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古瓷鉴定二十法图配文(四)
您是本帖第1537个阅读者。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 个月 3 天 23 小时 10 分 19 秒
仓伤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36
金钱:143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古瓷鉴定二十法图配文(四)

古瓷鉴定二十法图配文(四)

四 识胎质

胎作为瓷之骨,是瓷器之根本。而这里所讲的胎,不是讲修饰,而只讲其原料成因。我们知道,从两汉三国、南北朝以至唐宋元明清,粗略的划分一元配和二元配;细致的划分则具体到某一个年代的官器民器,以至各个时期的原地取材。我们说胎泥理论与五泥的运用是贯穿于千百余年的制瓷工艺中的。而我们除了对胎质本身的区别外,一切官器御品都根据皇家的要求,溶入了玉、玛瑙、宝石等元素,形成官器御品中的特殊材质,可以这样说,一切官器御品之所以胎骨细如膏泥,缠绵如美玉,坚硬如刚,是为满足精器和大与特大型工艺的烧造要求的,根本的原因是材料在决定一切。而他们为了烧制出一代佳器,原则上在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无宝不烧器”。于是一切官器御品中,除了展示着各自的风格特征外,统一的原则是:坚者如钢,绵者如玉。而如果我们细细的将各个年代的瓷器做一个对比,那么它们个性的凸显是相当清楚地。如:部分唐器的红胎及邢之白胎、越之灰胎、五代柴之料彩合一的色胎,以及宋、元、明、清穿插运用的淀泥胎、合宝胎和膏泥胎。相信,不会有人把唐之胎会误认为是清之胎。这说明胎与胎在不同的年代,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而从大的差别去着手、从小的方面去着眼,熟记于心,对鉴定真伪十分有用。当然,从胎而言,年代越是距离近的,越不好区别,如明清之器之胎就差别较小。这涉及一个功底、功力的问题,但如果说我们真正的下到功夫,那些具有特殊风格的年代器一定存在着差异性,还是可以分清楚的。如元代早期的疏松、元至正时期的坚实、永乐的绵中有硬、宣德早期的绵松、中期的坚挺、成化的膏泥状、康熙的致密坚实等,这都是极具风格的。如果能将胎中宝可以直观看清,一切会掌握的很好时,那么一定可为鉴赏古瓷提供便利。从胎泥的进化演变来看,它的演绎过程是:从河泥胶质状到淀泥的浆包状,从窑泥的糯米状再到合保泥的玉质感,及莹润无杂的如膏脂。这种进化过程是历史进程的必然,当然也是从一般民器到官器,御品胎质取舍的必然,当然它们总体如合宝之胎,应在自唐以后至清,都在不同时代有所运用,只不过风格特征不一。

上传的图片
201042410354182.jpg [ 64.47 KB 774×580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唐胎

上传的图片
201042410361082.jpg [ 31.39 KB 614×460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五代早期柴器之胎

上传的图片
201042410365882.jpg [ 39.75 KB 594×446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北宋早期官窑之胎

上传的图片
201042410373482.jpg [ 42.43 KB 664×498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宋代官窑香灰胎

上传的图片
201042410381182.jpg [ 52.32 KB 664×498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元钧之胎

上传的图片
20104241039282.jpg [ 39.14 KB 654×490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明宣德青花瓷胎

「该帖子被 仓伤 在 2010-12-16 11:12:10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12/16 11:09:38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2500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