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漫谈收藏系列之“釉料纵横谈”
您是本帖第1572个阅读者。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天 21 小时 8 分 17 秒
妮子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20
金钱:76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漫谈收藏系列之“釉料纵横谈”


    从古至今在瓷器上施釉的方法有两大类,即热熔釉法与水溶釉,而施釉工艺较多,有热熔釉法,干粉釉法,盐釉法,浸釉法,洒釉法,喷釉法,涂刷法,撒布法,挥发法,这些工艺特点在各朝各代,不同时期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此也形成了釉面及釉下有无气泡,气泡的大小,多少都有直接关系。


    据史料记载和《陶瓷彩釉》一书介绍,古代施釉方法中有一种叫“热熔法”技术,热熔法即是将作为釉料的矿石先进行粉碎,然后在坩埚中炼成热熔岩浆,第一道釉是将器物用夹具夹于底部浸入热熔浆中,先上好底釉,再在需要另加彩色釉的地方浇彩色釉或绘纹饰,由于釉上浇釉,粘固性较差,必会产生严重的流釉,积釉的现象,我们今天在鉴赏唐宋老窑器时发现器物上流釉,积釉就是因施釉工艺造成的,这种现象在唐三彩,元钧,宋钧,长沙窑,宋代建窑黑釉盏,以及一些窑变釉瓷上特别明显,在唐钧瓷上也很普遍


    热熔釉由于釉中没有水分,所以瓷器釉下用显微镜观察几乎看不到气泡,这是高古瓷特别是宋代以前瓷器上的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在热熔釉法的工艺下施釉才有这个特点。


   元代以后,包括明清二朝至到民国,现代一直施釉采取水溶釉,刷釉,喷釉,浸釉等工艺去施釉,在一般情况下釉下积满气泡,有无气泡的现象恰好也是鉴定施釉工艺的断代依据。这种上釉法称“湿式法”,即用水调的釉浆湿式法的好处是运用方便,安全,工艺精良,绘图生动灵活且有艺术性,这是在瓷艺技术上的一大改革。由于湿式法以水作为调和剂,所烧出的器物釉下有气泡,气泡的多少与生成这也是一件较为复杂的因素,当然与釉的厚薄也有直接关系。


    通过釉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到,绝大多数宋代汝窑,官窑,哥窑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釉下无气泡,这证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大多数瓷器采用“热熔法”或“干粉法”施釉,调釉时不用水,釉液形成后必然不存在气泡,正因为釉中没有气泡,所以其反光强度与析光率都与明清以后的施釉法不一样,釉面很少有强烈刺目的“火光”透明度也差,从而表现出汝,哥,官瓷独有的肥厚,温润和玉质感,而后代仿制品,其中包括明清两代所仿制的汝,官,哥瓷,釉面就绝达不到这种感觉,现代仿品就更不用说了。


   在清代雍正时,仿制了一种钧釉叫“炉钧釉”这种器物的釉面上多种颜色均匀分布于表面,使釉色产生一种独特的混合色,这也是窑变釉的一种,但这种炉钧釉下充满气泡,这是区分钧瓷与炉钧瓷的条件之一。


   有关钧窑一点红的现象,过去许多文献上都称钧窑的紫斑是窑变釉,是由于这些不同颜色的斑块在窑中火温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笔者也认为这一观点不能成立,因为窑内火温环境可能有差异,虽说器底部,器物前面和后面迎火焰面与不迎火焰面有所不同。但对一件瓷器来说,绝不可能在同一瓷器,同一面出现局部或整体温差,紫斑的形成不是因温差而造成,只可能在热熔釉工艺中由人为或在无意之中撒落下紫釉溶液于天青釉中所形成的,这两种颜色自然渗入,才出现了这一缺陷美的斑块,而不是像宋钧瓷上的玫瑰紫,海棠红等自然窑变中所形成的自然特征,如今我们手中有一些天青釉上带些紫斑的钧瓷有宋代的,也有元钧,这些一点红斑块应该是人工造上去而绝不可能是窑变形成的现象


   现代仿品中,近来有一批哥,汝,官窑瓷的釉下也没有气泡,说明造假者又照古法使用了热熔釉法施釉,因此鉴定的水平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研究,观察,分析,提高,最近笔者去了一趟景德镇,那里有五大名窑专卖店,店内陈列了汝,官,哥,定,钧瓷应有尽有,而且器型规正,仔细观察这类仿品中有有气泡的,也有无气泡的,这说明了两种施釉方法目前都有,一些仿品瓷通过一系列作旧,还真有点真假难分,只不过釉面的肥润程度,釉面老化程度不同,再则器物外形没有古朴之韵,线条不突出,棱角不清,一般来说没有几十年功底的老收藏家还真能走眼。


   为此我们今天在鉴定瓷器时切莫教条,死抱老框框,科学在不断发展,如今要仿造出几件类似的器物还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从中找出破绽,通过容重测试可进一步确定手中所鉴之物到底是古瓷,还是现代仿品,非常管用。




「该帖子被 妮子 在 2014-04-04 14:54:24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4/4 14:45:43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5625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