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蟹爪纹”的形成因素;怎样识别?——曾祥辉
笔者 曾祥辉
至于到底蟹爪纹是个什么纹样,怎样识别,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有蟹爪纹者真?陶瓷界历来不见有具体解释。
《古铜瓷器考》说:“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此处指“官窑” 似有连带指汝窑的意思,因为北宋汝窑均属官方指定窑口。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汝窑,“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而明末谷应泰《博物要览》对汝之裂纹,有“隐若蟹爪” 一说。
古时的荀子在《劝学》中用:“蟹八跪而二螯” 来形容蟹爪折节如跪膝 。所谓“蟹爪纹”故名思意,应是呈九十度左右的蟹爪折角状纹样。
马未都在“百家讲坛” 介绍汝瓷,其中对蟹爪纹的解释很逗人笑,他说:“汝窑有什么特征呢?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 蟹爪纹说得很抽象,书上的记载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个感觉。第二点是“鱼鳞状开片” 。你注意看,汝窑釉面的开片跟所有瓷器的开片都不一样,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的。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 。他在亿万观众面前,仅对汝窑蟹爪纹的这一解释,就是中国古陶瓷学术中,一个不懂装懂、弄巧成拙的天大笑话。如果按他的说法,要在汝瓷釉面去找那种大闸蟹蟹爪尖上小毛剌的感觉,不知要伤害多少初学者的眼睛,恐怕在他传讹世界上67件半的汝瓷当中,一件也具备不了他所认识和讲解(误导)的那种现象和特征。
马大师基本上将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特征全部解释透了,也许是因为古瓷裂纹过于神秘、学术内容过于深奥,而闹出了一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笑话。他说:“哥窑刚一出窑,釉面炸裂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一个瓷器能炸多长时间呢?能炸两年。我买过一个新的哥窑瓶子搁在家里,夜深人静时,就能听见“嘣”一声“嘣”一声,一直要持续一两年时间,这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
如果现在有人能再买到一个像马大师买的这种新的哥窑瓶子搁在家里,每到夜深人静时就专心致志地听,看是否能持续一两年地听见"嘣"一声"嘣"一声的哥釉裂纹声......。
马先生实在是多才多艺之才,不仅懂得天下的收藏,而且还是中国民藏界一位不可多得的故事大王。
(以下为宋代哥窑米黄釉局部百倍放大图)
明代人凭什么说"汝瓷无纹者尤好呢"?那就证明,明代人对于北宋无裂纹的汝瓷并没少见,同时也说明汝瓷出窑时不一定全都有裂纹,或者说汝瓷的裂纹,并不一定是窑火工故意烧裂形成的。
为什么说有蟹爪纹者真呢?因为在部分汝瓷的釉面上,的确存在着这种与众不同而似蟹爪的折角状典型纹样。这种纹样并非汝瓷独显,只要年代真正久远的高古瓷,部分器物的釉面都有可能会自然形成。所以我们今天也只能在部分真正的高古瓷釉面上见到这种纹样,当然也有已过千年而到至今未见任何裂纹的高古瓷。
(以下为北宋汝窑天青釉局部百倍放大图)此图只能代表个体或部分土沁严重的汝瓷釉面裂纹现象。
它的形成原理是;瓷器釉层因烧结后降温不适出现的裂纹,或出窑后的自然裂纹因年代久远,而逐步形成胎釉质变,使早已裂纹的釉层,微妙翘离胎体而形成的再次、派生裂纹现象,由一处或两处斜向开裂成终端交接,将纹路连接成了折角状,型似蟹爪。有的零星而单独地隐存在早期形成的网格纹中,不易察觉。
有的折角纹较为明显,用肉眼观察,是一种斜势裂入釉层的感觉,其裂势深度似超过一般裂痕。密集者象叠鳞,裂翘折角处高出釉面者,侧视隐约可见石英折光散射。
这种裂纹的纹路走势是人为裂纹模仿不了的,所谓的“蟹爪纹”并非北宋汝瓷独显,只要年代相当久远的高古瓷,因存放位置的温差都有可能自然形成,而北宋汝瓷也不一定全部都具备蟹爪纹现象。
我们在观察或查找这种具特殊现象的纹样时,切忌钻“牛角尖” ,首先应该以器物整体的时代特征为主,并不是说凡器物身上出现“蟹爪纹” 就绝对是汝瓷真品,也并非没有“蟹爪纹” 就绝对不是北宋汝瓷......。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收藏界的新世纪。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8/8/18 22:50:3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