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以厚胎,肥釉而著称,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在至正年间也烧有极薄之亮釉青花之器,胎薄约2cm,堪称极佳之器,弥是珍贵。
历史就是这般多元而又灿烂的,事物发展也一定是曲直与向背的。当我们见多了厚胎肥釉超群的元青花时,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先辈们的聪明才智,也烧了一反常态的薄胎厚釉之器,那么这种极薄之器又当如何鉴别呢?
首先,此类薄胎肥釉之器多小器,当然也有30cm高之器,但多为小器,并为亮釉之器,而且整体青花为进口苏料并多经过提纯,因而青花在1300度以上的烧制中发色纯正,浓艳,青花微晕散。由于这类器胎骨多精细致密,所以击之为金属或半金属声(分大小有别),从器表侧观,铁锡斑微显,略略下陷器表并伴有针点沉坑,釉下为稀释的乳液状,然气泡则大者疏疏 ,小者寥寥,与厚胎之器明显有别。青花釉下的浓烈处,呈现灰铁雄黄之斑,而浓重之处则如烧焦之杂为较结晶斑,青花色淡釉下处多有水晶,玛瑙点的白油斑点呈现,足见元时薄器的制作其用料配方的独特性。至于修胎,相比较其它元青花器要规整,呈现的是半泥鳅背状,为外坡里邪式。
元代薄器极少,甚罕,弥足珍贵,也正因此,在认知上,会出现争议,多以不了解,未见之而拒绝,相对薄器中能被认可一些如匜一类口沿无釉之器,甚至被认可的匜一类青花器又是薄器之中的一般品,而更精更美着确有,但多倍否决,这是事实。曾拍出元代薄器匜一类口沿无釉之器,为80余万,可见对其的认可度甚高,也足见薄器之名贵程度。愿藏着朋友能了解,一旦相遇,可以把握自己,不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