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解密柴窑(柴瓷) ——阿铁(黄铁法)
您是本帖第5661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解密柴窑(柴瓷) ——阿铁(黄铁法)

  柴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最为著名的名窑,也是后来争议和谜团最多的名窑。讨论任何一个窑口,都要做到历史文献与实物相互印证。我们要相信历史文献,但不能迷信历史文献。因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历史文献,很多也都是作者本人观点的体现。我们需要的精神是:大胆推理,小心求证。只要推理正确,又与实物能相互印证,我们就认为是符合史实的。

  说柴窑,必先说后周。后周(951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共10年时间,历经三个皇帝。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登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柴荣继位后不久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 战争胜利后后周军队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他的皇帝称号,几乎将其所有长江以北的地区交割给后周。959年柴荣在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之后再次北上攻辽。他的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柴荣此后不久病逝。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北宋。 后周的首都为开封,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这里所说的柴窑,专指后周柴荣时期的瓷窑,而非指燃料为柴的窑所烧的瓷窑。我们知道,在五代时期,陆路运输极不方便,特别是对于易碎的瓷器。正因如此,皇家或官家用瓷的窑场一般都离京都不远。既然五代的京都为开封,那么以开封为圆心,各位可以在心中先画个圆。再者,皇家与官家用瓷,一定是找当时实力和技术都强的窑场。而符合这些条件的窑场,鲁山段店窑能靠上的最多。段店窑的实力,笔者已在《鲁山段店窑与宝丰清凉寺窑的综合对比》一文中写的很详尽了。

  咱们再来分析对柴窑的记载、也是我们都熟悉的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记载有“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粗黄土足……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所谓“青如天”,首先是指釉色明丽鲜亮。其次“青如天”实应为天蓝色。而天青色与此无关,是另外一种釉色。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就是类似于天空的颜色。青色在古代本义是也是蓝色,介于绿色蓝色之间,但很多词容易让人误认为绿色,比如青*就是绿色。这个观点,笔者也已在《“雨过天青云破处”之我见》作了祥细分析。

 再来说说  “明如镜”。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古人用的是铜鉴,即在类似盆的容器内盛水以照容颜,后来又发明了铜镜,铜镜成像的清晰度远非现代的玻璃镜可比,而且其镜面也非现代玻璃镜那么光滑,而是稍带一定的润度。到各个博物馆看看古代的铜镜就可明白这一点。

  “薄如纸”,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柴瓷的釉面薄如纸,笔者认为我们应理解为胎釉的整体厚度“薄如纸”,而不能片面的说是釉面薄如纸。退一步说,即使是认为是釉面薄如纸,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纸是怎么制作的,当时的纸也远非现代的纸这样薄,其厚度就可想而知了。

  “声如磬”,《说文解字·石部》:“磬,乐石也。从石,殸象悬簴之形,殳,击之也。磬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说,磬的声音从石音。如果理解为声音悦耳悠长,那就是“声如钟”了。

  这四个特点分析完了,但“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中都有个“如”字,也就是说,这几个特点只是个形象的比喻,让人们更能理解柴瓷的特点,也更能突出柴瓷的美,而不能刻板的用这四个特点来为柴瓷画框框。

我们再来说说“有细纹”。有细纹,即有开片,而有开片本来是瓷器釉面的瑕疵,否则,也不会有“无纹者尤好”的说法了。

  某类器物具有的某些特点,只是其典型特征而已,我们在收藏的时间,不能死板的用这些特征来按图索骥。比如,哥窑官窑的特征为“紫口铁足,金丝铁线”,而两岸故宫和世界各大博物馆所展示的一些哥窑官窑瓷器上就没有这些典型特点,你不能说那就不是哥窑官窑瓷器吧?!

 

  那么,究竟柴窑在哪里呢?哪个窑口是柴窑呢?历料有记载“柴窑出北地”,而这个“北地”究竟是确切的地名或是指方位?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直到现在,以“北地、东地、南地、西地”为口语的地方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漯河平顶山(段店窑属今平顶山)一带,泛指某一特定地方的北方、东方、南方、西方,而发现符合这些特点的瓷器,也恰好在段店窑址群的“北地”,是巧合或是必然?笔者不下断语,需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但可以说明的是,笔者认为至少段店窑是柴窑的烧制地之一。为什么如此说?因史料也可查出,柴窑在某地烧制不成,又南迁烧制成功的记载。至于说其它地方有无烧造,需用史料与实物来证明。

补充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谈柴窑,必为五代器,要符合五代的器形、制作工艺等特点,这是前提,也是必要条件。

  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探讨指正。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8/6/20 10:10:46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6 秒
nihaokyhg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1
金钱:3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讨债公司 网站制作 搬家公司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24/1/18 20:18:18×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40625 秒 数据查询:11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