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介绍著名收藏家吴少华谈收藏
但有钱并不是唯一的条件,要进入这一行当,还得有很多条件。吴士保30年前就开始进行紫砂壶收藏,现在是“壶之宝馆”馆长,他从自己收藏紫砂壶的经验中谈到了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其他一些条件。首先要有知识,他收藏紫砂壶,就要对其传承过程,材料,工艺,名家的简历有所了解,“一窍不通的话总有难度”,由此推及其他种类的艺术品,有兴趣收藏的话一定要有大量知识积累;其次要有魄力和眼力,要自己预测是否能有升值潜力,吴士保提到有名的顾景舟的茶壶,80年代的时候就要卖到1000多元一把,而那时他大学毕业工资每个月才40多元,但还是不惜花下几年工资买下一把,现在已经价值40多万元了。
宣家鑫参与书画收藏出于一次非常偶然的机遇,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他在参加一场拍卖会时看到有一幅清代书法家郑簠的六尺整张隶书,当时他还未想到通过书画投资来赚钱。因此,在看到这幅作品后,也只是觉得有一定艺术功底,应为作者真迹,但1.5万元的标价略显过高。在之后举行的拍卖会上,这幅作品因无人无津而在拍卖场上流拍。
巧合的是,就在拍卖会当晚,一位朋友找到了他,称最近在做字画生意,需要收购一些古代字画,想让宣家鑫为他推荐介绍。于是宣家鑫就向朋友介绍起那张郑簠的书法,并在第二天带着朋友又来到了拍卖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万元的价格从拍卖行买下了这幅书法。但令宣家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这幅郑簠的书法就以8.7万元的高价被转让出手。得知这一消息让宣家鑫感触颇深,他敏锐地感觉到此中的机会,从此进入了书画收藏领域。在进入这一行当多年之后,现在在拍卖场上经常会有人“借东风”,专挑宣家鑫看中的拍品举牌,认为只要是宣家鑫看中的拍品必然是真迹,而他也曾经为朋友掌眼,在2003年花了15万元买了一幅张大千的作品,到了2005年,这张画在拍卖场上以147万元易主。
想一夜暴富,只会失望
宣家鑫、吴士保、吴少华,这三位在上海收藏界活跃的人士都给记者讲了很多在艺术品投资上获得很大回报率的故事。“既然听上去艺术品投资是个很红火的行当,是不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对于这个问题,吴少华给出了相当肯定的答案,在他位于中山南路1551号上海收藏协会的办公室内,“半壁江山”的牌匾就挂在墙上,这是关于“上海是收藏界半壁江山”的说法,他说在现在加入的会员中,百分之六七十是抱着赚钱的想法来的,而在1995年前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是收藏爱好,目前这个比例倒了过来。
由于收藏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话,比如某人花几百万元拍下的八大山人一幅画,过了三年,拍出了2000多万元,往小点来说,2万元买下一把茶壶,10万元卖出,所以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想法。不过吴士保说“如果你有一夜暴富的思想,可能会失望”,他提到浦东有一个人专门收藏瓷器,投资了几百万元,但请专家一鉴定,80%都是假的。
宣家鑫也介绍了一个例子,说浦东有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士,对艺术品一窍不通,但听人家说书画投资可以赚大钱,于是就投资了几百万元买了五张字画。但令这位人士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专家的鉴定,五张字画中有四张是假的。所以宣家鑫说纯以赚钱为目的,抱着投机的想法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其结果却并非想像得那么理想。
吴少华说处在高峰的市场里很大成分是虚假的,虚假的原因之一来自投资者,他拿起一份报纸问记者,“我说这份报纸1万元你信吗,不相信吧,那我就去拍卖行过过手。损失的只是手续费而已,但等我再去拍回来就有了拍卖记录,就可以说是一万多元了”。所以在行情热的时候造成了很多虚假,而不懂的人进入就会“吃药”。“吃药的人多了”,吴少华说很多人高价买回来艺术品之后只能捂着,因为没有人买,“有的是把十年后的行情都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