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第一章 周世宗柴荣与宋太祖赵匡胤——新探五代后周柴窑柴瓷
第一节周世宗柴荣
罗一山著
旧五代史记载,柴荣生于公元921年河北邢州隆尧县,祖父柴翁家的别墅里,父亲柴守礼有五个儿子,家境日渐败落,把老四柴荣,从小送给姑妈柴香娘和姑父郭威收养,柴荣从小聪明能干,少年时就开始往返江陵做瓷器、茶叶、布匹生意,同时爱好习武,读些史书及黄老书籍,一直在姑父、姑母身边长大,二十几岁时弃商跟随姑父郭威参军从戎。
郭威在养子天雄军节度使柴荣的辅佐下,进行了一些改革,使邺都一带生机勃勃,名声大增,周围一些郡闻风归附。由于功高震主,汉隐帝对郭威猜忌起来,先是杀了几个不听话的大臣,又把郭威留在开封京城的妻子儿女杀了,还派使者持密旨杀郭威。
郭威逼迫起兵,留柴荣守魏州,自己率大军向开封进发,澶州《今河南濮阳》数千将士拥戴郭威当国主,将士们撕裂黄旗做黄袍,硬披在郭威身上,非要叫郭威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澶州兵变。
郭威当了三年皇帝,突然患重病,不久便死了,柴荣在义父郭威灵柩前继位,史称周世宗,年号显德。
二月北汉国主刘崇,趁大周国办丧事,内部未稳,乘机率领北汉军队伐周。
柴荣亲自披甲上阵指挥抗击,双方在高平打得激烈,大周右路军被击溃,这时柴荣性命危在旦夕,在紧要关头赵匡胤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君危臣死,何不能拼死效忠!”
赵匡胤身先士卒,跃马横刀,直冲敌阵,拼命力战。斩杀了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后,军威大振,杀的北汉军队尸骨遍野,节节败退,连契丹援军也望而生畏引兵返退。赵匡胤乘胜攻打高平城,直到左臂中箭血流如注,柴荣下令收兵,才结束了战斗。
柴荣对赵匡胤非常赞赏,论功行赏时,赵匡胤被擢升为殿前都虞候兼严州刺史,殿前都虞候是皇家禁卫军的高级将领,赵匡胤从一个普通的士兵,进入到高级将领,从此开始飞黄腾达了。
柴荣称帝后,宏才大略,雄心勃勃,决定完成姑父在世的心愿,在短短几年的执政里,大刀阔斧的实行政治、文化、宗教、经济、水利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很大成绩。
唐末战乱不断,百姓苦难深重,信佛者大增,到处兴建寺院,私度僧尼,更有甚者,寺庙成了僧尼逃避劳役,服兵役及罪犯的庇护所。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革除此现像,柴荣下令诏示,废除未经国家允可,而私建的寺院一万多所,减少限制保留两千六百多所。僧尼人数以限佛前的一百多万,削减到六万余人,诏示令既提高僧尼的素质,又增加了农业劳动人口及税收,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社会也能稳定下来。
同年九月柴荣又下诏书“禁铜令”佛教盛行时,民间纷纷用铜铸造佛像,甚至毁掉铜钱去造佛,造成铜材缺乏,政府久不造钱,国库钱币短缺,直接影响钱币流通造成经济危机。“禁铜令”决定,除各县法物,军器及寺庙钟、磐钹锋之类所留外,其它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之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隐匿者五斤以上处死刑,不到五斤者论刑有差,这一举动,使老百姓有钱用,也挽救了经济危机,从此国家向健康稳定的局势向前发展。
柴荣打破常规,对吏治整顿极为重视,提高办事效率,任用有才干有能力的人,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处死私自加派税款,以权杀人的官员以示严惩,五代时期,严酷出名的法律,柴荣下令彻底修定,废除了随意处死的条款及凌迟之类的酷刑,人性化的对待犯人,给他们充足的饭食,有病的允许探亲,无主的病人,官府负责**,严禁犯人无故死亡。柴荣还主持修改不合情理的法律,最终完成了五代后周有名的《大周刑统》。
柴荣认识到百姓的重大作用,在经济方面首先降低税收,废除不合理的租税,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同时采取措施促进生产增强国力。柴荣看了唐朝元稹的《归田图》非常高兴,叹曰:“此道治国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颁诏其图片”。使吏民先行知之,大均天下,下令各州县也按实有土地征收租税,防止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神,将自己税赋转嫁到百姓身上,对一些退休官员和历代享受朝廷减免税收的贵族,一律在所属官府交税,柴荣还下令,召集流亡的人分给他们的田地耕种,既安定了百姓,又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深受老百姓的响应和拥护。
柴荣大力提倡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加强治理大运河、黄河、汴河、的水路畅通,大大促进了水陆经济发展,使国家强胜起来,他还再用各种大型庆典、皇室活动中,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赏赐百官大臣,采用柴王府烧制的国之重器柴瓷,代替各种昂贵的金银珠宝铜器。
柴荣在会见华山道人陈传时,问他享年能活多少岁?陈传说:“以再下观看能活六旬以上。”柴荣听后,非常高兴,他决心在位三十年中,用十年开拓江山统一天下,用十年休养百姓,用十年兴百业,没想到他未能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英年早逝,时年39岁。
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写到“而世宗区区五六年时间,收秦陇,平淮南,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华夏,而方内延懦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因果,议论伟岸......其英武之才,可谓雄杰,及其虚心所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社稷志忠,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被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熟能至哉?诚非史氏这所及也”。
正如四川省阆中杨少轩先生所著《五代明君——柴荣》中所称“吾观五代十国之君主,未有后周世宗柴荣伟业者。”“较之汉文武大唐之太宗不逊分毫。”
在短暂的五六年里,柴荣所做的业绩得到大周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的认可与爱戴,称颂他是“富贵星,智地星,活神仙,甚至有人把他当做“财神爷”来供奉。充分说明柴荣是民众拥护的好皇帝,也是后人敬佩的“中国十大贤君”之一。
柴荣一生中做出一件最大的错误决定。把军权从他妹夫张永德手中下令免职, 交给了忘恩负义的赵匡胤,而导致了陈桥兵变,最终断送了自已的大周王朝。
第二节 宋太祖赵匡胤
后唐庄宗李存勋同光四年《公元926年》赵匡胤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父亲赵弘殷是后唐的一名中级军官,母亲杜氏,兄弟两人,弟弟赵光义,赵匡胤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18岁那年与晋国一位将军贺景思女儿贺绮云结婚,贺氏很贤淑,对赵匡胤百般体贴,日子过得十分甜蜜。这反而让赵匡胤感到不安,怕自己的雄心壮志被温暖的家庭消磨光了,他一心想离家闯一闯天下,外面动荡的世界对赵匡胤太有吸引力了。三年后的一天他决定出去闯天下,于是告别父母和妻子一直向西走去。
当来到原州藩原《今甘肃平凉县东》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也不知该去哪里,正走着他发现了一家赌场便走了进去,想把剩下的钱搏一搏,赢了好做盘缠,还别说运气好,真赢了一袋钱,他高兴的来到客栈,买了些酒肉,独自喝的酩酊大醉,那输钱的赖皮,一直尾随而来,趁他熟睡的时候,又把钱偷走了,等他醒来,发现钱不见了,追悔莫及,举目无亲怎么办呢?
赵匡胤的父亲常提起自己的好友王彦超,于是他决定南下复州投奔王彦超,到了复州找见防御使王彦超,不料他看赵匡胤一副倒霉相,却不愿意收留他,只给了十几贯铜钱,就把他打发走了。不得已他又去随州,投靠父亲的另一位好友刺史董宗本,没住多久董宗本的儿子董隧诲瞧不起匡胤,千方折辱,让他实在忍不了这口恶气,便离开了随州。
一路行到襄阳,没有钱只好到寺庙借宿寄身,庙里老和尚见赵匡胤气宇轩昂,有一颗雄心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于是热情的接待了他,还指点往北走,才会交好运,离别时老和尚还送给了一笔钱,他照着指点的方向朝北走去。
赵匡胤在寒冷的冬天来到长安,经过两年多的风风雨雨,尝到了人间酸辣苦甜,23岁终于投奔到汉朝大将郭威门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从此结束了闯荡流浪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人生奋斗史。
赵匡胤在拥立郭威当皇帝时有功,由一名士兵提升为禁卫军的中级军官和他父亲是同等级别。
柴荣当皇帝与北汉高平交战中,论功行赏被提升为殿前都虞候兼令严州刺史。此后赵匡胤追随柴荣参加两征后蜀,讨伐南唐,滁州之战与六合之战,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因赵匡胤功勋卓著,又被柴荣授于殿前都指挥使之职。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赵匡胤为先锋,跟随柴荣攻打南唐一直打到长江边上,占领了江北十四州,迫使南唐放弃帝号,签下停战协议。赵匡胤每战必胜,每胜必升,这故然很重要,但滁州一战中他结识了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这对他的事业发展尤其重要。从此赵匡胤和赵普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他为飞黄腾达的人生,打开了非常重要的一页。
显德六年《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赵匡胤陈桥兵变最终篡夺周朝皇位,建立大宋王朝。此期间,主要拉拢周朝旧室大臣,并采取怀柔政策,收买人心。另外初夺政权后,旧朝节度使是他的心病,李筠和李重进都是柴荣的亲属及结拜兄弟,肯定不服赵匡胤,必须镇压下去,才能稳定江山,赵匡胤如愿以偿。又先后吃掉南方的小国,局势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给他说过:“尾大不掉头的故事”。是的。属下的势力强大,就会出现不服指挥无法驾驭的局面。母亲显然把自己比作蛇头,把那些手握强大兵权的义社兄弟比作蛇尾。一旦形成蛇尾不听蛇头的指挥局面,那时处置就太晚了,陈桥兵变就是事例。
有一天石守信见赵匡胤心情很好,便说:“再过三天就是义社兄弟结拜的日子,请皇上能否跟大家聚一聚”?
赵匡胤听了石守信建议,心里暗中高兴,便干脆愉快的答应了。
第三天散朝后,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领铎,罗彦瑰等义社兄弟留下来,他们换下朝服,穿上便衣,赵匡胤给他们每人一 把佩剑,一张强弓,一把好箭,一皮囊美酒。他说:“全带上”。说完骑上一匹宝马往宫外奔驰,石守信等人不敢怠慢,立刻上马追随而去。
到了郊外榆树林里,在一块空地上赵匡胤下马。石守信他们也随着跳下马背,围绕着赵匡胤,满面笑容的坐下来,二年零七个月了,义社兄弟还是头一次,这么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跟着大哥赵匡胤在一起。大家兴奋极了,好似又找回了过去的自己。
赵匡胤拿起皮囊喝了一大口酒说:“来大伙儿一起喝个痛快!”在坐的兄弟,都咕噜咕噜大口喝起酒来,石守信擦了擦流在腮边的酒大声的说:“这酒就是美!与当年的就是不一样”!大伙听了哈哈大笑。
赵匡胤随意的说:“大伙儿是好兄弟,情同手足,像这样的聚会以前经常有,自从大哥我登基后,朝廷内外,国事纷繁,没有时间啊!所以总觉得亏欠兄弟们很多”。
“喝!大哥,喝酒”!石守信最活跃,赵匡胤开始觉得这些义社兄弟,不太把自己放在眼里,似乎都忘记自己是大宋天子。
赵匡胤并没有表露出不满,照样爽快的说:“当年我离家去投军。那真是狼狈不堪,白天挨饿晚上露宿,有一次在破庙过夜,半夜饿的睡不着,便起来走走,你们猜我看见了什么?”
石守信喝的多了说:“天下掉下来美女,哈哈哈。”大伙儿听了哄堂大笑。
高怀德接着说:“美酒佳肴,又是一阵大笑。”
赵匡胤微微带笑,平静的说:“我看见了暗兰色的天空上,浮着一轮大明月,不禁浮想联翩,脱口吟了两句诗。
大伙问:“什么诗?大哥说出来,好让兄弟们品头伦足一番!”大伙儿真把赵匡胤当成昔日的义社大哥了,非常随便,非常融洽。
赵匡胤却恰恰相反,认为这些兄弟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天子,放荡的很,便用诗来提醒这些兄弟,让他清楚自己现在是谁?
他吟道:“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好!好诗!”大伙儿你一句,我一句,闹个叽叽喳喳乐不停。
赵匡胤干脆捅白了说:“如今我的心愿不是实现了吗?给天下子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大伙儿高兴的呼喊到:“为大哥干,今天不醉不罢休!”
赵匡胤抿嘴一笑,扫了大伙一眼说:“酒喝到现在,也该喝出什么味道吧!”
石守信直性子说:“这酒比我石守信喝过的酒都好喝!”
张领铎说:“喝高兴,什么酒都有味道”!
赵匡胤却说:“今天我喝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就像滚烫的锅中倒进一大勺凉水,热闹的气氛被这句话一下子浇凉了。
石守信忍不住说:“大哥当了大宋皇帝,天下百姓没有不顺服的,弟兄们高兴还来不急呢,大哥怎么......”
赵匡胤打断了石守信的话:“刚才在想,没有这些弟兄们拼死出力,我赵匡胤哪里来的今日。我从心里感激大家伙儿,三生不忘。”
高怀德举着酒对大伙儿说:“过去的事不谈了,喝酒喝酒!反正大家都听大哥的,干!”
唯独王审琦比较冷静,总觉得大哥绝非无缘无故的放下国事,与大伙儿一块痛饮,到底有什么事,他想不出来,告诫自己慎重才是。
石守信依然如故,还在咋呼:“喝!大伙儿祝大哥永坐江山!万岁!万万岁!”
大伙儿雷鸣般的喊声惊吓的树梢上的鸟儿都飞走了。
赵匡胤有点不耐烦了,他突然站起来,一本正经说:“哥们相聚,以心见心,大伙儿试试佩剑锋利不锋利,弓箭管不管用。”
大伙儿大吃一惊,气氛变得沉甸甸,冷嗖嗖。
赵匡胤又抛出一句令人想不到话:“皇宫里的交椅谁不想坐?这里没有外人,你们谁想当皇帝,现在可以就把我杀了!”
这句话把义社兄弟吓坏了,马上下跪,发誓说:“臣万万不敢!”
赵匡胤说:“要杀!这可是机会,是朕亲自给你们的机会。”
肝胆相照的兄弟感情彻底击溃了,兄弟变成臣子,大家麻木的跪在地上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王审琦偷偷的看了赵匡胤一眼,发现没有任何表情,于是他诚恳的说道:“臣等愚蠢之极,鼠目寸光,期望皇上指点迷津,给臣一条出路。
赵匡胤果然满意了,把大伙儿一一扶起,说:“人生短暂,就像射进门的阳光,一晃就消失了,人不就是多积累些金银财宝,尽情享受,然后留给子孙后代,让世代不致贫穷罢了,朕为众爱卿们着想,还是放掉兵权,多购置良田和深宅大院,多养些美女,一边饮酒取乐,一边欢舞听歌,赏心悦目,何乐而不为呢?”
大伙儿这才恍然大悟,搞了半天不是要收回咱们的兵权嘛。
第二天上朝,义社兄弟们不约而同的假托身体有病,不堪重任,上奏皇帝,恩准他们辞去现任的要职,赵匡胤爽快的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杯酒释兵权”。
兵权要回来,可以长治久安了,可是当时天下,宋朝疆土只有一半,其它还在契丹,北汉,后蜀,荆南,南平,湖南,南汉,南唐吴越手中,还有半个天下。
为了统一天下,赵匡胤想起周朝王朴曾在《平边策》中“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先取江淮,后图南方小国,并待时机一举平天下,先后借道荆南国,接着战领南唐吴越,南方统一了,十国战乱与割据也随之完结,统一全国是赵匡胤的一大历史功绩。
赵匡胤执政后十分重视发现经济,减轻百姓负担,壮大国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农耕在赵匡胤眼里如同打枚一样重要,不奖励农耕社稷无法安定,国家就没有发展壮大的基础,他奖励更多的人务农,广泛开垦荒田,种植粮食及桑枣。
三次下令治理黄河,减轻黄河决口祸患。还疏引江河便利河运,在兴修水利上,赵匡胤比起历代皇帝很有突出的作为。
推行减赋政策,减轻百姓负担,许多苛损杂税,如鱼税,皮革税,均被废除。
减轻刑罚,施行宽和治理,并下诏书令以法治民,应当以简为贵,要有爱民思想,乱世之时令可严苛,盛世之中,令应宽和,营造安定局势,让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赵匡胤打仗靠武将,治国靠文臣,在治国方面,培养选拔文臣,作为极具重要的事情来抓,中国历史上,选择文官有两条途径,一是选举,二是科举,赵匡胤便在科举中发现人才,考试方法,还是效法唐朝诗赋,墨义,帖经,策问四种。通过考试,向全国网罗优秀人才。
赵匡胤推行科举目的,一者借以抑制武将势力的增长势头。二是可以广泛吸引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扩大巩固中央集团的统治基础。通过科举还可以杜绝询私舞弊的现象,防止有权有势的上层官僚钻空子,走后门,并且首次采取进宫殿试,确实比其它帝王时代要清明得多,而且殿试作为一项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
总之赵匡胤为人城府极深,在陈桥兵变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页,但是,在治理国家,稳定朝廷,关心民生,统一大业等方面,做出了一代帝王,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载入史册。(转载请注明出处!)
罗一山著
「该帖子被 德藏收藏 在 2017/10/11 16:11:46 编辑过」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7/10/11 16:08: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