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第四章 柴窑柴瓷为什么昙花一现就不见了——新探五代后周柴窑柴瓷
第四章 柴窑柴瓷为什么昙花一现就不见了——新探五代后周柴窑柴瓷
罗一山著
世界上有生命的事物,都有生成、发展、消亡的过程,只不过有的需要短暂的过程,有些需要漫长的时间,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也就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留下来的事例和物证。柴窑柴瓷是五代后周柴氏家族制造出来的一种“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精美瓷器,也是柴氏家族在生活和生产中留下的物证。为什么公开传世十几年以后,就突然消失了,不见了,从此退出宋初五大名窑的历史舞台,使人无法理解,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困绕了历代学者、大家、作者、收藏家迷悔不解。不妨让我们推敲消失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皇权造成的消失原因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实行阴谋篡权,当了皇帝,是延续封建王朝的理念: 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叫子亡, 子不得不亡, 这一理念没人敢违背, 更没有人公开反抗。
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灭了祖先的典籍,坑杀了许多儒士。这就是因为秦始皇掌握着生死大权,想叫谁活,谁就能活,想叫谁死,谁必须得死。
明朝初期朱元璋反对蒙古人统治,对元人统治恨之入骨,所以对元代人见了就杀,对元代器物一律采取销毁,元代时期工匠制造的精美元青花,汉蒙民族为了保护元青花,只得埋在地下,时间久了,就连同自己祖先制造的青花瓷都不知道是谁造的,这给人们提示,皇帝让你知道什么,你就知道什么,皇帝不让你知道的东西,一道禁令,就很难知道了。
宋朝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后周宰相王溥已经不是宋初大臣,选编了《五代会要》三十卷,记述了梁、唐、晋、汉、周及十国的典章制度,甚至还有地震、日蚀、月蚀、流星、山摧、水溢等自然现象,难道就没有描述大周的国宝重器柴瓷吗?这一切是皇权所致,赵匡胤让你写,就能写进去,不让你写就是正史也写不进去。
宋朝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赵匡胤执政十三年了,政局已经稳定下来,下旨修国史、命宰相薛居正与几位大臣,把一个混乱、短暂、理不清的五代局面,编写成原名《五代史记》史称旧五代史。共计一百五卷,记述五代时期包罗万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杂事。这是赵匡胤亲自命令撰写的五代国史,应该说是正史,也只字未提大周柴窑柴瓷;是赵匡胤没见过柴瓷?还是根本就没有柴瓷,从历史的事实上大周制造过柴瓷。并且周世宗柴荣还御批过,那么旧五代史没有提到周朝的柴窑柴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皇权所致。
到了宋仁宗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1036-1053年》欧阳修把薛居正一百五十卷旧五代史减成七十四卷,史称《新五代史》,因为照旧五代史缩减、自然没提及柴窑柴瓷。
只是在欧阳修晚年写《归田集》他的自述中说:“归田集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因此在描述汝窑花觚时:“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磐,世所稀有……。”这是在赵匡胤死后近百年,北宋古文化运动倡导者,欧阳修首次提出柴瓷。
在这百年中没有一个典籍提及过柴窑柴瓷,是不是大周没有烧制过柴瓷吗?是不是王溥宰相不知道大周有过国宝柴瓷吗?是不是宋朝宰相薛居正写的五代史,忘了写柴瓷;还需百年之后欧阳修补充呢?都不是! 因为宋朝的话语权掌握在开国皇帝赵匡胤手里,符合他的心愿什么都能做,不符合他的心愿谁都不能做。
笔者收藏乾德元年,赵匡胤执政五年紫色茶盏,还有开宝元年的鸭子注水紫色,是汝窑的防柴,赵匡胤在执政中虽然造不出柴瓷,但可以让汝窑仿柴,尽管达不到柴瓷的薄胎,也是汝窑最精美的。
汝窑紫色鸭子水注
汝窑紫色鸭子水注(底部)五支钉
汝窑紫色鸭子水注(底款)开宝元年
汝窑紫色茶盏套件
汝窑紫色茶盏
汝窑茶盏(底款)乾德元年
赵匡胤后来造不出柴瓷,只是下一道禁令的事。凡是有关柴窑柴瓷的一律禁藏、禁用、禁出版书藉。从此正史或者其它记载上都没有出现柴窑或柴瓷的影子,这就是皇权一句话,没有人敢违抗禁令,这是赵匡胤执政的时期。为了找回大周国宝的影子,在原有窑址又命工匠,于乾德元年制造出紫色各种汝窑器具,后来汝窑成为五大名窑之首。
赵匡胤死后近百年,大文豪欧阳修把朝廷遗忘的事,把史官所没有记的事,把它说出来,还原事实真相。让人们知道柴窑柴瓷是存在的,也是历史的事实。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没法阻止,讲真话,说实事的欧阳修在赵匡胤死后近百年最早把柴窑柴瓷重新搬到历史的舞台。这说明皇权只能在执政时期管用,赵匡胤死了就不太管用了。根据牛顿的物质守恒定律,只要世间曾经有过的物质,不管受到皇权如何禁止或封杀。随着时间流逝,都会慢慢浮出水面,还原它本来的真面目。消失只能是一时或更长时间,但不可能永远消失。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把曾经存在的柴瓷,经过考证探讨又从消失中找回来,应该说是我们的使命。
未完待续。。。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7/10/14 11:20:4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