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荒诞不经的上博瘦金体《千字文》
您是本帖第1999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14 小时 32 分 43 秒
青山绿水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34
金钱:127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荒诞不经的上博瘦金体《千字文》


荒诞不经的上博瘦金体《千字文》                                   马世川

如果没有搞错,下面两幅图片当然是来自于上海博物馆的《千字文》,毋庸置疑,上博的宋徽宗的瘦金体《千字文》可谓名扬四海,按照上博的说法,这是地球上遗留的唯一的长篇巨著《千字文》了,如此重要的作品,曾经在上博六十周年庆典的时候,作为中国古代书画的标尺,坐镇上海滩,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当日之盛况,只可以称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可惜,盛况之后,英名不再。不止一次,上博的研究员们,铁嘴钢牙,咬定其“天下无双”,甚至在另外一次拍卖当中出现的克罗版印刷的《千字文》大加指责,以至于让对方颜面扫地。

对本文所摘录的《千字文》部分,强烈建议,结合个人电脑,才能一目了然。它会极大的提升对文字的理解。不过即使如此,只要放大图片,在手机屏幕上也会有不错的效果。特别提醒,专注作品当中的笺,牒,审,详,骸,驴,骡,犊这八个字,看明白了这八个字,那么所谓的《千字文》是手写是印刷就随之解决了。

我们似乎并不能够确定这就是上海博物馆的著名的徽宗《千字文》的真实照片,不过来自于《书法欣赏》(

http://www.yac8.com/)的文章一般来讲,其中的图片往往是足够权威的,图片和上海博物馆馆庆60周年的“翰墨荟萃”展出的样品如出一辙。这也与我们通常对《千字文》的理解是一致的。因此,这幅图片是出自于上博馆藏的《千字文》的结论是真是可信的。

尤其是“笺”,“牒”,“审”,“详”,“骸”,建议一动不动的盯住五分钟,暮然回首之间,你会怀疑自己,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为什么这几个字就像是魔咒一般,整体出现了一个方向“重影”?在这里,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不是你的眼睛有问题,而是《千字文》出了问题。正如你的眼睛的感觉一样,《千字文》在这个局部表现出了“重影”的迹象。这个迹象就如同跳马落地的一个“小跳”,也如大队书记盖章时候的用力较猛的二次落印。这一小步不简单,它是我们对《千字文》特性判断的一大步,这种“重影”在专业术语上称之为“平移” ,整体平移,是指刚体的各个要素的一次性挪移,这是人类手工无法达到的境界,也是影响书法审美的瑕疵,这其实是印刷时的“事故”,也是我们要解刨《千字文》的故事。对于手写来说,重影办不到,第二也不愿意,因此,只有印版和承印物(纸)出现了二次接触才能够出现的现象,第一次力大墨重,二次接触,力小而墨浅,这就是重影的最接近真实的解释。

是不是可以这样讲,上海博物馆的《千字文》确系印刷无疑,这是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一个让人能够排除印刷的理由,也找不出人类手写出现如此迹象的的理由,即使再高明的书法家也不会一笔下来出现带有明显整体平移的现象。即使是万分的崇拜,也不能背离了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我们今天仅仅拿出千字文的一个“片段”,实际上在整整28页的图片当中,出现重影的地方可不止一处,众人如果有兴趣,那么,还可以找出更多。

本来油墨和水墨是两个差别巨大的“物种”,前者的连接料是干性和半干性油,后者的连接料是动物蛋白,也就是明胶,主体的黑色都是固体颗粒“碳”,因此,即使在拉曼光谱仪也好,红外光谱仪也好,十分钟以内就能将蛋白质和不干性油区分出来,即使没有这些高科技,这两者所呈现的墨迹的光泽是有区分度的,油墨表面氧化结膜,因而略显光亮,水墨则略显沉着暗淡。至于印章的“荒唐”并没有安排在本篇讨论之列,实际上,就《千字文》的真实性而言,早已用不着了。

现在我们就水墨手写的图片做一次分享,至少可以明确,什么是手写的作品吧!如果这张图片还是解决不了手写和印刷的“心病”,那只能说“无可救药”了。

作品来源:民间收藏调查

我没有资格关心政治,最怕政治关心我。如果不是上海博物馆的许永翔先生的出格,诸如此类的文字是不会写的,即使如此,躺着中枪,这也是对上博的不公平。不过,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对上博做出如上的提醒还是有必要的,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存在,说起来恐怕也是对列祖列宗的最大尊重。许先生曾在上博的征集部门工作,这是天底下最牛的“肥缺”,我以为,按照塌方式的腐败来推演,如果细查,在这个位置上的掌勺,没有一个能够自证清白的。按理说,稍有头脑,许先生是最应该保持沉默的人,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让世界把我遗忘”,他的无边无际的莫名自大和无端的盛气凌人让我感到很生气。用《千字文》当中的两句话做结束吧,“祸以恶积”“福缘善庆”。保持晚节不易,避免祸患更不易,请许先生好自为之可否?

无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句话有多么经典,我以为,这并不全是他个人的错,而是时代的错,时代和机制给了他这种权利,这也是几十年以来养成的“唯我独尊”气派,更是民间软弱可欺的写照。当权力和文化搅在一起的时候,哪有学术可言?哪有真相可言?哪有先进的文化可言?上博的“千字文”仅仅是中国国有博物馆的一个缩影,它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理解万岁吧。

小文最后,还是想说几句多余的话,故宫南迁,迁走了,迁到了哪里?回来了没有?南北故宫有哪一幅古代书画是回迁之物,这些信息本是可以给纳税人看看的,《千字文》这样的印刷品是不是在各级博物馆当中已然成为了学术标准,这样的标准是不是只是造就了这一回征集错误,那么这样的标准是不是荒诞不经,是不是文化的垄断,是不是就不可更改。不能光靠段子活着,总得有个交代吧!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6/8/15 14:11:42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2500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