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道行深厚的資深媒体朋友看了項文后給我发了这样一段微信:'在收藏界,企业界,人品,气度高过邱先生的,我还沒有见过几个。他重义轻財,谦卑有礼,言而有信,热爱家国,关怀社会…他是人中龙凤,和那些只为己謀的有天壤之別。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自强不息…我們不会冒犯他。'朋友过奖,本人实不敢当,本人乃是普普通通極其平凡的企业經營者和业余古陶瓷愛好者,非龙非凤也非虫,经历无数坎坷,炼就宠辱不惊,毀誉无碍的銅身铁骨,奉行助人为乐,修身克己的人生哲学。冒犯邱某无伤大雅,无关家国大事,蕞尔小事耳。人善,人欺,天不欺,所以天公于我不薄。但是翟項兩位劍客却是項庄舞剑,意在沛公。他們冒犯的是备受尊重的古陶瓷大师,我特別尊崇的丘小君老师,冒犯的是千千万万古代文物的愛好者,守护者,即他們惡毒攻击的是国保帮。本人不能再一如既往,不理不睬,不屑一顧,自当挺身而出,捍卫真理。
首先国保帮和砖家(有人谓之汉奸卖国帮)分歧之一是中国的古瓷是否砖家说的那么稀少,比如汝窑就七十件,元青花就三百件,多一件就是赝品。这个沒经系統的科学调查、论证、统计的伪科学谬论已經争论了几十年了,现在争论其实已經沒有任何意义了。你只要統計一下这二十年国內外拍买行拍买的元青花数字,就远远超出砖家臆造的数字,政府部門发掘的呢?挖机或盜掘者挖岀來的呢?民間流傳下來的呢?是这个数字的百倍,千倍,谁都不知道!再來統計政府部門在段店文庙汝州等地出土的汝窑数字,是七十件的多少倍?但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弥天大謊却在我们中华大地如僵屍鬼影一样揮之不去!情况就如同王林装神弄鬼,畅行无阻地颠倒无数大咖精英一样悲哀!
其次,这二三十年大开发,大建设,大盜掘出土了多少古瓷?丘老师说少说也有一千多万件。其实第一个说出这数字的是一个叫吴树的著名記者,几年前他在《谁在收藏中国》等三本书不断重復说这二三十年出土文物起码一兩千万件之多。这点丘小君老師是“掠人之美”了。而这一兩千万件出土文物几乎都被砖家定为赝品,並且相当部分因此而流出国门。国保帮挺身而出,为这些出土文物正名,守护我們祖先的艺术珍品,却不时招来砖家的围攻,谩骂。国保帮也毫不示弱,把这些人定名为卖国賊,汉奸。本人认为这个名份用在砖家身上是恰如其份的。
第三,在国內外博物館沒有見过的也大都被砖家定为赝品。中国人对自己的古陶瓷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們七十年代才知道元代有青花,八十年代才知道宣德有青花五彩,(其实元代就有成熟的青花五彩,只是不知要折騰到什么時候人们才会'恍然大晤'),九十年代才知道元代有五彩立粉。这元代立粉曾經被无数砖家说成是怪物,幸好一代宗帅耿宝昌先生一錘定音,元代五彩立粉才重見天日。耿宝昌先生目光如炬,他早就預言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來分析,生产汝窑的地方不应该仅清涼寺一地。果然,近年來在魯山段店等地发掘了无数标准汝瓷,但是“汝窑七十件”还是阴魂不散,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悲哀!故宮藏有数十万件瓷片,其中竟有十几万片是找不到瓷器实物的。我不知道故宮专家当看到博物館里沒有的瓷器時有否去对照那十几万瓷片找出真相。但是我确实知道砖家見到就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國宝帮'认为应该先保护起來,慢慢研究,找出真相,判断真伪,切勿错杀良民。这也是国保帮和砖家的分歧。
本人初始学艺,交了无数学费,骗我的都是所谓专家,甚至有政府博物館館長。后來晤出一个道理,必須掌握基本常识才不会上当受骗。真正古陶瓷鉴定高手在民間,于是首先是拜民間收藏家学艺。为求真相,十几年前就往景德镇拜仿古名师学習瓷器制造,基本掌握高仿品和古瓷不同之处。这么多年来驱车十几万公里,深入高山峡谷,寻找古代窑址,搜集无数瓷片。深入千家万户,搜求古代名人之文物遗存。发觉真正的博物館在中囯民間,民间的古代文物,可以建几百个國家級博物館。人们言必称大維德、大都会,什么托普卡比,阿尔別寺,他們的古瓷不夠中國民間藏品的一个零头。限于财力,对于浩如烟海的民间古瓷,我只能收藏一小部分供欣赏,学习,研究之用,虽然如此,亦所费不赀。尽管那些名人后裔对古瓷认识不深,但还是給他们滿意的价格。历经数百年数十代人,完好无损把古代艺术品保护流传到现代,他们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粛然起敬。精神,惟有精神,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道,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道。那些習慣于指鹿为马,浑水摸魚、巧取豪夺、猥琐卑微之徒中國历來不乏其人。学习孔子离开他们远点就是。'亲贤人,远小人'也!
自信对于中國古陶瓷的理解、鉴赏、研究,能力不在一般专家之下,但是在丘小君老师面前,犹如小巫见大巫,所以心悅誠服拜丘小君为师。丘老師是国內外为数不多的大师級的古陶瓷专家,真材實料,真才實學,是德艺双馨的中國古文物守护神。
我决定,在适当時候再捐五百件藏品給青龙博物館。屆時,请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和全國各地有兴趣的藏友共同鉴別,評判,开个中国古代文物保护帮武林大会。希望青龙小镇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保护的“麦加圣地”。
颠倒的历史必须颠倒过来!希望寄托在年轻的国保帮身上。