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55
金钱:230
Y 币:0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我的收藏故事
我是2005年9月25日开始搞收藏的,记得那时我刚从西藏布达拉宫旅游回来,因为在布达拉宫,我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听导游介绍每件都价值连城,于是我好想拥有其中的1件。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飞奔着去找我老公的姐姐,因为她是个退休老师,早在80年代就开始搞收藏了,当时我不理解,觉得她是个“捡破烂”的,现在可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向她学习,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她时,她大喜从此她搞收藏有伴了。于是,她立即带我到大梯道找摆地摊的疯狂采购了几千元的“古董”,随后接连几天我们又去摊贩家中买了不少“好东西”,有时我和姐姐还会争抢同一件东西,看见我俩争,摊贩高兴坏了,价也就下不来了。于是私下里我与姐姐约定,只要谁先将东西拿在手中,谁就别再争了,否则就便宜死卖家。很快我就买了1万多元的“古董”。那时我每天都在看古董书,并对照着自己所购的藏品,越看越像,越看越兴奋,有时老公睡着了,我一研究出自己家的“古董”竟然是国宝时,就大叫着:“老公,我们发了!发了!”他先是挺烦我的,后来通过汉唐网鉴定说我的东西有的可值5000元,有的可值2000元,还有的可值万元,于是他也来劲了,从非常反感到支持,最后发展到了和我一起疯狂。 从此,每到双休日,在西昌、在会理、在大姚、在楚雄总有1对两口子奔波在各个古玩店门前。
记得有一次在大姚小薄那儿,看到1个红木嵌贝首饰箱,当时他告诉我:这是在一平浪国民党93军军长张华的小老婆手中买来的,老太太都80多岁了,牙都没了。我一听心想:好家伙,这是个有来历的老东西。于是就激动地开口问道:“多少钱?”小薄严肃地说:“我买成3000元,你就多给500元当个跑腿费吧”我说“少点不?就3000”“不行,大姐,我们做这行的也挺不容易的,难道不图赚钱只图快,我疯了不成?”因为实在太爱这箱子,我就以3500元买入了,临走时,我让他将箱子的来历写上,他就随手找了张纸写上了。一回到家我将那纸展开来:我操,他妈的那是张小薄写的进货单,上面清楚地写道“红木首饰箱180元”。害得我生了好几天的闷气。
还有一次是在会理武德元那里,我一进门就看起了1个铜观音,我心里琢磨着:根据书上描绘,应该是北魏时期的佛像。于是我开口问:“嗯,这个北魏佛像多少钱?”老武说:“一看你就是个内行,你就开个价吧,这都是早些年收的了!”我被忽悠好爽一冲动就说“我给你1000元,不许还价哟!”“那,好吧!”成交后一到家,我就发现此佛像包浆不对,而且佛的面部笑容怪异,心里不觉一沉又遭了。
还有一次在西昌刘心处,我看见1个全身布满黄泥的象青铜四羊尊似的东西,我就随口问到“小刘,最近又弄了些什么好东西?”“这不,昨天刚从盐源回来,一路怕警察查,就抄山路就背了个这个东西!”“这是个啥?”“彩陶呀!”“那,这玩意要多少钱?”“1万元”“不会吧,陶都这么贵?”“姐,你就不懂了,彩陶是国宝比啥都贵,不信你去拍卖行和故宫博物院一看就明白了。”“真的,那价格也太贵了”“你想给多少说说看?”“我只给2000”“不行加点,要不我从盐源背一趟回来就亏大了”,经过再三讨价还价最后以3000元成交了,可一回到家中将那满身的黄泥一洗,我傻了“什么玩意儿,崭新崭新的!….”
我真正的收藏之路是我从认识周成中老先生开始的,那时听姐姐说攀枝花有个收藏协会,工行的周行长是那里的理事,于是我想方设法地通过熟人介绍终于认识了周老师,周老师将我带进了收藏协会,记得那次攀枝花收藏协会第一次搞红色收藏展,听说还有省上的专家来鉴定东西,于是我装了一车的古董来到收藏协会门前,当时没票进不去,我看到1个专家模样的人在指挥大家搬东西,我就走过去跟他说我有一车的好古董请他帮忙给看看,他高傲地说“我很忙没时间”,我就厚着脸皮跟他说“我有几个官窑哟!”于是他立马跟我走到车前看起我的古董,10多分钟后告诉我除了1对方瓶是民国的真品,其余全是假的。这人就是可爱的副会长市委党校教授李卫民。
不会吧,这都花了我将近2万元的货呀!随后我不甘心又找市委党校校长、收藏协会会长吴宏放要了1张请省上专家鉴定的票,专家看后也说的和李副会长说的一模一样。我终于死心了,全他妈的是膺品,网上的什么狗屁专家害死人了。看来收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
从此我老老实实地虚心向收藏协会的各位老师学习,经常有事没事地向周成中老师、李卫民老师、李绍华老师、陈大林老师、杨开和老师等请教如何鉴定瓷器真伪或向他们借书来看,还听李卫民老师的话要多看博物馆,尽量多看少动,有时去外地淘宝也将周老师和陈老师带上请他们给掌掌眼,用他们的话来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我先是将最早买的那些膺品全部送给了古董贩子王老头,王老头挺不好意思地就送了我1个清中期的红木松鹤玉雕插屏,我后来拿到北京拍卖回来8000元。
说到拍卖,是周老师说任何东西都应放在市场中去检验,是好东西就应该有好价钱,能卖得出去才是硬道理。于是2006年3月,他带我老公去红太阳拍卖公司拍卖藏品,拍回12000元,同时又到潘家园摆了1上午的地摊,体会了卖古董的不易,当时卖了1800元。
记得老公回来后告诉我千万别再乱买东西了,他在潘家园摆了1上午的地摊被人挖苦这那是卖东西…好像下一句就是抢人似的。同年9月我又与周老师及王涛三人同行到北京参加拍卖会,这次我拍卖回18800元,王涛也拍卖回350000元,周老师也拍卖回15000元。通过这两次拍卖我的体会是好东西收藏太难了,北京人太精了,北京人也太有钱了。今后我也要象王涛一样要收藏就只收藏精品,否则家里堆满一屋子的古董也是没用的,说不客气点只是个摆地摊的货,成不了真正的收藏家。
很快我调整了自己的收藏思路:从刚入道乱买膺品到狂买真品大路货后开始怀疑一切,不再购买任何东西;后来再从有选择性地购买发展到只买“珍、稀、奇”的精品。但在追求精品的同时我也要多注意如何藏有所值,规避风险,不要爱上了就不顾一切地靠一股子冲劲在高价位买入,这样长此以往,即便有万贯家财,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更何况我还是个工薪阶层。
在2007年4月25日的《CCTV2007民间寻宝一走进成都》大型电视系列活动中,我的藏品明代青铜凤鸟纹铜权,经王立军等专家的集中评议,获“成都民间宝物特别奖”,因目前世上仅此一件,故参考价格可比较,故暂估市场价3万元以上,应该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在2007年8月5日的《CCTV2007民间寻宝一走进重庆》大型电视系列活动中,我的藏品清中期乾隆工的蜜蜡浮雕三件套,经张淑芬、蔡国声等专家的集中评议,获“重庆民间宝物优秀奖”,市场价6万元以上,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至此,我的收藏开始逐步进入正道,有了一点收藏家的感觉。但是面对当今“太平盛世家家奔小康,国富民强人人搞收藏”的大众收藏热现状来说,我的感悟是:1、不要按图索骥,照着书本来买。2、不要有赌宝心理,看到东西有80%象真的,卖价又不高,就去赌一把,结果是十赌十输,“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3、不要有猎奇心理,往往稀奇古怪的东西本身就是造假高手的杰作。4、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把家里所有的钱(包括生活费)都押在收藏上,最多拿出20%的资金就能够了。5、不要相信人物,有时候一个朴实的老农也会卖赝品;6、不要相信地点,在深山老林里,也会遭遇骗局;7、不要相信故事或眼泪,有人称宝物是博物馆盗来的,或家中有要死的人急需用钱,这大多是假话。8、不要相信专家,很多专家把开证当作职业,一天可以赚十几万,这样的专家目前太多;9、不要盲目自信,要学会放弃,好东西是占有不完的,有时价不对或者东西有点疑问,都要学会放弃。10、让你心动的东西,往往就是让你打眼付学费的东西;11、拍卖会上的东西并不保真,说不定有60%以上的还是膺品。12、不要以为收藏到真品就得意忘形,很可能你的东西全是低档次的大路货;13、要走出去多与藏友、专家交流,开阔视野;14、要多去看博物馆,看看真东西,最好能上手就更好了,这对提高眼力大有好处。
下面我说说参加两次鉴宝的体会:1、赝品占了参鉴藏品的九成,真正有实力的藏家是藏而不露,大多是不想来现场做秀,就是来了,也深藏不露。(在重庆鉴宝现场,我就发现了重庆的1个大收藏家,他冷眼旁观地坐在那儿,因看过有关他的专访,所以记得他。)2、各地民间宝藏“千城一面”没有地方特色,要知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比如:走进成都专家最想看到的和问的最多的就是邛窑;走进重庆,专家最想见到就是本地涂山窑、陪都时期留下的抗战本和最有优势的重庆油画以及急待挽救的库区古建筑。3、来参加鉴宝的人员大多收藏素质不高,只想在其中生钱,而不是重在研究。问的最多的是“真否,价值多少?”有的还盲目自信与专家大吵大闹,甚至在专家面前讲故事。4、不要太相信专家,专家也有书本局限性、地方局限性和经验局限性。5、鉴宝就象一场游戏,不要太相信或太看重它了。说到底有点象明白人在忽悠那些不明白人。
好了,啰嗦半天,最后在这里我要感谢收藏协会里的所有老师,是您们让我成长,让我成为了地地道道的铁杆古董迷。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1/2/28 22:59:5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