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从气泡看''古瓷''
您是本帖第2041个阅读者。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4 小时 36 分 18 秒
夜雨孤灯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2
金钱:439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从气泡看''古瓷''

自从2002年9月18日于《中国文物报》发表了我的文章《古瓷鉴定的新思路》以来,随后又在该报发表了《初探古瓷鉴定方法之一——容重测试法》和《对古瓷鉴定方法质疑》等文章,引起了国内收藏界很大的反响,迫使大家更加关心古瓷鉴定方法和技术问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连仿制高仿古瓷的商家都动用了高科技手段,制造出许多真假难分的高仿品,我们收藏人还在用“土办法”,凭个人印象和经验来断定市场上的伪作,岂不有些太不合时宜了吗?
笔者曾在《收藏快报》上谈到了“四合一”方法鉴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这更加激发许多收藏者的关注。“四合一”鉴定方法包含了“微观法”、“比色法”和“容重测试法”,其中“微观法”是要通过高倍放大镜来认清釉下的状况,对初入“藏门”的人来说感到很生疏。这里笔者摸索总结出一项古玩微观拍摄技术,能清楚地反映出镜下微观观测到的情况。
古玩微观摄影图片的出现,能较好地说明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对瓷器釉下气泡的有无问题一睹可知,比如一些类似圆形的东西到底是气泡还是结晶色斑可以很客观地进行区分,还有不同时期釉下气泡分布的特征、釉面土咬的具体形态、釉的透明程度、釉上彩还是釉下彩、开片特征、杂质等等,都可以针对古玩微观摄影图片进行讨论,避免了以前各执一器、各执一词的现象。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5/20 9:14:11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4 小时 36 分 18 秒
夜雨孤灯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2
金钱:439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五大名窑中有名望的高级精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玛瑙为釉”、“玉质光泽”、“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雨过天晴”等,但这些美的品质都是很难仿得出的。尽管现代技术高超,学会了以假乱真的能耐,但若用“气泡鉴定法”去辨别仿品,很容易识破庐山真面目。因为仿品尽管把外表做得与真品一样,但绝做不出釉下无一气泡的水平。撒布法釉料的配方今人更是没法挖掘出来。

  笔者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50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50倍方可看到。

  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对于元青花也有如此特征。元青花一般人很少见到,什么是真品,什么是仿品也难区别。正因为元青花真品不多,世人所见又少,给制仿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从造型、工艺、绘画、釉色、修胎、火石红诸方面都难以辨别真伪。元初沿用宋时的枢府卵白釉,还没有使用透明的青白釉,还不是水釉配方,所以元初的青花瓷器釉下是看不到气泡的。到元代中后期采用了青白釉的水釉配方,所以元中后期的青花瓷器都是釉下有气泡的。

  在青白釉厚的瓷品中其青花上的白色气泡特别多,当青白釉薄时便见到青花上有不少被气泡冲破的麻面小坑(也只能在放大50倍时才可见到),这也是它的特征。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5/20 9:15:39×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4 小时 36 分 18 秒
夜雨孤灯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2
金钱:439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青花的色泽有的仿得很好,有的还有距离,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两点便可区别真伪了。

  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晕散现象即为真品;若漂浮而无晕散、显得死板则可能为仿品。

  另一点是用50倍放大镜看气泡。若青花下沉则在青花上有许多白色气泡;若青花上浮则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见白色气泡。在青白釉下气泡多且大,则证明青白釉层厚而肥润,此乃真品(见附图一二的形状,图一图二都是真品)。反之,青白釉太薄则气泡很小应证明是仿品。

  即使气泡鉴定很重要,但也该全面分析。笔者不主张“一点肯定论”,但赞同“一点否定论”。即有一点不对路,值得怀疑的地方就应该否决它,以免“走眼”。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5/20 9:17:41×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4 小时 36 分 18 秒
夜雨孤灯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2
金钱:439
Y 币:0
{收藏} 3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陶瓷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制作技术。中国古陶瓷技术十分成熟,具有很长的历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这些工艺特点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时也与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关。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这是一种干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还有一种盐法施釉,是利用食盐加热后产生氯化钠蒸汽,挥发在制品上而成一种盐釉。

  到明朝开始,这些干法施釉不采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浆施于器物上,再置于窑中烧成。

  这一工艺的改变过程可以证明釉下气泡的形成是因为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现。尤其在现代仿制技术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艺——湿式调釉法,必然会出现釉下气泡过多的现象。这一特点为鉴定古瓷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5/20 9:18:37×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4 小时 40 分 9 秒
上善若水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5
金钱:4959
Y 币:0
{收藏} 4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有待商榷!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5/20 9:35:44×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6 小时 5 分 42 秒
梅兰竹菊


等级:中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234
金钱:1061
Y 币:0
{收藏} 5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在微显下,有机和无机青花料会有哪些显现和特征?请藏友,古瓷人生讲一下。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5/21 9:32:34×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6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50000 秒 数据查询:15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