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上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380
金钱:1424
Y 币:0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醉心的梅瓶—— 恰似远古大唐的丰韵
任何一种艺术品的产生,都有一个演变过程。起初,人类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制造出一些符合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器具,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之后,才逐渐发展变化成被后人赏誉的艺术品。
梅瓶,就是这样的一例。这款让人心醉的优美器皿,从造型到装饰,无不表现出古代民间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这种古朴传神的艺术之美,至今仍无法突破。
唐玄宗曾形容杨贵妃肤若凝脂,体态丰盈,此时定睛细看眼前的白瓷梅瓶,呵,不恰似那大唐而来的胖美人儿吗?
梅瓶之雏形——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唐代瓷器素有“南青、北白”的说法,南方以越窑为首的越窑系,以烧造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为首的邢窑系,以烧造白瓷为主,这也代表了当时瓷器的最高水平。
相传当时杨贵妃钟爱白瓷,尤其偏爱白瓷轻弹所发出的婉转声响。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下令各地窑口均要试烧能发出清脆完整、悦耳声响的白瓷,各地窑口为得龙颜一悦,纷纷不计成本,终日窑火不熄,浪费惊人。但这在当时看起来荒谬无稽的做法,却也促使了白瓷制作工艺的突飞猛进,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期,为后来的白瓷烧制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恰恰从侧面印证了白瓷在唐朝宫廷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在唐代白瓷中,有个初具雏形的酒器皿,就是梅瓶。大唐盛世,伴随着酒文化向大众化普及,整个大唐帝国上下弥漫着一股酒香。酒容器也由青铜、金银等金属类全面向陶瓷化演替。由南北方各窑口烧制的各种造型和各类花样的酒瓶、酒函可谓琳琅满目,梅瓶也是在此时期初具雏形。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白釉梅瓶应是早期梅瓶的造型。
梅瓶之大美——
“创造之美”、“东方之美”
梅瓶,这个听着就让人心醉的称谓,在清末才被文人雅士冠予,它造型优雅,纹饰秀丽,给人以无尽美感与艺术享受,美不胜收。
关于梅瓶的用途,曾经出现过各种猜想。过去有学者认为梅瓶因用于插梅花而得名。事实上,梅瓶最初用途并非用于插梅,而是用于盛酒。宋赵德鳞著《侯鲭录》云:“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
遥想大唐盛世,酒品主要以果酒、米酒、药酒等为主,这些酒的酒精度数都不算高,而当时上至天子百官,下至文人墨客,无不以豪饮为先。正因如此,为避免酒精挥发过快而设计的“小口短颈”,为储酒容量考虑的“丰肩圈足”,也造就了梅瓶这件丰肩敛腹、器形优雅、设计精巧,却又不失实用的酒容器。
合目冥想,皓月当空,美酒美器,难怪诗仙嗜酒,却依旧能写出“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般美轮美奂的诗句了。
随着王朝更替,梅瓶制品极尽制瓷工艺之绝技,炉火纯青、巧夺天工,它吸收了各个时代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养分,除了具有美轮美奂的审美价值,梅瓶的形制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宋代所出土的磁州窑梅瓶造型特点明显,削肩、瘦体,宛如少女般的身躯,亭亭玉立,完全区别于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明代景德镇窑的梅瓶造型则浑圆有度、富含风韵、楚楚动人。到了明清,御窑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为宫廷陈设品。
梅瓶之收藏——
“巧夺天工”、“天人合一”
梅瓶在中国古代陶瓷研究领域中属于单一器形,延续千余年的烧造历史,同时它也是一种造型秀美、受到颇多赞誉的器物。目前,国内外陶瓷博物馆均以收藏几件品相好、画工美的梅瓶为荣。
2011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其中“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中,明永乐年间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66亿港元成交,拍前估价为8000万至1.2亿港元,刷新明代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这一槌落下,无疑又为喜爱梅瓶的藏友打了一针强心剂。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3/12/10 9:37: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