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古瓷鉴定二十法图配文(三)
您是本帖第1536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古瓷鉴定二十法图配文(三)

古瓷鉴定二十法图配文(三)

看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应当说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也比较稀,从而挂釉极薄,后面变浓而加厚,并在釉中入玉粉或玛瑙,唐的邢白器入玉粉多,唐的越器入玛瑙多,而釉中玉粉与玛瑙共入釉的最佳杰作应是晚唐的秘色瓷,从而使秘器成为一代佳器。南宋为了加厚釉面,去其强光使器物柔和光润,在龙泉梅子青却是采用石灰碱釉形成了另一种风采。假如我们有幸,并可以上手从唐到五代之柴以及宋、元、明、清的各类器种物件时,它们的釉面是各不相同的,邢白之柔、越秘之润、柴器之坚(柴的一种器物表现),宋汝之缠绵......各具风格,各有千秋,元青花张文进之炼油工艺一直延用至宣德,青而微黄的肥厚之釉,给人极大的憧憬,使的至正型张文进之款器别具风格,独领风骚。

古瓷釉面带出的信息是多元而繁复的,有的胎釉感觉一致如永乐甜白,有的胎柔釉硬如乾隆之器(部分器),它们缘于配方与烧制工艺,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可以断个八、九不离十,这缘于功底、博学和见识。看釉的另一方面是传世痕迹与出土沁痕,只要传世器定有传世痕;只要出土器必在釉面有泛微土沁的印迹,但它们却与器物本身的取材用料与出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如同一元配较二元配受沁程度会皆然不同的道理一样,如相同的环境中,晚于晚唐秘器的宋元之器却会较秘色瓷器受沁更严重。这便是瓷材用料与配方等精与不精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出土器之表因遭受地下酸与碱成份所沁,器表有细如灰白色粉尘之沫包裹,见湿而泛出,并有涩手之感,它们少则半年多则三年,釉面之沁会在擦拭中在干、湿交替下被置换脱沁,日久而变澗出光这类必真......这些都是观釉时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鉴真辨伪十分重要。

上传的图片
   20104231058237.jpg [ 40.32 KB 680×654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宋汝器之亮光釉面

上传的图片
   201042310583637.jpg [ 33.76 KB 564×423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酥油之光

上传的图片
   20104231059537.jpg [ 28.67 KB 634×523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宋民汝之木光釉面

上传的图片
   201042310594637.jpg [ 32.49 KB 584×378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明宣德青花之入玛瑙多的釉面器

上传的图片
   20104231103437.jpg [ 31.39 KB 558×510 ] (缩略时请点击查看原图)

  

明宣德釉里红器之入玉粉多的釉面器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4/23 11:02:3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03125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