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龙泉之秘器
您是本帖第1742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龙泉之秘器

宋史卷“四百八十列传世家”《吴越钱化》“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来朝,俶进......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事”,又《宋会要》“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朝,俶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万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太宗的秘色瓷器达十万多件。如此巨大的数量应当在日渐衰落的越窑所不可完成的,但由于越窑所用的瓷胎含铁量高而不如龙泉地瓷石(高岭土)纯洁优良,这一切应当促进和推动了龙泉地发展,并使其很快进入了成熟阶段,于是加快了越窑大量的制瓷技术人员地加入,所以应当说当时太平兴国三年四月第二批进贡瓷,应是龙泉窑器。而所称的秘瓷应当北宋早期的浅灰青色的龙泉之器,而应当说至此以后,胎质更纯净而优良的龙泉瓷胎占据了绝对优势,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这也是促使越窑走向衰败之根本)而由五代进入北宋早期龙泉之瓷所以得到突飞猛进地全面发展,应当由越窑的技术人员将极其成熟的经验带入有关,而龙泉阶段所烧的浅灰色釉器种中极精的进贡之器应当是秘色器中的又一品种,因为当我们将越秘、耀以及北宋早期的龙泉秘色瓷釉下的整体釉汁结构变化作一严格地对比时,可以确立其配方总体一致,而至于最终的三者成型器釉而出现不一致的变化,应当像于其胎质含铁的多少以及多元素有别之故,我们可以理解配方自古存在保密性这一事实,但技术人员自身的流动加入,也确实存在,而人员地加入,成熟技术的带入。使得龙泉完全有可能制造出与越窑之釉可比美之器。那么北宋浅灰釉中的贡器是否就是宋之秘器呢?可以暂此提出,相信这一点,会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可以证实,提醒当有北宋时浅灰釉极精之器的朋友们,加陪珍惜,也许手中之物果真就是北宋龙泉之秘器。

(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认木而著也......”有出青瓷器,谓之“秘色”即“秘色瓷”为供奉之物,起于晚唐,臣庶不得使用故为“秘色”。)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3/3 13:59:2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2 小时 57 分 25 秒
我佛真身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2
金钱:4773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北宋时期的龙泉的釉水为石灰釉,在高温中年度比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因此釉层比较薄;而到了南宋时期,发明和运用了石灰碱釉,石灰碱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因此釉层比较厚。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3/4 9:30:51×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87500 秒 数据查询:11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