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41
金钱:488
Y 币:0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顶级拍卖行里的VIP
大多数人认识的是这样一个陈维聪———
外表时尚,富有朝气,主持过几百台大型综艺晚会,讲解过一千多场足球赛事…… 鲜有人知道他玩了十八年的收藏———
他珍藏着众多流传有序的明清两代紫檀黄花梨孤品家具;
他是广东拥有明代、清三代瓷器立件最多的藏家之一;
他用乾隆官窑碗喝红酒,在明代黄花梨画案上品着印级老茶玩电脑……
外表时尚,富有朝气,主持过几百台大型综艺晚会,讲解过一千多场足球赛事……
鲜有人知道他玩了十八年的收藏———
他珍藏着众多流传有序的明清两代紫檀黄花梨孤品家具;
他是广东拥有明代、清三代瓷器立件最多的藏家之一;
他用乾隆官窑碗喝红酒,在明代黄花梨画案上品着印级老茶玩电脑……
隐藏在佳士得和苏富比
“早在5年前,在私人手上已难觅美器。拍卖行里寻真爱,高投入高回报,成了我的行动指南。我是全球两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中隐藏得很深的VIP!” 陈维聪一边拆开刚从国外寄来的拍卖书,一边说道。
此言不虚。
在一张雕刻精美的清代酸枝大画台上,整整齐齐地放着数十本这两年来佳士得、苏富比在伦敦、纽约、香港拍卖的图录,还有一些是嘉德、保利等内地拍卖行的图录。各大拍卖行都知道这是个肯花钱买好货的主,拍卖前都寄书给他。
翻开图录一看,每一本资料里都有他详细的笔记,他会在看中的古家具和瓷器那一页上做足功课,多少钱之内值得拿下、佣金是多少、英镑或美元换算后折合多少人民币,早已了然于胸;一些较珍罕的拍品上,还写着“为国争光,争取拍回”之类的励志语。“我有一些做文化经纪的朋友,他们去世界各地帮我看实物的细部。拍卖进行时,我用电话遥控。”
2010年5月,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春拍上,一张清代的紫檀书桌,竞价持续五六分钟,30手激烈的争夺,最后剩下的对手是国内一位著名藏家的代理人,陈维聪还是笑到了最后,以接近4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
更早一点,2009年佳士得秋拍,有4把清中期宽74厘米的紫檀大太师椅,他一鼓作气全数拍下。
3个月前,在苏富比的纽约拍卖会上,几番竞价,先击退若干老外,再与几位来自上海、浙江的买家搏力数回合后,拍得清代的一对紫檀条桌和一张精致的紫檀琴桌。
基本上他每次都有收获。拍下后总是会在这一页上欣然提上几个字———“陈所有”或“聪得之”,如果你相信见字如面,那一定能从这几个跳跃的字中读出他得到宝贝后的豪情与快乐。
在一个别致的清代紫檀官皮箱里,存放着这两年他买入藏品的部分单据,少说也有几十张,每张的数额都不菲。
收藏秘诀:年份天分缘分勤奋
若论VIP,国内的拍卖行给他的待遇更高。
2010年中国嘉德搜集了60件明式黄花梨家具精品在北京进行拍卖,但竞拍时间正好在广州亚运期间,陈维聪因为要主持节目而不能看预展,拍卖行特意请他提前一个月到北京仓库里,拆开外包装看实物。“那场拍卖真是抢疯了,地产商珠宝商煤老板都来抢。行内人皆以能幸运抢到一件为荣,但我抢到了两件呢!”
其中一件是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龙纹翘头案。这件长2.18米的条案是“一块玉”的独板面板,板上“鬼眼”相当漂亮,另一件是明代黄花梨带闷仓的连三橱(俗称北京柜)。“本来我还看上一件重量级的,对手所剩无几后,狠狠地出过三次令心跳加速的价,但最终心理价位的底线还是被突破,随缘吧,或者它暂时还不想进我门。”话语间,陈维聪没有遗憾,仍是豪情。
在艺术品追涨时代,陈维聪坐看云起,闲庭信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遇铭心绝品,孤行美器,亦应泰然处之,量力而为,随缘而安。得之,则视作暂归于己,快然自足;未果,则欣于所遇,经我眼即我有。切不可倾囊以偿,割庄以易。”
听上去有点玄,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定力。
再往深里说,陈维聪总结道:“收藏讲究四个‘FEN’:年份、天分、缘分、勤奋。”
年份:从人云亦云到一通百通
玩收藏,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去粗存精的过程。
第一阶段浑浑噩噩。陈维聪坦言自己也有过人云亦云的盲目,有过希冀捡漏的侥幸心,有过错买赝品交学费的惨痛,他形容为,“这是井底有蛙初长成的阶段”。
第二阶段眼界渐开。他的收藏开始与国际接轨,然而由于财力所限,能拥有的只是拍卖会上档次不高的东西。
第三阶段渐入佳境,进入热恋期。同时,明确了日后收藏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收藏的价值观,其核心内容就是“淡化回报”,这个定位相当重要,对其以后的“长线收藏”影响深远。
第四阶段一通百通。通过对瓷器的研究性收藏,他自言“突然就开了窍”:“确是触类旁通,除了瓷器,我对古家具、青铜器、翡翠、老茶、老酒等各个领域的收藏也能格物悟道了。”
什么是悟道?
“欣赏藏品就仿如在与古人对话,能明白它在艺术上的表达诉求,这是一门心学。”
第五阶段“四力”俱全。所谓“四力”即眼力、魄力、定力、财力,这样钱就能用到刀刃上,买下独具一格的精品。“此阶段我已有能力问津馆藏一级的宝贝了,哈哈。”
第六个阶段进入文化传播期。他很乐意做身边朋友的文化顾问,或称“掌眼人”。
去年,陈维聪成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委员,有资格为自己鉴定的瓷器和古家具真品签下认证书。作为少数能同时在两个领域都有认证资质的收藏家,他说自己其实并不太愿意公开收费做鉴定,因为“有时会遇着附庸风雅之人,例如有位‘土豪式伪藏者’,此君一张口就是‘给×百万你,帮我摆满两层楼就行。’我告诉他‘您不如去买松糕吧,抵食夹大件’” 。
如今进入第七个三年计划,他打算完成自我的转型升级:由量化收藏向优化收藏的转型,由收藏爱好者向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升级。
至于第八个三年计划,他也制定好了:成为张伯驹、陈梦家那样的文人收藏家、学者收藏家。
陈维聪用26个字形容自己现阶段的内心写照:“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依旧是满腹的豪气。
天分:预见民窑精品升值
“我觉得自己天生就适宜玩收藏,因为我有天分。”
怎么说?
“有些人收了很多年还是没弄懂。拍卖场上,只会冲着拍卖书的封面和被写入一些收藏书中的藏品,见多人举牌的东西他们就跟着抢,好在哪?不知道。”
显然陈维聪不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陈维聪对瓷器已经相当有心得,官窑受大多数人追捧,但买得起三代官窑立件的人凤毛麟角,而在他看来,把玩官窑的小碗小碟意思又不大。当时,他相信民窑精品未来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官窑花瓶通常画花花草草,画风严谨但拘谨,艺术感染力不及民窑精品。”
这份预见性让他当年以五六万元的价格买下许多如今价位过百万元的明代青花瓷和康熙五彩瓶,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精美青花瓶。“明末清初的一些山水人物器,不是官窑,胜似官窑。该时期正处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官窑停烧,匠师为求生计委身民窑,没了束缚反而令他们大胆创作,所以我们不时会遇到这时期的佳作。”陈维聪还别出心裁将其中一个康熙花瓶上武将出征的场面拓下,印在自己的名片上,相当别致。
一位专家看到陈维聪的部分收藏后感慨:“在广东,你的明代和清三代的立件,如果把数量和质量两者综合的话,算得上是排头兵!”
缘分:不抱捡漏心态
陈维聪不去乡下寻宝,他说这是浪费时间,自己搞收藏不抱捡漏心态,“好东西在乡下”这个观点他不认同:“价值高的藏品不是现在才值钱,而是当年也值钱,从封建社会的客观现实分析,乡间有旧物,但有价值的藏品极少。”以前,他不止一次千里迢迢去乡间淘宝,“到了那里,30秒我就想走了,那些家具确是老的,但材质不好,款式媚俗,没收藏价值。大部分乡村古家具审美情趣一般,且多是杂木,碰到紫檀、黄花梨的几率低于买彩票中头奖。紫檀是超大户人家的专利,黄花梨是有钱的文人文官之专利。或许我没有马先生那样好的手气吧。”
陈维聪很喜爱一张明代黄花梨画案。
这件画案静静放在书房里,上面不少按灭烟头留下的小黑点———它曾经是北京某家具厂的工作台———但“它能排到明代黄花梨画案的前五名!在岭南收藏家手中,无出其右”,陈维聪说。
这是一场煮酒论英雄后求得的。
这件画案原来在其好友、资深藏家黄先生手中,陈维聪暗恋良久,但又不便掠他人之美。某日,他与黄先生狂饮了几杯,飘飘然之际,陈维聪道:“当今广东古家具收藏领域之佼佼者,惟使君与操耳。”大家哈哈大笑,心领神会,陈维聪趁机点题,要求“宝剑配侠士”,以情动人,趁藏友可能有的一丁点审美疲劳,终于得到这张注录过很多书的明末黄花梨古家具重器。
陈维聪的另一件至爱是清代紫檀罗汉床,这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古家具重器。他十几年前就听说过有此美器,见过照片,但买不起(当时已有七位数的身价),这种情形就是收藏界的窘困之一:相见恨早!有如尚未金榜题名的穷书生暗恋相府千金。
后来此床先后辗转卖去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等达官贵人府上,作了一番境外旅游。
12年后的一天,陈维聪到境外的一个藏友家做客,无意中在其电脑上看到了这张紫檀罗汉床的照片。原来是一位有身份的人委托放的,图片刚发过来,正准备转发给两个有意收购的玩家。“真是天赐良缘,早一天看不到,晚一天则可能不是我的,那一刻真是心如鹿撞,感觉自己像连中了解元会元状元。”把床请回来后,陈维聪还专程找该床最早的收藏者“滴血认亲”,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者激动得只连说了三个“好”字。
有缘才能相聚。每件古家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藏室里有对大椅,10年前与陈维聪擦肩而过。当时他没看上,而买了雕工繁复的另一对,后来这对椅被佛山的藏家买下。“当我读出其中的韵味后,几次去这个藏友家里看,谈了几年他都没松口,但我相信它们会与我有缘。多年后,藏家真的放了给我,但要价是当初价钱的六倍。”
谈及这段经历,陈维聪丝毫不觉得亏了:“这就是收藏的乐趣,好事不能总是我占着啊!人家收那么多年,如果不翻几倍价,那还玩什么收藏!就当如是给藏友的保管费好了。”
勤奋:我的脑袋就是磁州窑
与陈维聪聊天,你的思维会被他带动得很跳跃。一会跟你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一会又说到《平复帖》的故事;刚讲完宋代苏轼黄庭坚等在驸马王诜的西园雅集,又跳回唐代的“昭陵六骏”。思绪跟着他天马行空之余,不禁感慨,他的脑子真能装东西。
“我的脑袋就是磁州窑。”收藏界习惯把宋代弄不清是哪个窑口的瓷器统算入磁州窑,有庞杂丰富种类繁多之意。
陈维聪自诩是个勤奋好学的有为青年,表现在“三勤”。
眼勤。“别人的夜生活是在酒精和高分贝中寻求官能刺激,而我呢,每当夜漏清风,总在‘缥函朱榻,风过铿然’的意境中展卷细读,洗涤心胸。”此眼勤一。眼勤二就是常看展览,常与藏友交流,当然你得首先是藏友的“意中人”,具备前文所述之“四力”,够规格,人家自然会尽出其珍,与君分享。
腿勤。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湖北陕西等省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英国大卫德基金会、罗浮宫等各大博物馆都留下他的足迹。很多重要馆藏他一看就是半天。几年前,他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还郑重地向馆方提建议,指出他们个别展品存在设展逻辑上的小错乱。当然,必不可少的一项程序就是拍摄展品,回去慢慢“格物”“悟道”。
手勤。品玩古董最重要是多上手,手部感知确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妙。陈维聪说,“民国初年京城名号韵古斋的东家韩少慈,当年在鉴定清初画圣王翚的画作时,神奇到有用手能摸出真假之功力……今人的脑子比古人进化了,手却日渐退化。所以,本人常练书法,虽不精,但心诚,惟望脑与手同步进化,此乃本人的科学发展观。”
呼唤收藏界的“方舟子”
陈维聪是广东省政协特聘的委员,作为电视明星,他可不是惯常地划入文化界别,而是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的一员,故开会时总有词锋犀利的针砭时弊发言。这回,陈委员又有话要说了:“收藏界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进程中有着窗口的作用。可惜,业界自律性甚差,一些人和事至今仍在被兄弟省市同行笑话。建议成立收藏界的‘纪委’,呼唤收藏界的‘方舟子’出现,在这位或这些‘方舟子’还没浮现之前,我愿意力所能及地临时暂代一下!”
谈起一些曾经广受媒体报道的收藏者,他哂笑道:“捐了近十万件文物给博物馆?我怎么没看到有哪个省市级的博物馆摆出来!那些一米口径的‘元青花’盘,真把人笑翻一大片!请学习一下烧瓷常识,了解清楚元代至正年间是否有能力烧如此之巨的瓷器再捐吧!拿假东西出来沽名钓誉,伤害了人的感情,误导了不懂的人,玷污了传统文化。其危害性更甚于卖赝品者,后者骗一个,前者骗一片。”
中华瑰宝理应站在高位
有人批评中国富人进入收藏市场抬高了艺术品价位,他不认同:“不排除有炒作等人为因素,但这恰恰体现了高端藏品的唯一性和不可再造性造成的货币效应,富豪介入抬高了价格,大可视作他们令高端藏品提前进入到这个高位,市场有神奇的调控魔力,既提早到了,就要慢慢守候。但我认为,中华文明之瑰宝,理应站在高位,以往的偏低价位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有人批评许多有钱拍下艺术品的新买家并不懂艺术,他也不认同:“他们真金白银来买,总比那些造假的人好得多,这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难道我们也要对艺术品市场下‘限购令’来个‘国八条’吗?东西在中国人手上,总比流失海外好吧!富豪买古董,总比闲钱无处花拿去境外赌博好吧!再说,艺术修养谁也不会与生俱来,可以慢慢学嘛,说不定有一天他们会捐给国家呢,收藏品是有生命的,我们只不过是暂时的保护者。对待这些问题,要学习兔子,可以眼红,但绝不嫉妒。”
最后,陈维聪想对藏友们说:“美器并非只会傍大腕,有时也会眷顾有情人,情归有缘人。”
【陈维聪语录】
●没有深度投入本钱搜到的不叫收藏,叫收集;深度投入了,下了大本钱得到了,但没读懂,不叫收藏,叫收购。
●收藏要漠视成本,淡化回报,把它看作是财富的回归,才能做到物我合一,才能成为功力深厚的“终极藏家”。
●十几年前的收藏业,买古董的人是大爷,卖货的人谦卑自处孙子地位;时至今日,要买到好藏品,必须甘做孙子,将手握好货待价而沽的人奉作大爷。
●对待收藏和传统文化,应持非诚勿扰的态度;奉劝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的人,举头三尺有神明。
●在中国的第五次收藏热(前四次是北宋、晚明、康乾、民初)之初,广州热得最早,但现在逊色于京沪江浙,原因有多种:短期行为、投机思维,缺乏文化情感……
●搞私人博物馆,我的态度是“四不”:不反对,不热衷,不扎堆,不看好。
●广东收藏界的现状是:“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屈原《离骚》)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1/3/6 22:19: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