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古瓷鉴定的最大难点,是去伪存真,辨真识假,其实这只是一种现象,事实上古瓷鉴定的最大难点,应当是客观与公正,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涉及对物的客观公正,而更重要的要从鉴赏者自身的能力水准上来一个客观与公正的先前认定和自身客观与公正的认定,而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不了解,没弄明白,何可谈及对藏品的客观与公正,我们只要有了十年或二十年收藏经历的人(当然是明理者)一定有所感悟,那就是买对买错,与购价无关,而且甚至是农民手中的比高官富商手中的更有价值。所以说文博界与从商界,价高买好货的道理不是一码事,当然在有些公开的拍卖行这种商业活动则会另类。
现实社会中,要真正做到客观与公正的评判一件文物的确很难,难的根本原因是有的人有话语权,而有的人没有,这是根本的问题。而如若能让话语权放在一个公平的台面上,那就有可能由此而让客观公正的氛围走出第一步。事实上,对与错,普通的百姓也能听出来,比如说,传统的说法,成化斗彩无大器,会想的人一定会问,成化帝在位23年,光用小器斗彩,不用大器斗彩,元代出现那么多大器,成化时烧不出,做不了是吧!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自然就知此说法一定不正确。再如,有人讲,成彩器就一种款,别的都不对,试想,23年中,一年几十万件,怎么可能,这还要问吗?再如有人说永乐压手杯,全国倾其全力仅出现三个,是否是那么回事?真统计的那么全面彻底吗?这一切的一切,原本就是荒唐至极的谬论,可宣传机构,大肆的传导,连一点最起码的辩论常识都没有,于是试想一下,像这些谬论的制造者,说三个压手杯的人,你拿一个或一对更精美的御用品压手杯,他又怎么能给你一个公正的答案。事实上,我们不要说有些专家就这样。而有些奉行和盲目崇尚前者的人们,也是这样一个腔调。由于总是平白无故的先行定调,让太多的错误论调占据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于是看也不看先定调,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没见过的全是假,而且多年如此,但这个世界也真怪,反倒把全说假的人,奉为神仙,意思是说“你们看只有最高的人,才只认最少的”,而最终的事实也许要不了三年,人们自己就会回过味来,明白了那,是真正的在糟蹋神仙。而前不久华豫之门外百姓骂了三天的事例证明了什么,值得反思。
我今天在此仍然想说这样一个事实,古瓷中最能代表当时最先进,最优秀的那些艺术精品,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比如那些将宝石经过多次加工后,最终碾碎而配在釉中的这种宝釉之器。应当说在宋时就已经出现而且存在,并且当时的朝鲜瓷也在学习采用。它们原则上一概会被以假而断,而对于它们的认定方法,如若放在传统的认定古瓷的那些鉴定理论下,则必然只能排在假器之中。所以说客观与公正,纵然鉴赏者想客观公正,但不懂也无法做到,况且根本就没有立起鉴赏平台的公正性,所以做起来更难,但作为方向,还必须这样去做,否则,后果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