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新探五代后周柴窑柴瓷——序言
序言
中国历史上,陶瓷有过两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即唐代秘色瓷和五代柴窑瓷。千百年来总是让历代名人志士、鉴赏家、收藏家和著名作家。苦苦寻找,研究探索、费尽千辛万苦,仍是雾里看花,搞不清真实面目,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一九八七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佛塔,因千年以来日晒、风吹、雨打寿命已尽,突然自动倒塌。引起国家和佛教协会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派考古队和当地民工,在清理残迹现场时,发现塔身下面有个地宫。小心打开地宫,展现出了唐僖宗李儇放在地宫许多罕见的珍贵国宝和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一重大发现,当时震撼和轰动了国人及全世界。同时还发现地宫深处立一块石碑,上面刻记着稀世珍宝的名称及数量,其中还有唐代宫廷贡品,十三件秘色瓷,并完好无损,千年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使在场的人们欢喜若狂。
这是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赞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紫来”,这一出现让人们看到,唐朝真正的宫廷贡瓷;青翠莹润,胎骨轻薄,施釉均匀,光亮如镜,在地宫里埋了千年之久,如同新出窑炉,越窑秘色瓷烧制成功以来,是开辟了唐朝皇家官窑的先河,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晚期,官窑是延续下来了,但是秘色瓷实物,入宋之后再未见过。这次地宫石碑上有了秘色瓷真实记载,揭开了秘色瓷千年的谜底,从此人们认识了秘色瓷的真面目。
秘色瓷的发现距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柴窑柴瓷这颗璀璨夺目皇冠上的明珠仍然是个谜,即找不见窑址,又见不到实物,让历史逐渐把号称绪窑之冠的柴瓷,从号称宋代五大名窑中,不知不觉排除,而被宋代钧窑替代了。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建设,必然会带来大基建、大开挖、大动土。表现在城市建设,农村建设、机场建设、高铁建设、环境改造建设、公路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等,把沉睡在地下的几千年古代艺术品,因动土开挖出来,大批量的古代艺术品,流入全国古玩市场,甚至流出国外。
其中从未见过的柴瓷现在大量出土,因没发现窑址出土实物,国家瓷器数据库,又没有窑址柴瓷的标本,无法辨别真假,但是拥有和执迷柴瓷的爱好者写文章或著书,把自己的藏品,观点和认识发表出来。
如山东章丘政法委退休干部王亮《关于五代柴窑及疑似柴窑之我见》的文章发表。
四川广元(退休教师)毋智德先生《探谜逝去的辉煌——柴窑》的文章发表。
郑州柴瓷文化研究会会长田培杰先生《谈柴瓷十五篇》的文章发表。
河南日报社记者苗文兴著《柴瓷》中州古籍出版社二O一O年十一月第一版出版发行。
南辛著《葵已赏柴》中国华侨出版社二O一四年第一版出版发行。
八十九岁的海外华侨富华在上海红雨楼,完成这部著作,他的自序中写道:“游荡海外二十多年,妻子是心地善良的英国女性,几年前过世了,遵照妻子多乐喜的遗愿,把这些东西带回你的祖国,让它叶落归根吧!” 《中国五代后周柴窑瓷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二O一四年十二月第一版出版发行。
他们把各自的认识,各自的观点,联系在一起。赞美大周柴瓷,并共同坚信柴窑柴瓷的存在是历史不可否认的事实。
笔者也是柴瓷收藏与爱好十几年了,曾参加第二届郑州柴窑研讨会已快十年,柴窑柴瓷至今还未告白天下,促使我冒昧发表新探,不对之处敬请高人指教。
参加第二届郑州柴窑研讨会合影留念
罗一山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7/10/11 15:58: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