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三:釉下气泡重组结构变化
您是本帖第3727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三:釉下气泡重组结构变化

器物的釉下气泡生成原因众多,而主导成因是胎质与温度,两晋时期的高温器也同样有气泡。总体来说釉下气泡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要潜心研究,我们会发现,气泡的大与小、多与少以及泡内雾状与亮的底部又有很多小泡状、大泡包着小泡与小泡托着大泡等,以及聚集状晶体结构和破泡周围的微小变化,说明各类瓷种都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
唐五代秘色瓷的部分气泡疏朗、清楚,内含双亮针点;入宝石的宋官窑大泡下方为晶体状小气泡;哥器为多泡组合成攒珠聚沫等,这些都各具风格。藏家们所言的元青花或成斗彩也都是特征极其鲜明的。而且进口钴料泡下泛紫红,深陷釉下又是它独有的特征。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文物鉴定不可一成不变,应当从表走向内,从表面现象探究到釉内,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不至于看错。事实上,釉下的一切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它的表现正是源于质本的、这些该是鉴瓷之本。比如,出土的唐宋器之中,多者会出现破泡现象,有的表面完整而釉内泡破,而且破泡会出现银光圈。凡是这样,必真无疑。这是器面釉厚,年久器内胎质剧烈变化所致。由此可言,古瓷的气泡学问,一旦清楚明白,对鉴别真伪也可助一臂之力。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1/5/9 20:45:47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5625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