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鉴瓷应当与时俱进
您是本帖第1499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鉴瓷应当与时俱进

鉴瓷应当与时俱进

从我们现今鉴赏理念,应当从根本上有点转变,不能再光谈什么形与纹之说。而应更多的由器表的认定转到那些最本质的原料之本与绘、技制作之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假器所困扰,总去上当受骗。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的外表着装,以至现代修补术都是能让人的面貌改变的事实,但上了年纪的人的骨质疏松没有,这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这个明白无误的事实告诉天下藏家一个最真切的道理,那就是本是永不可改变的。当然就本而言,它确实存在一个存放环境的属性问题。比如传世和出土之别,窑藏、洞窑、干洞与湿洞之差,这些存在区别,也有差异。但首先历史年轮对它们存在的影响,这是共性的。我们从共性中找差异相对容易一些,而如果在没有弄清和认识到这个共性之点的存在性,那个性是无法区别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一点形也不去看,完完全全否决传统鉴定的正确的一面。问题是由于造假横行,而造假正是首先从人们的直观上来让对方失误和让你走向错误的。因为世间最高明的造假者也做不到表面新,而骨子内陈旧的。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讲到表新而内陈旧的釉下陈斑变化足以让人们不上当。这一点,适合一切传世之器和全部出土器,也适合部分窑藏。但公道客观地说,不能适合所有的器物,如干窑、洞藏之器。因为,一切变化一定是要有条件的,那么对这一类器则要用釉下肌理的分离、重组以及气泡间的各种穿透变化。另去找寻准确的鉴定方法,如不用高倍放大镜则全会一片茫然,根本弄不清,辨不明。所以说与时俱进,运用一些现代的科技工具手段,帮帮自己是正确的,不可排斥现代科技,应当有点时代感,这样会帮我们看的更清、更明、更准。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7/4 15:25:23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天 14 小时 12 分 6 秒
大爱无疆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77
金钱:4003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喜欢传世器物的行家,就对器物包浆相对熟悉一点,爱好出土器物的行家,则对判断出土痕迹比较在行一些。对于有些不常见的器物,或者传世特征和出土痕迹都不太明显的器物,行家就比较为难了。因此可以说,行家在行的是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方面。事实上,有不少行家的实际经验虽然比较丰富,但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理论基础,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认知不广不深,有一些现象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所谓丰富的经验,也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积累过程当中,并没有升华到全面的理论,更谈不上系统性。在具体鉴定文物真伪的过程中,除了真伪问题,对一些疑难杂症的问题,比如说断代、断窑口,包括断官窑器,往往吃不准或采取回避的办法。所以,这个群体所收藏交易的真旧文物,无论是中低档,还是中高档的藏品和拍品,多数是开门或比较开门的大路货。并且,很多情况下,还要参考藏品的来源可靠不可靠。比如是否出自文物系统,或者是富贵人家,如果是有案可查的,那就更好了。而一些来源无序的藏品,即使是真品、精品,其身价待遇就要差多了。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7/5 9:51:35×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4 小时 36 分 18 秒
夜雨孤灯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2
金钱:439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7/8 0:39:53×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3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65625 秒 数据查询:12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