有所改进。持宝人想问个市场价值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关键是导播怎么把握就看政治水平了,这类节目是宣传文物的经济价值呢,还是主要宣传它的文化内涵丶历史科技工艺价值。再说,宣传出来的价值与国内市场吻合吗,一是出之个别人之口本身可信度存疑,二是言必称"苏富比"丶"嘉士德",国内的文物有几件在那儿成交,这是国际资本市场相互勾结在玩中国摆阔富豪的游戏,我们还把它当正面信息在传播。有藏友说,给你十分之一价你要不要。国内藏界成千上万件精品佳作还沒有市场,你还来个想当然评估,这不是在忽悠老百姓是什么。

五,节目的娱乐化形式与文物鉴定的严肃性要求存在严重倾斜。文物鉴定本身是件非常严谨严肃的事,目前又无统一规范,已经够乱了,再来个娱乐化形式凑热闹,想把这件正经事引到哪里去。我们看到的是,有信以为真当场砸器物的(还播出来);有七嘴八舌戏弄当事人"真的""假的"瞎猜;有套当事人口锋转话锋下结论的;有人云亦云不是本专业也跟着一起添油加醋的;有事后采访当事人使其面露难堪的;以前还有当事人敲锣表态"服"与"不服"的等等,活脱脱的娱乐性节目,与科学严谨有多少距离。不是说娱乐化一定不可以,但收视率要服从节目的社会责任。很难想象穿着泳衣在T型台上做新闻联播节目,为什么不把《探索与发现》《国宝档案》节目也搞成娱乐化,以吸引眼球。如果这类节目不是在力求宣传普及科学鉴赏知识,不立足于培养广大观众树立正确理念,提高全民族文物保护意识,不去热情宣传弘扬中华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其办节目宗旨及社会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第七节媒体关注文博事件是民众文化自觉的标志


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近期媒体集中关注文博系统热点,全国热议故宫"十重门"事件,以该院院长公开致歉稍事降温;接着媒体又爆"承德避暑山庄宫墙倒塌";故宫专家杨某质疑四位专家鉴"杭州南宋博物馆藏品"又被反质疑;"刘老根会馆疑破坏文物建筑";"天安门城楼丟失8幅藏画";"颐和园19处建筑被占";"文化部决定撤消艺术品评估中心";"藏家刘某状告所谓鉴定专家毛晓沪欺诈案件"等等。真可谓,中国文博系统山雨欲来风满楼,非界内人士着实看不懂。

为什么媒体会关注,全国会热议,这是坏事还是好事;为什么现在我们的主管部门允许"家丑"外扬;为什么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地方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多是低级错误;为什么文博系统的各类问题还在不断地被媒体曝光;为什么民众会在当下热衷于对文化领域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特别关注;为什么系统内的管理者处处显得被动丶不适应,听到批评会感到"很尖锐丶很刺耳丶很难受"。解开上述诸多为什么,正确研判认识上述热点话题,是相关系統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的实际行动的开端。

一,全国关注文博热点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觉的有力证明。

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大大改善,至此,必然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在精神需求丶文化娱乐生活丶社会活动参与丶诉求表达和意见传输丶对文化发展的关注度等方面必然会大大增强。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下,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世界的互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那种炎黄子孙自豪的民族文化自尊丶文化自觉丶文化自信充分显示出来,社会上只要出现-丁点违反华夏子孙伦理丶违反人民主体地位的言论或行为,立刻会引起舆论哗然。同样,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参与者盛况空前,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人关注丶人人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或亲历各种社会活动,这是民族自信心丶民众心态积极进步丶社会群体魅力的集中反映,这怎么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呢。如果一个社会多数人沉默,对一个事件多数人无动于衷,这样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大概不会忘记鲁迅的一句名言:"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暴发。"上述分析有道理吗?

相反, 由于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 再加上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操作惯性, 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认为,历史上一直如此的权贵文化丶绅士文化, 或者叫小众文化始终占社会主导地位, 现在虽然社会制度变了,但现实状况变化不大, 依然如此。认为对于文化的热情一直是有钱人茶余饭后闲扯的话题, 与广大普通百姓基本无关, 是少数人的圈内之事,"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分割是永恒的。所以就会出现"故宫的事情是内部的事,沒有必要向社会说明"的思想。有人想,过去老百姓只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类事情,谁去关心文化单位这档子事,现在怎么一下变成大众话题,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表议论,关心起高墙深院内的人和事。一直朝南坐的"我说了算"的神秘的体系及权威们,怎么变成了议论的对象,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上上下下谁都沒有这个思想准备。是什么原因,请看如下分析。

为什么整个系统表现为思想准备不足丶不适应?按照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文化单位适应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刚刚起步,比生产经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整整晚了20多年。这20多年的理念上管理上的差距,怎么不会在方方面面反映出来呢。整个社会己进入倡导法制丶法治丶公开丶公正丶公平丶效率丶信誉丶责仼丶权利与义务对等阶段,而文博系统还停留在权威丶权力丶名头丶迷信丶说一不二丶无规则丶无责任丶无与时俱进学术氛围和不讲成效照样发工资的阶段。这样的系统出问题是必然的,不出问题才是有违常理的丶偶然的。这个系统可以说理念不适应,队伍不适应,管理体系模式不适应,服务方式渠道不适应。如不针对性采取改革措施,这个系统不想成为文化自觉的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批评的对象也难。

二,加快文博系统改革步伐,顺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

党中央提出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不是一句空话,要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内容和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主要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靠少数人肯定不行。中央提出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怎么解决当前文博系统的垢病,笔者以前提出了许多建议,在此不再赘述。概括起来就是:

1,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央精神,中国文博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人民大众的事业,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在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

2,放下包袱,痛下决心,该整顿的整顿,该改革的改革,一切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

3,走出大宅深院,与人民打成一片,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都在人民群众那边,就看你是否真正想解决问题。

4,谋大事,想全局,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不迷信,不守旧,不搞小圈子,真正把有真才实学丶群众公认的人才选拔出来,淘汰不合时宜的一切障碍,真正开创新局面。


第八节民众有无文物保护意识,媒体记者责任重大

一-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对媒体记者的寄语


-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卫战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引下进入了高潮。历史的责任决定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只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发扬光大,而绝不能有丝毫懈怠。然而,由于近十多年的各种主客观原因,文博领域及社会舆论以打“假” 为名,夸大事实,怀疑丶否定丶诋毁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社会舆论氛围甚嚣尘上,基本否定民间收藏文物的非理性观念已深入寻常百姓家庭,看到古物首先怀疑是“假的” 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这种非理性思维定势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共和国已成立60余年,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千古奇观呢?笔者认为,除了各种原因外,包括确有少量伪品在其中作崇使大家心有余悸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了舆论误导,其中媒体的片面传播是主要因素。

经过近几年各界人士及良知媒体和记者的共同努力,风气大有好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丶走向实事求是。面对大量基本沒有变化的祖国文化遗产,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简言之,“物” 沒有变,变的是“人” 的认识。究其原因,下文就媒体记者与授众对事物认识变化的关系,即在这场文化保卫战中的特殊地位丶作用及操作作阐述,以期充分认识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服务。

一,要充分认识丶充分估计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媒体的直接功能是:现代社会民众接受信息,形成社会价值判断的主要来源,形成社会舆论导向的发源地。当下,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互通,大都通过媒体这个中介进行,口口相传巳经降为最次要位置,因此,记者及其媒体已成为人格化的传播工具,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个体的人,他们是社会群体形成共鸣或共识的主要纽带。他们发出的声音,以及对形成社会舆论的影响,它的作用已经等同于军队中发号施令的指挥官的作用。大量社会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媒体舆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舆论;有什么样的社会舆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群体行为。从媒体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来看,他们确实成了无冕之王,他们是党的喉舌丶人民的代言人,他们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播者,是社会事实真相的说明者,人民群众对社会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信息源,是社会舆论导向的主要发源地。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稳定与否的反映器和调节阀,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源之一。人民媒体的地位,决定了人们信任媒体,等同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反观前一阶段中国文博界的风风雨雨,以及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遗产的误读及认识偏差,是不是我们的媒体灌输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呢。

二,在确立文物保护意识中媒体记者应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效应。

媒体记者参与文博事件报道坚持“客观丶公正丶全面丶准确” 是前提,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去科学分析丶理性判断,尽量寻找合法公认的权威机构及人士作信息判断源,具体操作中应做到:

1,尽量不跟风,不轻易涉足记者本人不熟悉的领域作报道,报道失实易引起诉讼;

2,坚持多走丶多看丶多想丶多比较,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仅要听专家的,也要听民间行家的,特别是对立的意见,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形成自己的认识判断;

3,报道事情和对一件事物的评价,如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应同时把它反映在一篇报道中,让读者自已去作价值判断;

4,记者本人尽量少下结论戓不下结论,你是“工具” 不是“法官”, 特别是“概括性结论” 更应持谨慎态度。如前一阶段宣传“民间文物95%以上是赝品” 就是媒体传播的;

5,对打假事件的报道,不能只讲表象,更要报道分析判断的依据或理由,最好能追根溯源,找到相关制假场所及相关人员的证据,这才是真正的打假。那种不讲理由的“打假”,不是在打假,是在添乱;

6,记者本人吃不准的事件最好不要跟风报道,要养成基本的职业道德习惯,即“宁可不说,也不要跟风乱说话丶说错话” ,给社会留下后遗症;

7,媒体的主流报道立场绝不能改变,即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揭露性报道,它的客观效果都要立足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上,而不是相反。如不坚持这一条,这种报道客观上在添乱。


第九节应正视民间文化收藏群体中互不买账陋习的危害性


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进程中,在诸多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解决不好它阻碍文化发展丶破坏社会风气,不可小觑。这个问题就是民间不同群体因各自文化收藏状况不同而产生的理念不同丶认知不同丶判断不同,导致了整个社会文化收藏氛围不和谐,影响人际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请看下文:

一,民间不同文化收藏群体形成过程剖析

当下,亿万人民积极参与文化消费丶文化收藏是经济社会发展丶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趋势。它的形成轨迹怎样,作如下历史回顾:

建国60余年来,在“文革”前十七年基本沒有群众性文化收藏,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民间古董,如字画丶瓷器丶玉器等除了少量损坏外大多数深藏不露,因为那时推行阶级斗争为纲,这些东西是剝削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证据丶象征物,谁拿出来招摇谁找死。“文革” 中全国掀起佩戴收集毛主席像章的热潮, 毛泽东本人也曾发出"还我飞机"的感叹, “文革” 结束后八十年代初, 以"猴票"为标志的集邮活动兴起, 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朝的群众性文化收藏热, 当时以邮票丶纪念章丶钱币丶票证丶火花丶香烟壳等小收藏为主, 上海也出现了专门收藏筷子丶算具丶戏装丶绣花鞋等收藏者, 有的开始涉足字画丶瓷器丶玉器等, 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知局限及经济状况, 这三类收藏仅仅是初级的, 精品佳作也不会浮出来。这时社会上也应运出现了一些群众性民间收藏组织, 先入门的有关人士占据了位置和话语权。九十年代开始,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 财富在总体膨胀前提下, 一部分资金开始向少数人集中, 媒体开始介绍国外及香港的拍卖市场, 国内的上海丶北京等地也相继成立了拍卖公司, 发展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拍卖公司全国有290家。媒体的介绍使人们认识到文化收藏不仅有欣赏价值,还有经济价值, 而且升值空间大, 这时, 民间收藏队伍开始分化, 普通群众的小收藏持续发展, 但一波一波现象明显, 各地古玩市场丶地摊交易遍地开花, 全国较大规模的古玩交易市场有360多处, 大量民众加入文化收藏队伍, 号称七八千万之多,也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小贩及店铺商贩为文化收藏者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一批事业有成, 有学历, 有财力, 有社会地位, 有眼力, 有胆识的各行各业知识精英和产业精英, 开始关注文化收藏的高端品种, 旧中国那些达官贵人手中的字画丶瓷器丶玉器等玩物原来都藏在大宅深院和老宅破屋中, 现在气候好了, 他们的后代纷纷拿出来换钱, 包括近十多年大兴土木及盗墓出土的精品瓷器丶玉器丶金银器等大量散落在民间,这批社会精英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衷爱,他们也有经济实力,大约花了十多年时间,把社会上流散的大量文物精品都集中纳入囊中, 一些罕见的博物馆沒有的精品丶绝品都在他们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因为他们有知识有判断能力, 都是各路精英,不会轻信在社会上流传的伪学歪理邪说, 他们的社会经历告诉自己,凡事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不迷信任何人, 善于自己学习钻研 。他们个个事业有成,各有专长,办事果断,自信力强, 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在收藏领域有独到眼力,这些素质不是人人具备的。对于普通群众而言, 比较依赖他人判断,这是我们社会长期灌输的结果,也不是什么坏事,有利于社会治理。当下,荧屏鉴宝节目盛行,人民群众手持藏品(绝大多数是普品)求专家一句话就是这个原因。

可见,当今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部分人迷信权威丶崇拜专家,而少部分人就是不信邪,坚信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存为什么会集中,民间不同文化收藏群体最终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二,民间不同文化收藏群体矛盾现状剖析

由于社会处境不同,文化收藏状况不同,存在决定意识,数以千万计的民间文化收藏队伍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群体,发展到今天,不同群体间的认知丶判断丶语言甚至情感表达差异很大,再加上这个领域基本沒有行业道德规范可循,也沒有正确舆论引导,外加社会价值导向的趋利化,伪专家的歪理谬论传播,国内外艺术品利益团体的垄断与排斥,少数媒体记者不明真相的误导,现在我们看到的民间文化收藏群体的状况是相当一部分人思想对立,语言冲突,恶语伤人,互不买账,排斥心理严重,绝无探讨交流之意,不和谐网络文化氛围到处可见,严重影响民间文化收藏健康发展。究其原因,现在网络因不用实名制,人的阴暗面大暴露,有的什么礼仪丶谦虚丶尊重丶友好都可以不要了,除了发泄还是发泄,基本的人格尊重都不讲了,我们看到的只留下“羡慕丶嫉妒丶恨”(流行语),这种文化收藏氛围是“中国特色”, 真是可悲可叹!现在有些人搞收藏“只认自已的,不认別人的”心态暴露无异,这种幼稚的井底之蛙的思维模式还大有市场,看到好的丶精的都是赝品,看到破的丶普通的大唱赞歌,难到民间文化收藏审美观沒有是非了?!有人掲露,还专门顾人在网上充当打手,想逼收藏爱好者去做有偿鉴定。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靠这样的理念这样的文化氛围去传承?!

为此,笔者提出,在民间文化收藏参与者交流中,还要不要讲文明礼仪,要不要讲实事求是,要不要讲以理服人,要不要讲和谐友好,要不要讲客观公正,要不要讲健康娱悦的审美观,要不要讲相互学习丶相互尊重,要不要讲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这是每一个参与中华文化收藏交流活动者都应思考回答的问题。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5/6/15 10:26:21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4 天 8 小时 36 分 41 秒
古方斋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1
金钱:383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中国文博界伪学系列考 第六章 原因与危害篇

2015-06-10 华夏古翡翠交流中心 华夏古翡翠交流中心

第一节 文物鉴定领域专家备受质疑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余年的中国文化事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极佳时机,其中文化艺术品收藏的群众关注度、参与度前所未有,号称全国7000万人参与其中,已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领域。怎么健康有序地引导这个领域发展壮大,把中国文化大国推向世界文化强国,这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这个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专家群体却社会评价不一,甚至有的藏家与专家矛盾冲突颇深,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有的藏家调侃称“专家不专”,不能履行职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略述一二。

一,仼何一个专业领域的构成都应有它的规定性、规律性、规范性

社会常识告诉我们,一个领域的成果要被社会承认,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前提、研究条件、研究过程、研究评估及研究结果运用都有其一定的规定性、规律性、规范性,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还必须具备“再现”“复制”的要求。“文物鉴定”是自然科学(材质、工艺、技术、制作等)和社会科学(信念、观念、风格、流行、学识、笔法、画功、构图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工作,也应当有其规定性、规律性、规范性,只有符合其基本要求,才能称得上它是科学的严谨的可信的,经得起历史和社会实践检验的。然而,纵观目前一些专家作文物鉴定,是不是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要求,实不敢苟同。有的瞄上一眼,就下结论,有的称在几米远处就知道了。可能有的人经验丰富、思维敏捷,但这种态度实难保证不出错。现在大部分专家都用一些无法度量的感性的近乎于游戏般的评判语言来下定论,如型制怪异、胎质疏松、釉色涩滞、画功呆板、笔法幼稚、凭空臆造、分量不对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结论,只要稍微有一点科学头脑的人都可以看出,这种以个人主观感受和局部经验得出的结论准确性有限。众所周知,一个无客观标准的事物,都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一个专家眼界只停留在有限的馆藏品内,那他(她)看到与馆藏品不同的东西,马上就会跳出一个型制怪异的结论。所以,一个领域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规范的相对稳定的行业规则、制度、标准及行业纪律约束,在无章可循的前提下培养和成长起来的所谓专家,这样的专家社会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

二,从部分专家的成长经历看他(她)的鉴定行为的不确定性

中国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文物鉴定专家,大致可以分为几类:1,学院书斋型。他们在高等院校主要靠读前人留下的书籍,进行纯理论分析、推理的研究,很少接触实践,对社会现状不甚了了。书本知识最大的缺点是滞后性和局限性,这样的专家如到社会上作文物鉴定,行吗?2,博物馆、考古所型。他们主要接触有限的馆藏品和专业很窄的领域进行就事论事的研究。对熟悉的门类口若悬河,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以为世界就这么大,自信地认为世上的文物都掌握,凡是出现意料之外的或不认识的,大多予以否认,不具备科学的辩证的思维头脑,如故宫专家杨静荣,工人出身,36岁才保送大学学习;3,先占位置型。这类专家有的开古玩店出身,有的搞过仿制,有的先于他人早一歩入圈,在一般民众尚未进入收藏领域时,他们已有一些初级藏品,于是,在各种学会、协会中,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后来者的“先生”,占据了位置,把握着话语权。但他们当时的收入及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手中只能有普品、民品,与现在的大收藏家比,他们的眼界可想而知了。如毛晓沪是转业军人出身,搞过仿制,翟建民接其岳父班在香港做古董买卖,蔡国声只是古玩店伙计而已。他们的一个特点,都未经过系统的唯物辩证法训练。俗话说,没有大量亲身的社会实践,又缺少理论指导,哪会掌握真理;4,旁门左道型。更有一些专家是由于工作关系在文博单位及较早接触这一领域,也不是学习这个专业出身, 如故宫叶某等自己也不搞(规定不可搞)什么大收藏,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似乎就是一个行家了,可以在社会上动嘴说这是什么、那不是什么,做起文物裁判员了。

然而,整个文物鉴定专家队伍,不管什么出身,不管过去怎么样,只要清醒认识自已,摆正位置,不断提高自已,人民还是欢迎的。人民群众关键是看有没有真才实学,有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没有科学辩证的思维头脑。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结累,科学素养高,职业道德称道的专家太少了。估计有些专家连高等教肓都未受过,不知什么是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讲出来的“笑话”可以得到佐证。

与之相对应的当代众多中国收藏家具备了引领时代潮流的天时、地利,但专家放不下架子,故造成矛盾冲突。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时代精英,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他们必然会用自已的学识和积累的资金,投入文化消费,享受中华文化艺术魅力的熏陶。他们中有企业经营者、专家教授、政府官员、文艺体肓精英等各类人才。他们有知识,有科学头脑,有分析辨别能力,有大胆实践的魄力,从而形成了他们现在手中有少则几百件,多则几千件几万件甚至更多的丰富藏品,众多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馆都没有的精美藏品,他们手中都有,只要看过的有良心的中国人无不为之惊叹。“国宝在民间”这是不容质疑的铁的事实,有人可能不信,可以搞个馆藏文物与民间收藏文物全国擂台赛一比高低。

三,这个现状形成的原因

1,从大部分业内人士专业背景看, 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中国近30年成长起来的所谓专家,他们有的是世传开店出身转入研究机构的,有的是其它领域出身,因接触文物早一点、多一点,有的搞过复制丶修复,逐渐成为专家,有的以书本资料为主进行学术研究教学成为专家,有的纯粹是较大多数人早一步涉足收藏,成为其它人的〝先生〞,有的因工作关系较长时间在文博单位, 逐渐担仼一定职务成为专家。他们的职务或职称来源,除了工作需要外,一般是在该领域时间长短的反映,不一定完全反映他们的专业素质。有的专家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 大都以摘抄转录为主, 鲜有自已经过实践探索总结概括出来的独到的或新发现的成果。由于他们的眼界和实践局限, 判断事物跳不出历史资料的局限性, 至多是一个依据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前提(非常不科学的方法)的挂-漏万的诠释者和宣传者, 这些专家从总体上说基本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文化收藏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

2,从市场经济负面冲击作用看, 造成-部分业内人士道德滑坡。中国原来一些专业人士都在博物馆丶研究所丶大学里做清苦的"研究",九十年代后又出现了一批收藏普品(收入决定)的先入行者,占据了各学会丶协会的交椅。九十年代以来,全国掀起文化收藏热,全国又大兴土木及出现盗墓现象,加上深藏密室的各代达官贵人的遗物,社会上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类文物,也跟着出现少量现代仿品。我们的业内人士,看看自己微薄的收入,媒体又宣传国外市场文物价值连城,又看看自己没几件好东西,又看到社会上有这么多好东西,自己又有生杀予夺大权(党和人民赋予的),心态怎么会平衡呢!何不用这个机会捞它一把,变一种活法。于是,就出现了不顾学术丶良心,"宁可错判一千,不愿放过-个",凡是"精"的,"美"的,"稀"的,没见过的,一律判为赝品的"集体无意识统-口径"世界奇观。有的还故弄玄虚,称"景德镇高科技,样样仿得出。"他们这样做一举几得,既可平衡心态,又可大把捞钱,还可保住自己的普品不掉价。他们大造98%是赝品舆论,就会源源不断有人排长队求我鉴定,媒体再传播,名利双收。有的还里应外合,与境外奸商密切配合,进行经济掠夺。他们一切以个人即得利益至上,哪管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文物保护"国策,哪管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把他们看成政权的代表),哪管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随意乱判是破坏文物的犯罪行为,造成了今天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是先想到保护,而是先怀疑是假的"这种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的社会文化氛围。

3, 从业内人士的专业素质看,撇开道德因素,大多数缺乏基本的科学思维素养。从大量的社会信息和他们讲出的-些啼笑皆非的评判语来分析,他们缺乏基本的认识事物丶判断事物的科学素养,基本不懂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他们基本不知道社会生产力的层次性丶多样性丶复杂性, 也不知道人的能动性丶差异性丶历史性,只会用有限的已知信息去依样画葫芦套,不会分析非人为因素留下的客观共性特征,只会讲以所谓的"标型"样板作比较的评语,说什么"画功不对丶型制怪异丶刀法生硬丶胎质疏松"等类似浑话。还经常讲-些诸如"什么东西是唯-的","什么东西全世界只有多少件","什么东西你怎么会有","什么东西不可能有"等等这类坐井观天丶思维僵化丶漏洞百出的先知先觉的反科学常识狂言。他们根本不知道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永远落后于事物的发展,因此,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他们也不知道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究未知世界, 只会用有限的"已知"知识去胡乱否定未知的大千世界。提出什么"-点否定论"丶"标型学"这类经不起推敲反科学的似是而非的鉴定方法。在他们的影响下, 毒害了社会大量的收藏爱好者, 把相当一部分人引入了歧途。可以断言, 现在大部分体制内专家(含退休), 基本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 不懂得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一切事物,习惯用口传心授的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思维方式去作判断, 这样的结论准确率可想而知了。

4, 从现行文博体制机制适应性角度看, 基本不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文化收藏形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近期党中央已把它列入重要工作在推进。现行的文博管理体制机制, 以国家馆和体制内人员为绝对服务对象, 已完全不适应全国已有大小民间博物馆2000余家和7000万以上收藏爱好者这一庞大群体的现实。近期虽有一些政策和要求, 但还基本停留在文件上丶原则上, 从国家管理层面看, 基本属于一片空白, 连近期的第三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都不把数以千万计的民间收藏文物列在其中。至于, 针对民间文化收藏的管理体制丶理论丶法律法规丶政策丶制度丶队伍和针对性解决社会矛盾等问题, 都无从谈起。2009年10月, 文化部迫于压力出台并宣布实施"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规章, 至今没有实施, 成了一纸空文, 欺骗党中央和人民群众。这种漠视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需求, 各级管理部门熟视无睹丶严重不作为现状, 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再从民间文化收藏界队伍看, 由于经济的发展丶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享受丶陶冶艺术情操丶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 现在再也不是20多年前集邮票丶火花丶筷子丶算具等小打小闹的收藏了, 已经发展到各行各业的各路精英, 他们当中有企业家丶教授丶学者丶文体界明星丶媒体记者丶政府官员丶企事业单位各层次管理者等, 都在事业成功之余寻找另-种调节心情丶享受艺术熏陶的乐趣, 他们从爱好, 发展到钻研, 纷纷被中华艺术瑰宝之深邃魅力所感染; 有的近乎痴迷, 利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掌握了其它学科的基本原理, 融汇贯通,创造了-套远比伪专家接近真理丶揭示真相的科学鉴定理念和方法;有的倾其财力广泛收集和保护中华艺术瑰宝, 不让其流失海外, 随时准备捐献给国家。现在中国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大收藏家, 他们有少则几百件, 多则几千几万件精美藏品, 这些藏品绝不逊色于国家馆藏(包括故宫), 有的比国家馆藏好上十倍百倍, 只要有良心的中国人参观过后, 无不为之惊叹。"国宝在民间", "民间有国宝"这是不容质疑的铁的事实。如谁不信, 可搞个全国两种馆藏擂台赛。

然而, 严酷的现实是, 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 中国的蓝天下还有一块自今挥之不去的阴霾, 是非颠倒,佞人当道。民间大量的中华艺术瑰宝至今打入冷宫, 遭受非理性待遇。我们看到的现实是, 各级政府投入巨资搞了气势恢宏的场馆, 而里面的陈列空旷可数, 展出的东西不是差的就是破的(还沾沾自喜, 与国外馆藏几千万中国文物比, 不觉得脸红), 反观中国收藏家手中的东西, 精美绝仑, 美仑美奂, 且数量品种之多, 超乎想象, 但它们大多数无处安身, 并面临传承无继丶有散失损毁之虑。这种非理性文化遗产保护之社会现象, 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无不为之痛心疾首。

三,解决文物鉴定专业化专家队伍的出路

1,整顿文物鉴定专业队伍,优胜劣汰,以德为先,以真才实学选人用人,尽快制定行政认定规范,在未出台民间文物认定规范之前,停止社会文物鉴定,以免继续伤害人民群众热情,伤害祖国文化历史遗存。

2,调整充实文化部文物鉴定委员会。请一些只有理论知识、很少接触社会实践的同志退出,在全国优秀收藏家中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有社会责任感,理论造诣深,有丰富的收藏实践和藏品,广大藏友公认的同志加入。并建议这个委员会完全是社会公益性学术机构,不与任何经济利益挂钩。

3,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专家与藏家开展平等交流探讨,服从真理,服从事实,并向媒体公布会议共识,以引导社会舆论。纠正原有的一系列错误认识和观点,消除社会影响,以正视听。

4,推动出台支持鼓励民间收藏及兴办民间博物馆的政策措施,发动亿万人民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坚持确立〝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同等重要的新的文物保护理念,并落实具体措施,尽快扭转目前有的国家博物馆展品甚少、空旷可数,而民间收藏家藏品丰富多彩、无处安身的非理性文化保护现象。建立鼓励有奖上交制度和荣誉捐赠制度,充实补缺国家馆藏。

5, 规范仿制企业行为,学习清代标明仿制的官方诚信做法,取缔非法假冒仿制基地,清理现存仿制品,加添标识,不一砸了之。制止利用工艺大师名义,搞名不符实的广告欺骗宣传。

6, 尽快制定落实民间收藏文物认定、分类、定级、备案、管理制度。明确“认定、否定、基本认定、有疑、新发现、待研究”等分类鉴定概念。认真研究己在社会上的出土文物的属性,跳出非私即公的简单思维,建立文物所有权和文物持有人概念,树立只要不流失海外,人民持有并保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理念。加强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研究,建立健康有序的民间收藏文物流通市场。

7,停止一切不利于保护民间文化收藏的言论和影视节目,媒体宣传坚持正确认识,正面引导,不夸大造假事实,有一说一,重新唤起全国收藏文化的诚信信心,以激活整个收藏文化市场。

第二节 中国文博乱象六大根源探究

-一写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全《决定》公布之前

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对时局判断的共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群众性文化收藏越来越热,全年拍卖公司交易额达数百亿元,名列世界前茅。它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泰民安的一派盛景,但深入这个领域进去看看,一方面生机勃勃,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这个领域乱象重重,毫无章法。请看社会现状:

近20年来大量文物以现代工艺品名义堂而皇之走出国门;拍卖市场联手操作,争议不断,信誉下降;古玩市场互不信任,经营艰难;鉴定专家队伍鱼龙混杂,乱下结论,整体信誉降至冰点;文物源头保护,力不从心,事件频发;古玩地摊商贩长嘘短叹,看多买少弄不懂;文物免费鉴定现场人山人海,“求仙问神” 为已定夺命运; 荧屏媒体跟风热炒, 谁说的是否在理不去深究, 照抄照传, 乱上添乱; 各类藏家收藏层次不同,见识各异,观点相左,互不相让,对现状看法各持一辞;主管部门忙于自身自顾不暇,对民间收藏现状睁眼闭眼, 显得束手无策等等。形成上述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场至少有7000万人以上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收藏活动,怎么去理性分析丶探究根源丶走出混沌, 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 是当下每一个相关部门和人士都应思考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就形成原因作专题剖析供关心人士思考。

1,从思想认识根源上分析,管理部门还未作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动担当起社会文化环境管理责任的充分思想准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管办一体化,工作的着力点都放在体制内的文化单位丶文化方式丶文化传播上,对不列入体制内的社会文化形式和内容除了意识形态外基本不管,或者叫不知道怎么管理。特别是对大量民间文化现象,对他们来说,一沒有思想准备,二沒有理论准备,三沒有政策措施,四沒有队伍参与引导管理。刚刚启动的体制内文化改革还忙不过来,把民间文化问题(把文化还分成“官办” 的“民间” 的,是中国特色)先放一放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只能无奈地耐心等待。

2,从理论准备根源上分析,这个领域只有“技术”, 基本沒有“科学” 。目前,我国文化建设工程主要着眼于载体丶内容丶传播方式上的研究和推进,基本不涉及某个具体文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说只有“技术” 研究,沒有“科学” 研究。如对民间文化收藏领域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如何引导,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如何走向世界等等,基本是一片空白。这个涉及到上亿人参与,流通领域产生的GDP至少有数千亿元的文化产业, 目前还未听说过有哪个研究机构在做专题研究。我们的媒体记者报道的消息大多是个人从局部的感性认识出发发表意见,有的纯粹是一叶障目,乱说-通,乱作评论,根本就是在添乱。按通常社会管理经验看,如果一个领域沒有正确的理论丶理念作指导,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沒有正确的理论作政策基础,是无法把这个领域引向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上的,其结果只能是,不是“乱” 就是“死”, 不可能达到既生动活泼而又井然有序的境界。

3,从管理体制上分析,我国的文化(文物)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格局。现在管理部门虽有社会文化管理职责,但仅停留在审核审批上,至于大量的民间文化活动,并沒有实质性参与服务和管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体制内的文化单位管理上。当然,培肓了几十年的亲生“大儿子” 要关心,然而,大量的雨后春笋般的民间“小儿子” 出现,成为一道不可替代的文化风景线,我们的管理机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少关心或不关心。对数量众多丶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形态,我们的管理构架是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管理,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如果这些问题还未放到议事日程上来,社会的另一头不出乱象才怪呢。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就是这么一个特性,你不去管它,“活” 与“乱” 是一对相生相伴的孪生兄弟,永不分离。当今中国文博界大量事实证明,“活” 与“乱” 并存,就充分印证了这个社会普遍规律。

4,从法律制度上分析,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活动的法律制度远远不适应社会现实需要。我国虽然宣布了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涉及文化(文物)方面的法律制度太少太弱太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文化大环境了。如文化经营丶文化交流丶文物鉴定丶文物流通丶学术结论认定丶服务机抅设立丶责任追究查处及规范社会舆论环境等法规制度有多少?!既使有个别管理办法出台,也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落实到基层。这种状况怎么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怎么适应“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新时期群众工作基本要求。党中央提出要“问政于民”不是一句空话,要各个部门去落实的。社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领域如没有法制约束,一定是个不健康的领域。俗话说,沒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领域法规的严重滞后性及不落实,是当今中国文博之乱的法制根源。

5,从队伍结构上分析,目前的专业队伍结构及专业素质远远落后于民间文博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有民营博物馆至少有2千家,全国称得上收藏家的至少有数万人,他们每个人手中至少有几百件藏品,有数千件上万件藏品的大收藏家也不在少数,有的藏品精美绝仑超过国有馆藏,公有博物馆沒有的他们都有。全国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拍卖公司有290家,还有大量的文化经营公司丶画廊丶古玩店及艺术品网站和论坛,想想有多少人在参与其中活动。上述相关单位及人员从传统意义上说,都不是体制内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而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丶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和人员,与社会及市场发肓严重脱节,少数专业人员以个人身份走向市场,由于无规范约束,已经形成褒贬不一的社会评价。体制內的人员仍就主要躺在老皇历上,用老资料丶老信息丶老方法丶老观念进行脱离实际的研究,以笔者愚见,整个体系已经严重不适应现状,基本不能代表中国现阶段文博发展研究的新水平。相对于另一面,由于改革开放的造就和市场的活跃,一支庞大的中国收藏家队伍的兴起,全国7000万以上民众的热情参与,在非专业领域中拥现了一大批文博人才,在群众性收藏组织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秀后起之秀,他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最有切身体会,最有发言权。他们在基本得不到传统体制支持的情况下,为祖国为人民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萃在奋力拼搏着丶奉献着。可见,中国目前这种体制内外两种状况如不尽快协调整合,要想推动文博事业大发展,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 讲话中提出的“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可能性大吗。

6,从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倡导上分析,这个领域现在是方向不明,理念不清,是非混淆,基本不清楚社会价值导向是什么。上述判断是否危言耸听,请看如下分析。目前,整个文博领域,思想混乱,观点各异,各种群体情绪对立,有水火不相容之势。社会主流导向不明,媒体积极参与,客观效果是在正确引导还是在添乱?现在绝大多数群众及收藏爱好者都在迷惘中徘徊,不知该信谁的话。中国文化收藏市场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必然会形成利益团体想通过掌握话语权为维护自已利益服务。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留下的遗产绚丽多彩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到了利益集团及代言人嘴里,不分青红皂白就变成了赝品泛滥,到处宣传民间文物90%以上是赝品,有的甚至讲98%是赝品,高举打“假” 旗号, 否定一切。这种非理性社会舆论导向的严重后果已经形成,现在人人怀疑民间历史文化遗存都可能是赝品,给那些无良份子乘机捞钱,也维护了少数心术不正的机构及人士唯我独尊的垄断地位。对历史文化遗存辨真伪真的这么难吗,真的变成伪学伪专家称的好似“玄” 学吗,真的沒有客观标准吗。这些歪理都是在唬弄老百姓,唬弄管理者,这种“现代迷信” 仿佛倒退到一百年前的封建社会,是否还要来一次“科学丶民主” 的大扫盲,真是可悲的历史现象。社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舆论导向不明确及人民群众价值观混淆,我们的少数媒体记者再来个乱上加乱,要想治理好这个领域是不可能的。

第三节 鉴定专家总体否定民间收藏的十大严重后果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曾几何时,或者说尚未结束的在中国收藏文化领域,有一个占社会舆论主导地位的论调,称〝现在民间收藏98%以上是赝品〞,媒体广为传播,导致社会人人怀疑,形成鉴定场合人山人海,多数藏品被专家枪毙。事实果真如此吗,经全国一大批有识之士数年的不懈努力,用事实、用分析说话,引起高层重视,终于使局面有所改观。现对这场〝历史大骗局〞的危害性作理性剖析,以期取得共识,有利于管理部门迅速采取行动,纠正错误,保护人民群众热情,彻底恢复中国文化历史遗存的本来面目。其危害性是:

人民一,打击民众热情。一些颠倒是非的判断,导致广大民众信以为真,大大削弱普通民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自觉性。一般民众纵有追求文化艺术欣赏的愿望,也不敢冒然进入这个领域。这种舆论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没有广大人民参与的中华文明的传承缺少了应有的社会基础。

人民二,破坏社会风气。在文化收藏鉴定领域为捍卫既得利益的集体无意识统一口径,〝宁可错判一千,不愿放过一个〞,导致个别讲真话讲实话的专家反倒受排挤,这个领域成为与整个社会背道而驰的邪气占上风的独立王国。有的专家与藏家抬扛,私下说:〝我就是不认,看你怎么样!认了你们个个都是千万富翁〞。

人民三,损害党的形象。专家学者以政府公共机构和公务身份在社会上活动,人民群众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转化为对专家的信任,以为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严肃认真的,而事实上轻率之举比比皆是,他们的错误言行严重影响了党在文化领域应有的形象。

人民四,党的文化政策成为空话。我们党一贯主张努力保护中华文化历史遗存,尊重历史,保护文物。但错误理念盛行,客观上给人们的印象是我们看到的手中的东西都是赝品,无须保护,无研究探讨之必要,砸了痛快,美其名曰:〝去伪存真〞。

人民五,冲击市场发展。由于文化收藏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建筑在社会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文化商品的流通发展。现在这种互不信任、相互猜疑的社会氛围,还有谁敢大胆往前走,这种错误理念成为文化市场的思维定势,中国的文化市场岂不走入了死胡同。

人民六,文化传承受阻。五千年文明史需要物质载体一代代传承下去,按他们的逻辑98%以上都是赝品,那还有什么传承的必要。这种理念种入我们的接班人青少年的脑海里,他们会对祖国文化遗产感兴趣吗,每个行业都要接班人,这个领域如果没有一支宏大的接班人队伍,谁去做浩如烟海的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人民七,损害社会诚信。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撑,我们一方面强调法治、诚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放任一个领域可以随心所欲、胡说八道,不负任何责任,任凭少数人左右社会舆论,形成一个只有利于自己捞钱的收藏文化社会,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政府,加剧人际矛盾,激化城乡(市民与摊主)群体对立意识,抹黑政府纵容支持,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诚信在这个领域完全消失,成为新时期中国的一大奇观。

人民八,破坏家庭和睦。由于文化收藏品的特殊性,它的价值认定是以社会为依据的,由于这种舆论的存在,就造成了一大批热爱中华文化遗存的收藏爱好者,个人的理性认定但得不到社会特别是家庭人员的支持理解,因为它是要付出大量财力的,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家庭矛盾,争吵是少不了的,因搞收藏而造成家庭破裂比比皆是,有哪个热心人去调查统计一下因收藏而离婚的数据。这种因错误的舆论导向而形成的精神迫害,这笔帐应记在谁的头上。

人民九,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五千年文明古国是优秀成果多,还是糟粕多,有良心的中国人回答是肯定的。但现在的社会舆论对传统文化教育是利还是弊,有多少学校多少人在干这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把现代艺术吹到天上去(不是否定现代艺术),倒把长期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放在一边,让它自生自灭,有的己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我们怎么对得起老祖宗。

人民十,影响国际形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显著增强,各个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唯独在文化领域没有国际地位,与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地位极不相称,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还未起步,西欧古典文化倒不断引入。是中国没有值得自豪的传统文化积淀吗,绝非如此,恰恰相反,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底蕴最雄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局面呢,还不是一帮利益集团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闯的祸,大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信的舆论,导致新一轮大量文物走私出境高潮,再被国际炒家运作一番,一些爱国之士再康慨解囊给买回来献给国家。这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国际玩笑,国际社会愚弄中国人的又一次成功案例。我们怎么能听之任之让它再继续发展下去呢!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5/6/15 10:44:19×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25000 秒 数据查询:11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