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王刚砸错器物的原因何在?
您是本帖第1499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王刚砸错器物的原因何在?

仅以香港X网络电视台播出的视频所展示十五件被砸瓷器而言全部砸错了,这不需争议;只要逐一打胎取样全部一清二楚。对此,我想说的是这个错误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错得这么离谱?

其实我们应当认真反思,就中国瓷器鉴定界而言,如同中国的中医学。我们说传统眼学不是不适用,而是只适用一部分。假如说它面对千百余年的传世器一定是适用的;可以再扩大一点是,对经过传世使用后又被二次入土又出土之器也是适用的。可对于未经使用过的出土器又适用不适用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在中华大地上是不是仅仅存在传世器和径过使用过二次入土又经出土百年以上的传世器呢?显然不是。那么未经使用过的入土后经新出土之器又该怎样认定呢?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里我们仍以中医学做例子说明:中国的中医学能治病,而且能治不少顽症。可是西医在千里之外依靠高科技就能遥埪指挥开刀切除病罩的手朮是不是不可取呢?其实有经验的人能明白,传世古瓷是由外向内深层骨中润,而出土和窑藏器则是从骨中向外润,那么久藏于匣盒中的器物则是器内表,与外表同时向胎骨中逐渐润。这一切,假如仅靠眼观,不借助高倍放大镜是不易分辨的。因为,釉下的衰竭变化仅靠眼观是观不出的。而传统的鉴定师付们在那个历史年代是沒有太多辅助工具的,于是练就了一些仅靠眼学的观察夲领。当然在民国至改革前应多为传世之器,纵然出土物也是由国家发掘的。前者依据眼学能够鉴清辨明,后者呢?发掘的文物是国家与集体行为,一切一目了然,不须任何人孤立地鉴定,只要依据墓俧铭认证就可以了。而我们的专家们是在这种说教之中培养起来的,等于是一色的中医学派。而当新形势下改革开放以来大建设中太多新出土器问世的古瓷摆在面前时,他们传统的鉴定理念和方法全然与现实不能衔接,于是把原夲正确的器物以表面特征等与传世他器有别为由全给断假了。要说他们不该是有意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出土器该如何认定,更不知多环境下的出土器的质夲特征及分辨方法。还不知道各种出土器在经过多年自然环境存放后会有脱酸脱碱的演变过程,它们经过这一过程后器表会逐渐出现润光。而这种演变过程是要手中有物并要实际体验才能明白的。这一点正是我国的文物鉴定专家所不具备的,于是出现了集体性的错误。

现实中,有几十年收藏经验的人可知道,古瓷器用水擦出的是玻璃亮光;而用手把玩出的是润光,可这一切是要以时间为代价的;天下朋友可以用玉做试验。当一个人拥有了这一切知识时会对自已认定古瓷很有帮助。我们说古瓷中有多原素溶入,其实是实实在在的话,可这一切不用高倍放大镜的人看不到。我们讲各种瓷因取材用料以及工艺特征的不同从而导致釉面原素有別;这一切不借助高倍放大镜以至显微镜,仅靠眼观是看不明白的;而这一切又洽巧是我国的主体专家们所欠缺的。也正是因此,致使王刚团隊等鉴宝出现了夲质上的错误,导致了砸宝出错。另一方面,瓷器砸碎后新老瓷片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很好分辨。可正是由于我仙们的专家沒有借助科技工具,缺乏这一知识,所以原夲很好分辨的却怎么也分辨不出。

我曾和赵青云老师同台在兰洲鉴过宝,我可以断言地说假如让赵老师参加在王刚鉴宝栏目,这些错误决不会出现。因为,赵老师多年来鉴定古瓷除了观器物表面的一切外,一定要用高倍放大镜观釉下胎骨的质夲变化;而只要观到胎骨质夲处就如同我们看人,看其老不老,首先看骨质疏松了沒有的道理一样;这样便不会被表面的一切所蒙蔽。可主流专家只靠眼学不甪任何放大镜之类工具,这是错误之夲。

从王刚砸宝之亊我们己看到全国的文博鉴定,错误的根夲是因纯眼学的局限所导致的。而直到今天这种错误并沒被主流专家所认识,从而导致了错误在继续漫延和延续。我们客观公证地说,眼学应与高科技检测结合起来。无论谁都应客观公证地面对现实,对与错应以亊实为准。我们只有做到今天的鉴定能贠责任于千百万年才是正确无误的。

愿我们的专家与藏家共勉!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2/11/16 17:52:1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2500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