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青花仿品的探究
关于元青花仿品的问题,探究的日久了,一派所言,根本就仿不了,其仿不了的根据是进口苏料早已不存在,而且其胎的窖泥原料及配方已经失传,因而仿不了。而另一者所言,苏料可配,胎质依据科技技术的配方检测,达到与原来的配方一致时,就可仿出。假如我们仅仅从单纯的字句理解上说,真好像二者都言之有理,事实上我们要真正的在寻其质本的根源上做一深层的探究,必然只能有一种所言为对,而另一者纯属在胡编乱造。我们说苏料在形成时就是钴,铁,铜相伴生的,而这也许是几亿年的一种相溶,同时见过金矿脉络走向的人自然清楚,它们如同宽窄无序的小溪走向一样,而苏料中的钴,铜,铁在总体分布势必也必然如此,它们的相溶是原本的,于是成器后的铁锈斑是如同炼出礁杂一样,这一特性要说今仿,就是在古时也是绝不可的,而人们所言可仿是没有弄通其本,仅仅是表面的一种观察而已。
另一方面,讲其胎,应当说窑泥一年,五年,十年,三十年,其泥胎原本的发酵出胶,这是绝不相同,我们不说窖泥了,我们用吃的面,擀面,拉面做比方就再清楚不过了。我曾听人讲,把旧瓷粉碎,用其做的瓷一测数据就和老瓷一样了,我且不说,瓷土经火重烧后其质本会发生什么根本变化。就以炒过的面和生面混在一起,做个拉面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能成立。我曾见过如后者所说的器物,由于胎质生熟的瓷土收缩与膨胀系数不相同,整器用手一摸,釉下疙疙瘩瘩,一目了然,所以说,后者之说只能是凭空捏造。那么我们说为什么不少专家也会同意可仿成之说呢?这实际上是知识不全面之故,也就是说没有全然弄通弄明白,现实社会中是有太多的人们把进口苏料与石子青,回青料以至化学料分不清,这也是没有弄清根本之故。事实上,仿成之说全然在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