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今已发现的物证来看,最早采用玛瑙入胎、宝石与玛瑙入釉的器物,当属汉代的绿釉小件精美之器。
汉代的胎为红与黑泥土。绿釉多为红胎,陶人类多为黑胎。红胎中星星点点的玛瑙粉十分易辨,釉中除了有玛瑙外,还有宝石添入。正是因为从胎到釉里添入了比较多玛瑙等比重较大的元素,因而此类器比重较大。汉罐类器属低温器,但相对而言,这种入玛瑙、宝石的器物,在当时应算低温中的偏高温者,因而其胎达到了古时青砖与瓦的硬度。但由于器温度还不至于令玛瑙粉溶化,因而红胎中星星点点的玛瑙原石粒在50倍的放大镜下一目了然。
汉代极为精美的绿釉器物之中,釉中令人惊奇的发现,不仅溶入了玛瑙,并且溶入了宝石的元素。当我们看到晚于汉几百年之后的一些器物,釉面脱落严重。可汉之精器,两千余年之中的风、霜、雨、雪和长期受多种浸后的今天,却远比晚它近千年的五代民窑釉面脱落现象更完整、美观。这说明釉中的玛瑙等元素和胎中的玛瑙粒为同一元素,正因胎、釉中有统一性能的元素,因而贴结的牢固与坚实,所以两千年前的汉陶器比五代民窑的瓷器釉面还美观,这实在是令人大开眼见的。
自汉的精器中将这种稀有宝贵元素溶入器中,应当是汉代先辈们的伟大创举。当然是以汉为最早还是汉以前就有,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汉器中有这将无须争议,因为太好分辨了,尤其是釉中的玛瑙粒,扣下一化验便知,所以不用争议。
我们应当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而欢呼,正是他们的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创举,留给后人享用不尽的宝贵遗产。对于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我们除了学习、传承,还是传承、学习,外加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