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93
金钱:4470
Y 币:0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台北藏家家传古砚
這是我的家傳古硯正面
此硯呈淺紫色迎光細看有點點金星,應係清代宋坑端硯,硯台上部浮雕有大獅戲球,獅同師故大獅即太師(古代官職之首)顯見擁有此硯之人,應有清一品官員的身份。
硯沿刻有九個不同形態的「如」字這九個如字 乃祝頌辭,有祝賀福壽延綿不絕的意思
九如之意:《詩經(詩·小雅·天保)》載: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壽,不騫不解。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譯成現代語即是:
有如高山平地起,有如丘陵天山聳。
有如河水滾滾來,每時每刻漲不停。
如月上弦最清明,又如旭日正東昇。
還如南山壽命長,永不虧損不裂崩。
又如松柏長茂盛,世世代代來繼承。
引自管曙光《白話四書五經》
背面臨刻唐代文學家元結(字次山號漫叟)所作「峿台銘」碑文文章之一小段,原碑文係「懸針篆」字體,而本硯改以「玉箸篆」雕琢,想必因玉箸篆係清代流行的篆體。
「峿台銘」碑文拓本
該碑文全文如下:
峿臺銘有序。河南元結字次山撰
浯溪東北二十餘丈,得怪石焉。周行三四百步,從未申至醜寅,崖(有人作“涯”)壁陡絕。左屬回鮮。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當洄潭,其勢碅磳,半出水底,蒼蒼然,泛泛若在波上。石巔勝異之處,悉為亭堂。小峰嵌竇,宜間松竹;掩映軒戶,畢皆幽奇。古人有蓄憤悶與病於時俗者,力不能築高台以瞻眺,則必山巔海畔伸頸歌吟,以自暢達。今取茲石,將為峿台,蓋非愁怨, 乃所好也。銘曰: 湘淵清深,吾台峭崚。登臨長望,無遠不盡,誰厭朝市,羈牽局促!借君此台,壹縱心目。陽崖礱琢,如瑾如珉。作銘刻之,彰示後人。有唐大歷二年歲次丁未六月刻 峿台銘簡介:(轉載) 浯溪是湘南有名的风景区,此地怪石嶙峋,林木荫荫,溪水涓涓。1200多年前,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卸却道州刺史之职回乡,途经此地,见这里山水秀丽,留连不舍,遂居家于此,并将一条无名的小溪命名为“浯溪”,修建了峿台和浯庼,并分别为其作记并将自己撰写的《浯庼铭》、《浯溪铭》和《峿台铭》请三位篆书名家秀康、瞿令問、袁滋用玉著、悬针、钟鼎三种不同的篆体书写,刻于摩崖上,成为后人所称的“浯溪三铭”,亦称“老三铭”。元结还将其上元二年(761年)所撰的《大唐中兴颂》一文,请颜真卿楷书,于大历六年(771年)摹刻于浯溪靠近湘江的一块天然绝壁上,因文奇、字奇、岩绝,世称浯溪“三绝”。石刻高7米,全文共332 字,每字直径约13厘米,笔力遒劲,珠圆玉润,据说是颜真卿生平的得意之作,后人称赞他的《大唐中兴颂》为“颜体笔翰高峰”、“楷书典则”。文章记述了安史之乱、玄宗逃蜀、肃宗即位、克长安、洛阳等史实。在此岩刻的旁边,同一绝壁上还有一块油黑闪亮的青石,晶莹如玉,可照见近处的景物,这是“浯溪一奇” ——镜石。唐朝以后,历朝来此游玩的文人墨客争相在浯溪题词刻诗,使浯溪周围几公里的岩石上刻满了碑文,成为中国少有的露天诗海碑林。据统计,历代来这里游历并留有诗文题刻的有300多人,共有摩崖刻石486方,大部分保存完好。在这众多的摩崖石刻中,除了《大唐中兴颂》外,还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浯溪诗》、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长诗《书摩崖碑石》和清代著名书法家吴大澂的“新三铭”,即《浯溪铭》、《峿台铭》和《浯庼铭》最为引人注目。
宋欧阳修尤对《峿台铭》备加赞扬,在《集古录跋》中云:“右斯人作,非好古者不知为可爱也;然来者安知无同好也”。 下圖之「浮雕雙獅九如端硯」係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的精華文物
http://www.klq.gov.cn/lishi/j/w003.htm
由此二古硯 所刻之九個「如」字小篆 及獅子的造型可看出應係
同一硯工所雕 ,因此我猜牠們應該是一對夫妻硯。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09/8/26 23:44: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