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能看到古瓷绝大多数传世器,表面玉化程度十分强烈,给人以温润如玉之感,并且有一种抚之如腊状的出现。这其实是玛瑙具多的釉面会出现的特征,而并非是玉粉为多溶入釉中之故,要想弄清它,可以追至唐,宋年间,事实上,唐器多入玉粉,而宋瓷多入玛瑙(当然多时二者共入,但有主次之分),而如若我们做个试验就明白了,比如,见火的玉会呈现于粉状,而玛瑙却是晶体状,这也意味着入玉粉多的唐邢白表面会略显得干一些,而入玛瑙多的宋汝等,总是相对湿润一些,这应当是真实的。所以现实中真正表现和展示出的温润玉质感极强的当是入玛瑙为多之缘故。
从现今已发现的宋瓷中的哥器,南宋官器以及元明清的官器之中,有些瓷表面皆不存在玉质感和温润之极强的表现,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一定会被列在假器之中,可事实上,一是宝石釉面之器,二是水晶釉面之器,它们由于本质不同,必然自会另类,绝不温润如玉,但恰巧都是罕见之器,所以说这是要认真对待的。事实上,古瓷中的特殊器种,是自古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我们应用传统的思维理念,可以认识一部分,却不能认识古瓷的全部,或者说不能认识那些最稀有,最名贵之器。假如不能改变这一现状,那么真正的中华文明之精髓就被排除在外了,这是一种错误,也是一大失误,更是一种损失。
其实将各类名瓷的釉面探究清楚,做为相关部门,按理来说在现代科技这样发达的年代弄清不会太难,真希望能有部门去做这件事,真的很期待这一科技成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