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一两香料一两金 古代香料贸易以龙涎香最为名贵——卜松竹
您是本帖第3484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天 4 小时 36 分 38 秒
城南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29
金钱:75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一两香料一两金 古代香料贸易以龙涎香最为名贵——卜松竹

海上丝绸之路是域外香料输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南越王墓出土之香薰炉

  龙涎香来自抹香鲸的呕吐物。

  南越王墓博物馆乳香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小盒乳香。它们来自遥远的红海。

  香料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广州曾长期是中国最大的香料口岸。海外输入的香料不但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而且成为重要的税收来源,在经济活动中居于不可忽略的地位。

  南越王墓里出土了

  来自红海的乳香

  乳香是在南越王墓的西耳室一个漆盒内发现的,共26克。乳香主产于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地区,是乳香树渗出的树胶和树脂凝固而成的香料。学者们推测,他们可能是罗马商人从红海传过来的。

  中国南方气候潮湿,蚊虫滋生,因此从战国时期开始,各地便有于室内熏香消毒的习俗。在南越之地,至迟在南越国时期,便有以熏炉熏香的风气,到两汉时期熏香之俗益盛。从岭南地区出土熏炉的墓葬形制看,墓主并非全是高官显贵,有的仅是一般地主官僚,说明在岭南地区,熏香习俗的流行范围在扩大。

  中国古代早期的熏香采用的是本土所产香料,如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便记载了江蓠、辟芷、申椒、菌桂、木兰、揭车、杜衡、辛夷等十余种香*。但这类香料焚燃后香气散发快,难以持久。而汉代广州所使用的香料,无论本地所产,还是南洋出产的沉香、檀香,则克服了传统香*的这些不足。由于进口香料多为树脂型香料,适宜置于炭火中阴燃,因此广州西汉中期墓葬中出土的熏炉,炉腹加深,炉盖增高,以适应燃烧方式的变化。熏香之风由南北渐,迅速蔓延。中原地区从西汉中期开始出现熏炉,其熏炉造型明显受到南方地区熏炉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最受欢迎的香料包括胡椒、肉桂、豆蔻、丁香。真正的肉桂仅产于斯里兰卡,而近似的桂皮则产于中国和缅甸;豆蔻核仁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班达海诸岛;胡椒产自印度;龙脑原产于加里曼丹、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近海的密林中;苏合香产于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于东汉时期传入。

  学者指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域外香料输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安史之乱后,陆上丝路的通道被阻断,但海上丝路在唐宋之后则进一步大发展,空前繁荣,大量香料得以经海路入中国。古籍记载,唐天宝年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此外很多国家也将香料作为重要的贡品赠送给中国。

  宋代管香料库的也是四品官员

  当然,东西方社会对香料的热衷有所不同,品种也有差异。除以上之外,古代经广州港进口的香料还包括乳香、龙涎香、降真香、檀香、沉香等不下十余种,其中以龙涎香最为名贵,几乎一两香料一两金。

  根据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的统计,广州港进口的乳香多达17.4万公斤。当时全国包括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的三个主要港口在内,总共才进口乳香17.7万公斤,广州占到了98%以上。研究者指出,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州港在当时全国进口香料贸易中的地位之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时人对香料进口贸易极为重视,因其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唐朝政府把香料划归“禁榷”物资之列,由国家统制。宋代也因香料“利最博,故以官为市”。凡载有香料的船舶进港,“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

  古代进口的香料由于来源地的缘故,阿拉伯商人在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不少人因为买卖兴隆发了大财,有的甚至因此飞黄腾达。如南宋时曾任泉州市舶司的蒲氏家族,即世代以香料为主业之一。家族先祖据说亦曾在广州从事香料贸易。岳珂在《桯史》中记载:“番禺(今广州)……其最豪者蒲姓,号白蕃人,本占城之贵人也……而大富盛甲一时……堂中有四柱,皆沉水香,高贯于栋,曲房便榭,无论也。”

  有资料显示,南宋时期,香料的进出口额占了整个国家额度的四分之一,可见当时人用香的繁盛。宋代宫廷中还设有“香药库”,专门负责出纳外国的进贡之物,以及市舶而来的香药、宝石等奢侈品。其负责官员为“香药库使”,约为正四品官员。

  明清时,广州是东南亚香料集散中心

  中国古代的著名文人们大多歌咏过香。而对外来香料的歌颂,比较多的出现于唐宋之后,这是和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有关的。仅以唐朝为例,王维、杜甫、李商隐、刘禹锡、李贺、温庭筠等就都写过不少这方面的诗。如王维“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李白“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白居易“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杜甫“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宋代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也如是,而且他们还比前朝更进一步,喜欢自己动手制香。苏轼曾专门合制了一种“印香”(即调配的香粉),还准备了制作印香的模具、檀香木刻等送给苏辙作为寿礼。黄庭坚、陆游也常合制香品赠送友人。

  明清时虽然有海禁政策,但香料的进口仍然没有停止。约在明中期以后,葡萄牙人也成为香料进口的主要经营者。葡萄牙商船以侵占的满剌加(今马六甲)为依托,频繁往来于澳门及南洋群岛、马来半岛、印度洋沿岸港口之间,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胡椒、檀香、乳香、丁香、沉香、苏合香油、肉豆蔻等。仅1626年,葡萄牙人从印度尼西亚望加锡港运来的檀香就达6万银圆。

  有学者指出,16~19 世纪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东南亚大部分香料都销往了中国。中国、欧洲和东南亚商人都忙于香料贸易。16世纪中国进口胡椒最多时每年5万袋,约2000吨,约占印尼胡椒总产量的5/6。荷兰、英国、美国还从广州运载中国香料回国。如1685年,英人格勒曼担任“伦敦号”和“武斯特号”的第一大班,用公司账号购买商品回英伦投资,其中包括: “樟脑300 桶;生姜3000磅。”1704年,“肯特号”从广州黄埔返回伦敦,货物有:500担青干姜;525担胡椒;15担大黄,“不知不觉中,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早期东南亚香料的集散中心”。到19世纪,美国也参与广州口岸贩运贸易。1804年,美国输入檀香木900担,到1829年达到18206担。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7/9/12 15:56:07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09375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