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四、十五
您是本帖第1570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古瓷鉴定二十法之十四、十五

十四 查稀有元素的存在与变化

我国的古瓷之中,古人们为了令其精美,想方设法地将太多的珍贵元素碾碎,加入器物之中,有的在胎里、有的在釉内、也有的在彩中,这些不同的元素在器物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自汉最精美的器物之中有稀有元素入内如:宝石、玛瑙,玛瑙入胎、玛瑙宝石入釉;自南北朝开始玉粉入器。而唐时邢器入玉多,越器入玛瑙这是事实。唯越秘和耀秘则是玉和玛瑙入胎入釉最完美的结合器,并已有微量宝石入内,从而水晶莹润,成为国粹。进入北宋官窑、汝窑等,有大量宝石粉的溶入。于是五彩之光呈现。从宋至清,所有的官器中的御品,绝对是一种“无宝不烧器”的局面。据说国外以中国古瓷内含稀有元素的这一必然事实为基本点,在研究鉴定瓷的仪器应当是切实可以的。当我们不可理解为什么古瓷会闪烁出不同于器物本色之光彩时,应当认识到,其实由于太多鲜为人知的宝贵元素。被粉碎后添入器里彩中,它们的真实面貌发生了某些变化,这样我们不便一眼认出,但只要努力的下功夫探究,应不难明白。要观玉和玛瑙,要从两晋南北朝这种低温器开始,因为这样可观到原石粒。而观宝石则要从清向远古看,因为晚清御用器中更明白,而当从表上看明白后,再向釉中转入,如此方可看的更明白。

我国的古瓷是国之瑰宝,说国宝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从稀有品元素存在上认定,也是一个切入点。而釉下有稀有元素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会出现分离、重组结构变化。这是一定存在的,它们的折射晶体之光。或成堆状、或成线状、或成点划线状。自有其道理和规律可循,而只要有这些真正的表现则无假器可言。

十五 釉下有机物生成结构变化

瓷器中的有机物生成,是从瓷器烧出窑的那一天开始,将伴随日月星辰和岁月的流逝再逐渐生成,并发生着变化。而这种有机物的生成变化,不仅在表面,同时在釉内以至周身的每一处,都在生成变化。相对而言,材质越精细,这种变化越小些。但这种变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通常情况下,一元配方器和二元配方器,由于胎质结构上的区别,釉面的厚薄不一,以至烧造上温度的差异。于是当各类的瓷器从胎至釉的致密坚硬度有别时,对器中有机物的生成变化会有影响。比如说宋代汝器易陈旧,而那些陈旧的有机物多为杂色斑,便是一种类型。那么早期元青花、明宣德以及康熙青花的釉下有机物的生成变化明显各不相同。他们相对各有各的特征。而如果细细进行剖析,便可以寻找出它们的规律特征,它们最大的特征是表面纵然整体一新,而釉下的有机物生成变化则非常明显。而只要同此一致,那必真无疑,天下没有表新内陈旧的假器物。

「该帖子被 藏友 在 2009-11-18 9:46:29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11/18 9:46:1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09375 秒 数据查询:9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