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收藏杂志中不断地看到那些有收藏经验的名望者,讲的头头是道,夸夸奇谈的经验之谈,因为是无针对性的,所以听起来十分有理,但看看他的藏品介绍,却没有找到一两件是完整之器,这令人不解,中华文明的传承之物,是否唯烂唯损才是真是精是美,我实在搞不明这是在传播文化真谛还是在宣传愚昧的鉴赏理念。更有甚者,在教导人们用瓷片对整器的这种低能方法比对鉴定的,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当然我们不能说用瓷片对完整器物一概不可,但必须说这样太狭隘了。客观与公正的说,将一件元代青花之器的瓷片分别埋在祖国四面八方的不同土质之中,可以断言,600年后一同出世时去看不同环境下的瓷片表面的微变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先不讲整器,仅以瓷片表面特征而言,能说哪些是对,哪些是错,然后以甲处的瓷片表面的特征去核对另一处的一件完整器时,怎么去论真假,可这些经验主义者,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大谈他的经验之谈,我真想说这种人传播的实际上是愚昧,而不是鉴定真谛。
我们说社会在前进在进步,而且发现了很多可借用的科技手段能帮我们去伪存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为了更全面更有把握,建议人们应用多达几十种方法去全面的认定,这样可做到准确与科学,这样能把太多报不清弄不明的从本质上弄清拨明,不让假器错鉴,也不让真品受蒙冤,唯破唯损是对是好,这是一种什么逻辑什么传导,这不是祸国吗?
从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从历史的真实经历去还原一个原本,视死如视生的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真实地存在,在古物陪葬制度中,传世中入葬的存在,这一类自然会有使用痕也会有破损,但也有未经使用而直接入葬的。那么我们是否非要在把1000多年以前的法门寺地宫中的秘器让其非烂非破才人其为对呢?如若这样那现今摆在陕博之器,应以假而断了,其实假如按今天这一大批人们的定论来言,如果那些器物不是出在法门寺地宫,而是出在不为人知的他处,或是民间的何人手中,一定会以假而断,这正是持对与真必有使用痕,也必有伤有残者论者奉行的原则,这种传导是传播文明还是宣传愚昧,真是一种败论之谈,可悲可叹,就这样持这种观念的人还能受到追捧和主体宣传,真是文博界的不幸。相信正确还是错误,历史将会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